發布於 2024-11-30 09:29

  足癬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膚病,具有傳染性。足癬在全世界廣為流行,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更為普遍。在我國,足癬的發病率也相當高。人的足底和趾間沒有皮脂腺,從而缺乏抑制皮膚絲狀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禦機能較差,而這些部位的皮膚汗腺卻很豐富,出汗比較多,加之空氣流通性差、局部潮溼溫暖,有利於絲狀真菌的生長。此外,足底部位皮膚角質層較厚,角質層中的角蛋白是真菌的豐富營養物質,有利於真菌的生長。

  婦女在妊娠期間,由於內分泌的變化,引起皮膚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下降,易患足癬。肥胖者因趾間潮溼,汗液浸漬易患足癬。足部皮膚受外傷,破壞了皮膚的防禦功能,也是誘發足癬的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於缺乏胰島素導致物質代謝紊亂,皮膚含糖量增加導致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足癬。濫用抗生素,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等,使皮膚正常菌群失調,也會增加足癬的易感性。

  足癬的發病還與生活習慣有關。有些人不注意足部清潔衛生和鞋襪的情況,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孳生場所。

  臨床表現為腳趾間起水皰、脫皮或皮膚髮白溼軟,也可出現糜爛或皮膚增厚、粗糙、開裂,並可蔓延至足蹠及邊緣,劇癢。可伴局部化膿、紅腫、疼痛,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窩組織炎等繼發感染。由於用手抓癢處,常傳染至手而發生手癬(鵝掌風)。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長,則成甲癬(灰指甲)。真菌喜愛潮溼溫暖的環境,夏季天熱多汗,穿膠鞋、尼龍襪者更是為真菌提供了溫床;冬季病情多好轉,表現為皮膚開裂。有以下幾種類型:

  1.水皰型

  多發生在夏季,表現為趾間、足緣、足底出現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皰,疏散或成群分佈,皰壁較厚,內容清澈,不易破裂,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皰,撕去皰壁,可見蜂窩狀基底及鮮紅色糜爛面,劇烈瘙癢。

  2.糜爛型

  表現為局部表皮角質層浸軟發白。由於走動時不斷摩擦表皮脫落,露出鮮紅色糜爛面;嚴重者趾縫間、趾腹與足底交界處皮膚均可累及,瘙癢劇烈,多發於第3、4、5趾縫間。常見於多汗者。

  3.鱗屑角化型

  症狀是足蹠、足緣、足跟部皮膚腳趾增厚、粗糙、脫屑,鱗屑成片狀或小點狀,反覆脫落。

甚麼是香港腳相關文章
白癬菌是微菌的一種,當其寄生於皮膚,而造成皮膚病時,就是香港肚子其白癬菌吃皮膚表面的角質層而成長。在溫溼通風的柔軟皮上容易生長。構成這些條件的是手足指的根部,或指縫之間。#2:%{8|,百拇醫藥 依病菌種類的不同,症狀也在異,有長在足部裹內側的水皰型和在指與指之間的指間型,兩者皆會產生搔癢。另外還有在足內側緣的角質層上生成的角化型,也有進入指甲中,而不會產生水泡及搔癢的類型。治療的方法是在患部塗
發布於 2023-11-12 22:57
0評論
1.趾間有糜爛、滲液者不可以外用刺激性強的藥,最好先使創面收斂乾燥再用藥。可以用1:8000高錳酸鉀溶液溼敷,然後外用油劑或粉劑,待皮膚乾燥後改用鹽酸特比萘芬等霜劑或軟膏。 2.如果皮膚角化增厚嚴重,抗真菌藥物很難滲透吸收可以先用10%水楊痠軟膏或複方苯甲痠軟膏等使角質軟化,再用抗真菌藥。皮膚乾裂明顯者,可以每次溫水浸泡,使角質軟化,再用抗真菌藥。皮膚乾裂明顯者,可以每次溫水浸泡後局部塗油膏,然
發布於 2023-11-12 22:43
0評論
香港腳是一種腳氣病,醫學上稱“足癬”,是淺部真菌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種,是由淺部致病真菌感染足部皮膚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皮膚病。因在香港地區發病率高而得名 為什麼叫香港腳?這就得推回鴉片戰爭時,英軍接受香港;這些大兵們住慣了乾燥的英國,來到了溼熱的香港,每個人的腳都走了樣不明就以的大兵們就誤稱它為香港腳。後來臺灣接受西方醫學,又一個不小心先翻譯了香港腳,才會造成大家都會唱”香港腳、香港腳,癢又癢”
發布於 2024-09-12 01:18
0評論
腳氣的日常護理 1、趾間有糜爛、滲液者,不可以外用刺激性強的藥,最好先使創面收斂乾燥再用藥。可以用1∶8000高錳酸鉀溶液(取其粉末用溫水溶解至水呈淺粉紅色,顏色不要太深,濃度太高反而會腐蝕皮膚)溼敷,然後外用油劑或粉劑,待皮膚乾燥後改用鹽酸特比萘芬霜劑或軟膏。 2、如果皮膚角化增厚嚴重,抗真菌藥物很難滲透吸收,可以先用10%水楊痠軟膏、複方苯甲痠軟膏等使角質軟化,再用抗真菌藥。皮膚乾裂明顯者,
發布於 2024-12-03 10:26
0評論
【花椒鹽水治腳氣】 某友患腳氣多年,去年經朋友介紹一方,試用後治好了腳氣。具體方法:可放花椒10克、鹽20克,加入水中稍煮,待溫度不致燙腳了,即可泡洗,每晚泡洗20分鐘,連續泡洗一週即可痊癒。用過的花椒鹽水,第二天經加溫,可連續使用。已潰瘍感染者慎用。 【嫩柳樹葉治腳氣】 本人腳氣有幾年的歷史,經藥物治療收效甚微,聽說用嫩柳葉可治。我試用一把嫩柳葉加水煎熬,而後洗腳,沒幾次效果很好,現在也治了腳
發布於 2024-12-03 10:06
0評論
1.我國香港是世界公認的腳癬發病率最高的地區,所以很多人將腳癬稱為“香港腳”。 2.在18世紀的時候,北歐侵略者坐船到香港登陸後不久,許多士兵的腳開始發癢,腳趾之間糜爛、滲液、脫屑,並很快在士兵之間流行開來。而這種病在天氣寒冷的北歐很少見,以至於北歐來的隨隊醫生並不認識它。因為它在香港流行,他們把它叫做“香港腳”。
發布於 2023-01-21 11:39
0評論
香港位於亞熱帶,氣候炎熱,足癬的發病率特別高,因此足癬也得了個外號——“香港腳”。香港腳為甚麼這樣多見呢? 可致病癬菌抵抗力強,在外界環境中廣泛存在。癬菌屬於真菌,喜溫暖潮溼,在夏天生長繁殖很旺盛,營養要求不高,離開人體後在拖鞋、毛巾、被服等物體上仍能存活,對酒精、抗生素等抵抗力強,所以癬菌在外界環境中普遍存在,因此人們容易患上足癬。 可人的足部適合癬菌生長繁殖。雙腳經常包裹在鞋襪中,通風不好,
發布於 2023-11-12 23:03
0評論
香港腳是腳氣的一種俗稱,一般在南方多叫香港腳的說法,這是一種由於真菌所引起的皮膚真菌的問題,在一些從事比較髒和累的行業中,比較容易有腳氣的發生和傳播。腳氣的傳播比較明顯和迅速,一般來說,和有腳氣的朋友在一起生活是比較容易被引起腳氣的傳播的。足淨膏採用了一些中藥的成分,可以有效的針對腳氣達到一種較好的治理和恢復。腳氣的朋友在平時還應多多注意自己周邊生活環境的衛生情況。
發布於 2023-11-12 22:50
0評論
足癬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膚病,具有傳染性。足癬在全世界廣為流行,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更為普遍。在我國,足癬的發病率也相當高。人的足底和趾間沒有皮脂腺,從而缺乏抑制皮膚絲狀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禦機能較差,而這些部位的皮膚汗腺卻很豐富,出汗比較多,加之空氣流通性差、局部潮溼溫暖,有利於絲狀真菌的生長。此外,足底部位皮膚角質層較厚,角質層中的角蛋白是真菌的豐富營養物質,有利於真菌的生長。 婦女在妊
發布於 2024-04-03 13:15
0評論
1、鞋子內放入生石灰小包(吃的雪米餅等食品裡面常有的乾燥劑)。 2、柚子皮撕成小碎片放入鞋子內。 3、將腳放在攝氏五十至六十度的熱水中多燙幾次,每次15分鐘,每日1至2次。 4、洗腳時,在水中加入米醋10至15毫升,調勻後,將雙腳放入浸泡15分鐘左右,每日一次,連續泡三至四天,腳臭即可消失。 5、洗腳時,在熱水裡加50克白礬,浸泡10分鐘左右,可去除腳臭。 6、葛根15克,研成細末,加白酒15克
發布於 2024-04-03 13:3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