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12-21 02:26

  一、急性或亞急性肌萎縮

  一般為神經原性萎縮,其發生的速度與神經損害的速度和程度有關。神經受損及中斷的越急、越嚴重,則肌萎縮發生的越快、越明顯。急性起病時肌萎縮發生於癱瘓之後,臨床以癱瘓的表現為主,如脊髓灰質炎、周圍神經炎、格林-巴利綜合徵、酒精中毒等。神經痛性肌萎縮早期表現為肩胛附近的劇烈疼痛,繼之在肩胛附近很快出現肌張力降低、癱瘓及肌肉萎縮,在某些肌群中可出現單一的萎縮,呈鑲嵌式。

  二、進行性四肢遠端性肌萎縮

  常為神經原性肌萎縮,以四肢遠端為主,上肢於手的骨間肌,大、小魚際肌表現明顯,而下肢於脛前肌的萎縮表現較明顯。兩側基本對稱,常發生於癱瘓之前,為單一的症狀。常見的疾病有運動神經元病的肌萎縮側索硬化型和進行性脊髓性肌肉萎縮症,頸椎病所致的上肢遠端的無力和肌萎縮。腓腸肌萎縮症表現為下肢大腿下1/3處為界的肌肉萎縮,伴有深淺感覺障礙,出現感覺性共濟失調。另外,脊髓空洞症、脊髓血管畸形、麻風以及慢性前角灰質炎都可致四肢遠端的進行性肌萎縮。肌肉病的萎縮性肌強直和遠端型進行性肌營養不良也表現為四肢遠端的肌萎縮。

  三、進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縮

  常為肌原性萎縮,以四肢的近端及軀幹肌明顯,常表現為肩胛帶肌和骨盆帶肌的萎縮和無力。如頸肌的無力,有些患者需用手支撐才能將頭抬起。肩胛的肌肉萎縮構成翼狀肩胛。骨盆帶肌的萎縮無力形成特異的‘鴨步’步態。常見的疾病為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多發性肌炎、糖尿病性肌萎縮和激素性肌病.

  Wohfart-Rugelberg-Welancter病是一種遺傳病,見於青年人,表現為四肢近端及肢帶部有肌肉萎縮,腓腸肌偶呈假性肥大。此病有時可見到肌纖維顫動,並可用新斯的明誘發。無鴨步與翼狀肩胛。

  四、侷限性肌萎縮

  以局部的肌肉或肌群為主的萎縮,常由各種單神經炎或損傷所致,一般伴有該神經支配相應的感覺區障礙,病變部位可根據其解剖定位,常見的病因有單神經炎(如橈神經、腓神經、坐骨神經損傷等),腕管綜合徵,臂叢神經損傷,神經纖維瘤等。其他還有:

  1.脊髓灰質軟化可表現為遠端進行性的肌萎蓿,或侷限於手部,不侵犯前臂及上臂,萎縮進行到一定程度時就停止。它伴有感覺障礙,好發於老年,常由梅毒血管病變引起。

  2.青年一側性上肢肌萎縮症發病於14~24歲,男性多見,起病隱襲,表現為前臂中點以下變細,大、小魚際和骨問肌萎縮明顯,常為單側,萎縮界限鮮明,無感覺障礙,但植物神經障礙比較明顯。此病進行至1~3年內自行停止。

  3.反射性肌萎縮 是指由於局部病變如關節病變使肌肉產生的一種廢用性萎縮。見於創傷性、感染性、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可致全身性肌萎縮。

  五、偏身萎縮

  1.頂葉病變有人發現頂葉腫瘤可出現對側肌肉萎縮,而且認為有診斷價值。這種肌萎縮多限於上肢.在上肢近端,故常有肩關節脫位。它還伴有皮層感覺障礙,上肢及手部植物神經障礙,甚至出現皮下組織和骨骼異常。有人提出弛緩性單癱或偏癱、皮層感覺障礙和肌萎縮為頂葉病變的三聯徵。

  2.腦血管病偏癱也可以出現肌萎縮,見於兩種情況,早期一般多在發病後數週內出現,另一種情況是晚期發生,在發病後數月出現。常表現於上肢遠端的肌萎縮,有時也侷限於肩胛帶特別是在三角肌部,故常有肩關節脫位。下肢肌萎縮罕見,常屬於廢用性萎縮。

  3.先天性偏身肌萎縮 表現為偏身均勻的肌萎縮,無明顯肌力減退及腱反射改變,常與先天性頂葉發育不全有關。

  4.進行性偏身肌萎縮表現為腱反射亢進,有偏身感覺障礙,為對側大腦半球或大腦半球深部病變,尤其見於丘腦的佔位性病變。

  腓骨肌萎縮症的症狀:

  發病初期雙足無力,活動不靈,麻木,腓骨肌開始萎縮,後逐漸擴展至骨間肌、小腿屈肌,最後累及大腿下1/3肌肉,但其上部完全正常,形成“鶴腿”或倒置的酒瓶樣畸形。萎縮肌肉可有肌束震顫。跟腱反射早期減弱或消失。因足背屈無力常呈馬蹄內翻畸形。

  後期手部出現骨間肌,大、小魚際肌萎縮,形成猿手畸形。但萎縮一般不超過肘關節以上。肢體遠端呈套式感覺減退,常有腫脹、紫紺、潰瘍等神經營養障礙。偶見視神經萎縮,瞳孔改變,眼球震顫及三叉神經痛

肌肉萎縮症會癱瘓嗎相關文章
大腿肌肉萎縮:股骨頭壞死病人出現大腿肌肉萎縮是普通現象,肌肉萎縮的輕重各有不同,大部分股骨頭壞死病人的大腿肌肉萎縮都能恢復,但少數股骨頭壞死病人的大腿肌肉萎縮終身不能恢復,嚴重影響患者的行走距離和患者的生活質量。中晚期股骨頭壞死病人100%都有不同程度的患肢大腿肌肉萎縮現象,對股骨頭壞死病人的走路影響非常大,直接限制患肢大腿的力量恢復,同時也限制患者的走路長短。 小腿肌肉萎縮:指小腿肌肉萎縮是指
發布於 2024-09-21 21:55
0評論
單側小腿肌萎縮多為神經性原因或骨折長時間固定引起,雙側小腿肌萎縮或伴有肥大多為遺傳性肌萎縮,全身肌肉萎縮也多屬遺傳性肌肉萎縮。神經性肌萎縮採取神經恢復療法有可能治癒,遺傳性目前尚沒有理想的根治方法。肌肉萎縮長期進行下去會影響到行動能力,如果是心肺等臟器肌肉萎縮可危及生命。 這種情況不排除喪失肌肉功能的可能,積極治療原發病消除病因除外,還能針對性地採用營養神經、肌肉的中、西藥物對症治療,可以有效地
發布於 2023-11-10 03:07
0評論
這種情況不排除喪失肌肉功能的可能,積極治療原發病消除病因除外,還能針對性地採用營養神經、肌肉的中、西藥物對症治療,可以有效地減少癱瘓、控制復發,防止肌肉廢用性萎縮。       為了讓您的病情得到徹底有效地治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耽誤治療的最佳時機,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治療。 單側小腿肌萎縮多為神經性原因或骨折長時間固定引起,雙側小腿肌萎縮或伴有肥大多為遺傳性肌萎縮,全身肌肉萎縮也多屬遺傳
發布於 2025-01-15 08:58
0評論
肌肉萎縮的食療: 抗汙染食物清除汙染物。現代環境汙染日趨嚴重,在日常生活中應常食下列具有抗汙染作用的食品: 木瓜:富含木瓜蛋白酶,可分解體內的廢物和積累的脂肪鹼性食物,清除酸性成分。 海帶:含有豐富的海帶絞質,可加快侵入體內的放射性物質排出。 大蒜:其中的特殊成分可使體內鉛濃度下降。 蘑菇:能清潔血液,排洩毒性物質,經常食用可淨化體內環境。 胡蘿蔔:含大量果膠,可與重金屬汞結合,生成新物質排出體
發布於 2024-09-21 22:21
0評論
目前認為肌肉萎縮引發的肢體運動障礙的患者經過正規的康復訓練可以明顯減少或減輕癱瘓的後遺症,有人把康復看得特別簡單,甚至把其等同於“鍛鍊”,急於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導致關節肌肉損傷、骨折、肩部和髖部疼痛、痙攣加重、異常痙攣模式和異常步態,以及足下垂、內翻等問題,即“誤用綜合徵”。 不適當的肌力訓練可以加重痙攣,適當的康復訓練可以使這種痙攣得到緩解,從而使肢體運動趨於協調。一旦使用了錯誤的訓練方法
發布於 2024-08-19 09:00
0評論
1、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較強烈的長期或反覆精神緊張、焦慮、煩燥、悲觀等情緒變化,可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縮發展。 2、合理調配飲食結構。肌萎縮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飲食補充,提供神經細胞和骨骼肌細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質,以增強肌力、增長肌肉,早期採用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並積極配合藥膳,如山藥、苡米、蓮子心、陳皮、太子參、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
發布於 2024-09-21 22:15
0評論
1、肌肉萎縮症主要是由於自身免疫而引起的疾病,因此調節肢體氣血和恢復肢體功能就成了關鍵,肢體活動可以通過平時的鍛鍊慢慢地恢復。 2、肌肉萎縮能活多久,肌肉萎縮最多見的就是兩足痿軟、不能隨意運動,神經源性肌肉萎縮主要是脊髓的神經元細胞發生了病變而引起,上運動神經元性病變也會出現肌肉萎縮,有的人稱它為繼發性,到了晚期就是廢用性萎縮,不及時的治療它可以引起很多綜合症。 3、肌肉萎縮能活多久,患者平時一
發布於 2024-09-21 22:08
0評論
1、根據中醫理論,本病的發生,大多是脾腎虧虛或中氣不足所致。其病機為正虛為本,脾腎肝虧、氣血不足。初病在脾,進而損及肝腎,每因六淫、勞倦、情志而誘發。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營養五臟六腑、肌肉筋骨,且脾主肌肉,脾胃虛弱,則氣血生化不足,肌肉無以營養而發病。 2、廢用性肌肉萎縮上運動神經元病變系由肌肉長期不運動引起,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腎為先天
發布於 2024-12-21 01:58
0評論
細胞滲透修復療法治療肌肉萎縮是目前國內最前沿的治療技術,能使受損的腦神經細胞得到有效的再生和修復,改善肢體、語言功能,使患者擁有更健康的身體。細胞滲透修復療法治療肌肉萎縮是在血液內提取相應神經細胞,經體外分離、純化後經靜點或介入等方式輸入到患者體內,分化為腦神經元,替代受損的神經功能,並促進受損腦組織細胞的再生、修復,從而達到功能重建的目的。細胞滲透修復療法治療不會產生任何併發症和副作用,此種技
發布於 2024-09-21 22:01
0評論
1、青年一側性上肢肌萎縮症發病於十四到二十四歲,男性常見,起病隱襲,表現為前臂中點以下變細,大、小魚際和骨問肌萎縮明顯,常為單側,萎縮界限鮮明,無感覺障礙,但植物神經障礙比較明顯。肌肉萎縮進行至1-3年內自行停止。 2、早期肌肉萎縮症狀可以不明顯,肌力和肌張力變化不大,上肢肌肉萎縮往往先在大魚際肌的撓側緣出現。 3、活動不靈,雙足無力,麻木這些也都是肌肉萎縮患者發病初期的症狀,腓骨肌開始萎縮,後
發布於 2024-06-20 08:2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