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黴菌性陰道炎對胎兒有影響嗎?孕婦是黴菌性陰道炎的高發人群。
原因是:
妊娠期性激素水平升高,使陰道上皮內糖原含量增加,陰道pH值有所改變;同時腎糖閾降低,尿糖含量增高。這些都有利於黴菌(念珠菌)生長和繁殖。據統計,約有1/3的孕婦陰道中帶有黴菌,發病率在15%左右,而普通健康婦女陰道中攜帶黴菌率僅為10%~20%。孕婦患病後,極少數人陰道中的黴菌能經宮頸上行,穿透胎膜感染胎兒,引起早產。另外,當胎兒經母親陰道分娩時,也可能被黴菌感染,而引起口腔黴菌感染,即俗稱的“鵝口瘡”。有些嬰兒還可能出現肛門周圍黴菌性皮炎。孕期患黴菌性陰道炎,可出現白帶增多、白帶呈豆腐渣或凝乳狀、外陰瘙癢、燒灼痛等症狀使孕婦坐臥不安。孕婦患了黴菌性陰道炎,治療一定要徹底,不能症狀減輕就自動停藥。治療以局部用藥為妥。
治療方法是:
妊娠12周以內,可用 2% - 3%蘇打水或潔爾陰清洗外陰,同時每天換內褲,並將內褲、毛巾和盆一起用熱水洗燙。妊娠12周以後,在按上述方法清洗後,輕輕擦乾外陰並在陰道深部放置制黴菌素栓劑、咪康唑或克黴唑栓劑,每晚睡前使用;有外陰炎時,可用達克寧霜塗於外陰。一般7天為一療程,停藥 7天后複查,症狀消失 2周後第 3次複查黴菌,痊癒後方可結束治療。妊娠35周以後,為避免宮內感染,不宜進行陰道內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