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病的治療原則
風溼病是慢性進行性疾患,病程可能伴隨患者終生,治療亦往往需數年或更長時間。目前尚缺乏根治方法,只能做到儘快緩解症狀,防止畸形發生,提高生活質量和維護患者的社會功能。其中藥物治療是最基本的手段,其他如手術治療、物理治療、康復治療、心理治療可與藥物治療配合進行。
(一)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
(1)傳統的非甾體類抗炎藥包括水楊酸類、吲哚美辛、萘丁美酮、雙氯芬酸、丙酸類等數十種藥物,具有抗炎止痛、消腫退熱、緩解症狀的作用,是最常用的對症治療藥物,可用於各種性質的關節炎,但均有較明顯的胃腸道副作用,如噁心、上腹痛、腹脹、消化性潰瘍,甚至消化道出血及穿孔。亦有肝損害、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的報道,長期應用可能導致腎間質病變。應儘量避免長期及二種以上同時應用。
(2)近年不斷上市的選擇性COX-2抑制劑,如塞來昔布,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傳統非甾體類抗炎藥的胃腸副作用。但長期應用亦可能出現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應謹慎使用。
(3)非甾體類抗炎藥不能阻止風溼性疾病病變的繼續發展。
(二)糖皮質激素
有很強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用於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最多用於系統性紅斑狼瘡,尤其是狼瘡腎炎、狼瘡腦病等重症狼瘡,多發性肌炎或皮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多種血管炎病變。
用藥方法:口服潑尼松0.5—1mg/(kg·d),以清晨一次給藥為宜,可減少腎上腺皮質功能抑制等毒副作用,維持2—8周後可根據病情減量,可按每 1—2周減量10%進行,最終以維持量5—15mg/每日維持治療。也可根據病情調整用法,如病情需要可給予甲基潑尼松龍500—1000mg/日靜脈滴注連續3—5日,隨後給以口服劑量治療,必要時可每月重複一次,共2~3次。原則上儘量選擇生物半衰期短的藥物,選擇能每天1次使用的藥物。
糖皮質激素的副作用包括:向心性肥胖、痤瘡、多毛、高血壓、類固醇性糖尿病、鈉水瀦留、誘發及加重感染、消化道潰瘍、精神異常、類固醇性肌炎、骨質疏鬆、甚至骨壞死,應加以預防,必要時停藥。
(三)免疫抑制劑
與激素合用可減少激素的用量,從而降低激素的副作用,對某些重症或合併臟器損傷的風溼病,與激素合用可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l.環磷酰胺
主要用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狼瘡腎炎、多發性肌炎/皮肌炎、各種血管炎,口服l-2mg/(kg·d),或靜脈衝擊給藥,500—800mg/m2體表面積,每月1次。副作用有噁心嘔吐、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肝功異常、脫髮、出血性膀胱炎、不育等。應定期檢查血象、肝功,靜脈給藥時應囑患者多喝水,有生育打算的患者應避免使用。一般認為總量不宜超過12g。
2.甲氨蝶呤
主要用於類風溼關節炎,多發性肌炎/皮肌炎,成人Stills病等。口服或靜脈注射,7.5—20mg,每週1次。常見副作用有噁心嘔吐、肝毒性、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需定期監測肝功及血象。
3.雷公藤多苷
主要用於類風溼關節炎、狼瘡腎炎、口服30—60mg/d,副作用有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肝功異常、皮膚變黑、閉經等。建議育齡期女性患者儘量減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