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體缺損—牙齒部分缺損
牙體缺損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牙體硬組織不同程度的外形和質地的破壞和異常,表現為牙體失去了正常的生理解剖外形,造成正常牙體形態、咬合及鄰接關係的破壞。牙體缺損是口腔科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其發病率約為24%~53%。牙體缺損最常見的原因是齲病,其次是外傷、磨損、楔狀缺損、酸蝕和發育畸形(包括釉質發育不全、牙本質發育不全、氟斑牙及四環素牙)等。
牙列缺損—部分牙齒缺失
牙列缺損是指牙列中部分牙齒的缺失。 牙列中從缺一個牙到只剩一個牙均稱牙列缺損。在全國第二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中顯示:35-44歲年齡組平均失牙0.88顆; 65-74歲年齡組平均失牙9.86顆。牙列缺損最常見的原因是齲病、牙周病,其次是外傷、其它炎症、腫瘤手術等
牙列缺失—全部牙齒缺失
牙列缺失是指口腔中全部牙齒的缺失。 在全國第二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中顯示:65-74歲年齡組有10.51%的人全口無牙。導致牙列缺失最常見的兩個病因為齲病和牙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