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10 03:12

下肢水腫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症狀和體徵,有的緩慢,有的突然,有的以單側肢體為主,有的雙下肢同時出現。其原因多種多樣,但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由內科疾病引起的肢體水腫,另一類是由外科疾病引起的水腫。常見的可引起下肢水腫的內科疾病包括:心源性,見於各種心臟疾病引起的右心衰竭;腎病性,多見於腎炎、腎病綜合徵等。;肝病性,見於肝硬化、肝癌等;營養不良性,見於長期飲食不當、貧血等;內分泌失調性,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和風溼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特發性水腫等。內科疾病引起的水腫多為全身性水腫,下肢水腫同時出現在兩側,發生緩慢,臥床或抬高患肢腫脹不能消退,需要通過對原發內科疾病的系統治療來緩解。
在此,我們要重點介紹由外科疾病因素引起的下肢水腫,特別是由下肢血管疾病引起的水腫。最常見的疾病是慢性下肢靜脈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靜脈血栓等。
下肢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病因主要是先天性靜脈瓣膜發育不良或後天勞累、寒冷、外傷等因素導致靜脈瓣膜損傷,關閉不嚴,靜脈血迴流停滯在血管內,長期靜脈高壓引起肢體水腫。主要表現為緩慢出現的雙側或單側下肢腫脹,一般從小腿遠端和足踝開始,早期多無特殊不適,主要是隨著病情的發展,腿部腫脹會逐漸明顯,伴有酸、脹、痛等不適,早輕晚重,皮膚色素沉著伴有瘙癢、溼疹或皮膚潰瘍,或在病情嚴重階段會出現淺靜脈曲張。在此需要澄清的是,單純的下肢靜脈曲張通常不會引起腿部腫脹。如果先出現下肢靜脈曲張,幾年後慢慢出現下肢水腫,說明同時合併有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或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也會出現上述的類似症狀。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引起腿部腫脹的另一個重要疾病,多見於單側肢體,但也可雙側同時發病,以突發性肢體腫脹、脹痛為主要表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包括高齡、高脂血症、糖尿病、惡性腫瘤、妊娠、服用雌激素、大手術尤其是骨科手術、肢體外傷、長期臥床的慢性病等,但約半數患者無明確病因,少數與先天性高凝狀態疾病如凝血酶Ⅲ缺乏、蛋白C和蛋白S缺乏有關。對突然出現的肢體腫脹應及時就診,通過系統的抗凝和溶栓治療,大部分血栓可以消除,血管恢復通暢,腫脹很快得到緩解。一旦延誤治療或誤診形成慢性陳舊性血栓,血栓會逐漸機化、硬化,留在管腔內造成下肢靜脈血液迴流受阻或瓣膜破壞血液迴流,引起更嚴重的後遺症,類似於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症狀與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相似。
另一種常見的肢體水腫疾病是淋巴水腫,是指單側或雙側肢體的持續進行性腫脹,多從四肢開始,逐漸向上發展,早期為凹陷性水腫。它主要是由肢體的淋巴流動受阻引起的。病因較複雜,目前一般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由於解剖學或生理學上的淋巴系統先天性異常,稱為原發性淋巴水腫;臨床上較常見的是繼發性淋巴水腫,包括外傷性或損傷性淋巴水腫、感染性或炎症性淋巴水腫、腫瘤根治術和放射治療後的四肢淋巴水腫等。
下肢水腫的原因複雜多樣,只有詳細分析病因和病理,才能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

下肢水腫是如何形成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