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記在醫學上稱為「母斑」或「痣」,是皮膚組織在發育時異常的增生,在皮膚表面出現形狀和顏色的異常。胎記可以在出生時發現,也可能在初生幾個月後才慢慢浮現。
胎記一般可分為色素型及血管型,常見的色素型包括太田母斑、先天黑色素母斑、咖啡牛奶斑等,血管型則包括葡萄酒色斑、草莓樣血管瘤等。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體健康活潑,外表美麗可愛。但是有時天不從人願,有些孩子會有胎記病變的困擾。
哪些孩子會有胎記,為甚麼會有胎記,目前沒有辦法預知。
胎記的產生也不會像民間習俗所說,與母親生產懷孕時觸犯一些禁忌有關係。小朋友的胎記,可以說是上帝給的禮物,也或許是考驗,就看我們用怎樣的心態面對這樣的挑戰。
胎記顏色的簡易自我診斷 ·黑色胎記:黑色素細胞痣、先天毛髮性黑色素母斑、獸皮樣黑痣、斑痣 ·青色胎記:蒙古斑、太田母斑、伊藤母斑、青色母斑 ·褐色胎記:咖啡牛奶斑、貝克氏母斑 ·紅色胎記:葡萄酒色斑、焰色痣、草莓樣血管瘤 ·紫色胎記:皮膚靜脈瘤、海綿樣血管瘤 ·膚色胎記:表皮母斑、 皮脂母斑、結締組織痣
胎記的發生率
新生兒的胎記發生率約為10%,可以說是非常普遍,大部分的胎記只是影響美觀,不需要特別處理。但是有些胎記會合並身體器官的異常,甚至有惡性變化的可能,必須積極治療。例如有些海綿樣的血管瘤增生過快,會造成肢體殘缺,不只外觀不好看,還造成功能障礙。甚至血管瘤擴張速度太快時,會形成組織壞死,過度消耗血小板而使凝血機能低下,出血不止。
有些長了毛的獸皮樣黑痣,可能日後發生惡性黑色素瘤的癌變,癌細胞轉移後導致死亡。 臉部胎記需要積極處理 有人打趣說,身上有胎記的人,一旦成了失蹤人囗,找到的機率較高,不過,胎記若長在臉上、手腳上等明顯部位,就今人困擾不已,有人為此每天畫濃妝掩飾,也有人因此自卑,在社交上卻步不前。長在臉部的明顯胎記,容易受到他人異樣的眼光,會使患者心理上受到很大的打擊;特別是小孩,更容易在成長的過程產生自卑或自閉的傾向。根據歐美各國的研究,臉部的胎記,會影響小朋友的心理發育,變成日後的人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