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的自然傳播媒介是按蚊。可傳播人瘧的按蚊的種類有60餘種,人被有傳染性的雌性按蚊叮咬後即可受染。人對瘧疾普遍容易感染,多次發作或者重複感染後,如果沒有症狀,則表明感染後會產生一定的免疫力,瘧疾根據病情的發展分為5個時期:
1.潛伏期:從人體感染瘧原蟲到發病,稱潛伏期。潛伏期包括整個紅外期和紅內期的第一個繁殖週期。一般間日瘧、卵形瘧14天,惡性瘧12天,三日瘧30天。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過預防藥的人,潛伏期可延長。
2.發冷期:驟感畏寒,先為四肢末端發涼,背部、全身發冷。皮膚起雞皮疙瘩,口唇,指甲發紺,顏面蒼白,全身肌肉關節痠痛。進而全身發抖,牙齒打顫,持續約10分鐘,1個小時後,寒戰自然停止,體溫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3.發熱期:冷感消失以後,面色轉紅,體溫迅速上升,通常發冷越顯著,則體溫就愈高,可達40℃以上。高熱患者痛苦難忍。發作數次後唇鼻常見皰疹。
4.出汗期:高熱的後期,手心微汗,大汗淋漓,2~3小時體溫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覺舒適,但很睏倦。
5、間歇期:是指前後兩次發作的間隔時間。時間長短取決於蟲種和免疫力。
因為瘧疾的傳播媒介是按蚊,如果按蚊吸入了瘧疾病人的血液,再叮咬健康的人類的時候,就會把病源帶進健康人的血液裡,傳播瘧疾,所以,預防瘧疾的最好辦法就是從源頭上控制住,要做好徹底滅按蚊、做好個人防護、治療傳染源的三個工作:要搞好環境衛生,經常噴灑殺蚊藥等,做好個人衛生的工作,夏天不要在外面露宿,如果去蚊子多的地方,儘量不要穿短袖,以防叮咬,一旦有瘧疾的症狀,應該及時要醫院就診,及時接受治療,常用的藥物主要有羥基喹哌、乙胺嘧啶、磷酸咯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