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12-28 14:20

  鵝口瘡多見於週歲內嬰兒或新生兒。這是因為嬰幼兒抵抗力差,易通過食具、奶頭等途徑受黴菌感染。鵝口瘡多發生在口腔內舌、頰和軟顎處。初起時常在舌面上出現白色斑膜,繼而蔓延到牙齦和頰外。發病處有斑片白膜,周圍粘膜充血。發病時口腔有灼熱刺疼和乾燥感。症狀嚴重時斑膜可波及咽喉、氣管或腸道粘膜,有時可引起發熱、呼吸困難或腹瀉。

  鵝口瘡的在感染輕微時,白斑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痛感,或僅在進食時有痛苦表情。早期患兒可有口乾、燒灼感及輕微疼痛。因此可出現煩躁拒食,啼哭不安等情況,部分患兒可有體溫升高。

  長了鵝口瘡,寶寶的口腔會有疼痛的感覺,寶寶會因此而拒絕吃奶,造成食量減少、體重增長緩慢的結果。如果鵝口瘡擴散到口腔的後部,有可能“|殃及”食道。食道是食物由口腔輸送到胃裡的管道。食管一旦受到牽連,寶寶吞嚥東西就會感到不舒服,甚至會因為怕疼,連水都拒絕喝,這樣寶寶就有可能出現脫水。

  如果不及時治療,酵母菌還可能波及身體的其他部位。當然,瀰漫性酵母菌感染是十分罕見的。如果真遇到這種情況,需要採用更有效的抗真菌治療。

鵝口瘡疼嗎相關文章
鵝口瘡多見於週歲內嬰兒或新生兒。這是因為嬰幼兒抵抗力差,易通過食具、奶頭等途徑受黴菌感染。鵝口瘡多發生在口腔內舌、頰和軟顎處。初起時常在舌面上出現白色斑膜,繼而蔓延到牙齦和頰外。發病處有斑片白膜,周圍粘膜充血。發病時口腔有灼熱刺疼和乾燥感。症狀嚴重時斑膜可波及咽喉、氣管或腸道粘膜,有時可引起發熱、呼吸困難或腹瀉。 對鵝口瘡的防治方法主要有: 1.乳母講究衛生,餵奶前用溫開水洗乳頭,必要時餵奶前後
發布於 2025-01-20 21:43
0評論
概述 孩子從昨天開始就不愛吃奶了,我還以為孩子是生病了,但是孩子也沒有其他方面的症狀,只是感覺孩子出現了這種症狀之後會不愛吃奶,而吃奶的時候孩子還不停的哭鬧,好像寶寶想吃,可是又害怕吃,帶孩子到醫院做了檢查後發現孩子是得了鵝口瘡疾病,現在寶寶不僅僅是不愛吃奶了,平時不吃奶的時候寶寶還老是流口水。我想知道寶寶患了鵝口瘡疾病會疼嗎? 步驟/方法: 1、 當小兒患上了鵝口瘡這種疾病之後是會引起疼痛
發布於 2023-09-12 03:34
0評論
概述 我們對嬰兒的保護措施現在越來越多,但是隻要氣候一變化孩子抵抗力下降還是很容易患上其他的一些病,對於孩子來說口腔是非常脆弱的一部分,裡面常常會留有細菌感染,嬰兒患上鵝口瘡就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也許很多家人對這種疾病還不是非常的瞭解,但是很多的嬰兒都會患上這種疾病,那麼對於鵝口瘡是不是會很疼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步驟/方法: 1、 當孩子患上了鵝口瘡這種疾病以後,父母其實並不用太過
發布於 2023-09-12 06:14
0評論
概述 鵝口瘡的話,鵝口瘡又稱雪口病,任何年齡都可發,但2歲以內的嬰幼兒最多見。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鵝口瘡的話多發於新生兒和嬰幼兒。主要適應為病毒體可以在健康人的皮膚和腸道寄生。由於孩子入口的東西不乾淨啊,或者食具消毒不徹底啊、乳母的乳頭不乾淨啊、照顧孩子的人手不乾淨啊造成孩子所用物品汙染,都是很容易引起鵝口瘡的。有鵝口瘡的話要及早治療。 步驟/方法: 1、 鵝口瘡的話病人使用的東西最好都是
發布於 2023-03-10 01:58
0評論
1、姜水漱口 口腔潰瘍用熱姜水漱口,每日2~3次,一般6~9次潰瘍面即可收斂。 2、濃茶漱口 用濃茶漱口,因茶中含有多種維生素,能防治各種炎症,對口腔潰瘍面的康復,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 3、蘿蔔藕汁 取生蘿蔔2只,鮮藕一段洗淨搗爛絞汁去渣,用汁含漱,每日3次,連用4天可見效。 4、維生素E 用針刺破維生素E膠丸,將藥液擠出塗於口腔潰瘍處,保留1分鐘,每日用藥4次,於飯後及睡覺前用,一般3天可愈。
發布於 2024-02-02 02:50
0評論
(1)注意病兒口腔的清潔,指導喂服,加強個人衛生。餵乳前後用溫水將乳頭沖洗乾淨,餵乳後再給嬰兒喂服少量溫開水。用不1∶3銀花甘草液等擦洗口腔,每日3次-4次,局部潰破可外塗適量冰硼散或1%龍膽紫。 (2)觀察病兒口腔粘膜及舌面白屑的增減及吮乳情況。若見病兒煩躁、口臭、流涎、便秘,吮浮時啼哭,吞嚥、呼吸困難時,應及時送往醫院處理。發熱者,定時測量體溫,給予物理降溫,喂服淡鹽水或溫開水。口臭便秘者,
發布於 2024-02-02 03:10
0評論
1、口腔黏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圍無炎症反應,形似奶塊。無痛,擦去斑膜後,可見下方不出血的紅色創面,斑膜面積大小不等,可出現在舌、頰、顎或唇內黏膜上。 2、好發於頰、舌、軟顎及口唇部的黏膜,白色的斑塊不易用棉棒或溼紗布擦掉。 3、在感染輕微時,白斑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痛感或僅在進食時有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4、受損的黏膜治療不
發布於 2024-02-02 03:16
0評論
1.口腔黏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圍無炎症反應,形似奶塊。無痛,擦去斑膜後,可見下方不出血的紅色創面。斑膜面積大小不等,可出現在舌、頰、顎或唇內黏膜上。 2.好發於頰、舌、軟顎及口唇部的黏膜,白色的斑塊不易用棉棒或溼紗布擦掉。 3.在感染輕微時,白斑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痛感,或僅在進食時有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4.受損的黏膜治療
發布於 2024-02-02 03:03
0評論
1.母親陰道有黴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 3.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嬰幼兒在6~7個月時開始長牙,牙床有輕度脹痛感,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易把細菌、黴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 5.長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
發布於 2024-02-02 02:56
0評論
飲食忌辛辣,鵝口瘡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小兒得了鵝口瘡要及時治療。一、局部用藥口腔內的局部用藥是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先用弱鹼性溶液,如2%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口腔,然後用鹽水棉球洗乾淨,最後塗上1%龍膽紫,每天2次,一般2~4天就可治癒。局部也可用制黴菌素,先將制黴菌素50萬單位(片)碾成細末,平均分成4份,每次用1份,直接撒入患兒的口腔內,不喂水,讓寶寶自己用舌頭攪拌,使藥物與口腔黏膜充分地接觸。
發布於 2024-05-18 01:1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