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是由多種病理原因引起的高膽紅素血癥,臨床比較多見。高膽紅素血癥時,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的某些神經核,引起膽紅素腦病,導致腦癱,一般認為是遊離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所致。因為正常時膽紅素與血漿蛋白結合後而不能通過血腦屏障,如果血中膽紅素產生過多如溶血、敗血症等時,紅細胞大量被破壞或血白蛋白過低,就有一部分沒能和白蛋白結合而成遊離狀態,這種遊離狀態的膽紅素很容易通過血腦屏障,沉著於神經細胞膜上和線粒體生物膜上,導致細胞變性壞死。也有部分患兒是由於血腦屏障功能減低所致,血液中膽紅素增高並不明顯,多見於早產兒、低體重出生兒以及呼吸窘迫綜合症、缺氧、酸中毒及感染的患兒,腦血管內皮受損,也會導致血腦屏障功能下降,與血漿蛋白結合的膽紅素也可進入腦組織。
臨床不論任何疾病,只要有缺氧者,除表現缺氧的一系列症狀外,常出現黃疸加重,原因可能與缺氧抑制了肝臟酶活性及肝細胞結合膽紅素的能力。還有相當數量的胎兒在宮內感染鉅細胞病毒、弓形體等,常呈早產或出生時低體重、新生兒肝炎,主要表現為黃疸、肝脾腫大想,小頭畸形、腦積水視網膜脈絡膜炎等現象的單獨或呈不同組合出現,常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新生兒黃疸為新生兒生後第一週內常出現的症狀,生理性黃疸主要是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膽紅素生成較多、血清白蛋白轉運膽紅素的能力不足、肝臟攝取、結合及排洩膽紅素的能力差,腸肝循環重吸收膽紅素較多所致。
而病理性黃疸則是由新生兒時期的一些疾病所致在這些疾病的新生兒中,此表現不但常見而且嚴重,尤其是血清未結合膽紅素達到257μmol/L(15mg/dl)以上時,很有可能發展成為膽紅素腦病,對新生兒造成永久性損害,甚至導致死亡。因此對新生兒黃疸應密切監護,尤其應重點監護較重和患有黃疸的早產兒。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後2~3天起出現並逐漸加深,在第4~6天為高峰,第2周開始黃疸逐漸減輕。如果2周後未見好轉就屬於病理性黃疸,需要治療。 新生兒的黃疸可能引發腦性癱瘓,是腦性癱瘓的一個誘發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 多注意小還得發育是否有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