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型心肌病是原發性心肌病常見的類型。其特點是以左心室(多數)或右心室有明顯擴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心室收縮功能減退,以心臟擴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為基本特徵。以往曾被稱為充血性心肌病。本病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情呈進行性加重,死亡可發生於疾病的任何階段。
那麼怎樣檢查是否患有擴張型心肌病呢?
實驗室檢查
1.血清學檢查 可有紅細胞沉降率增加、球蛋白異常,偶有心肌酶活性增強。考慮到DCM可由心肌炎演變而來,
2.抗心肌抗體和病毒檢測非常必要,可能檢測出多種抗心肌自身抗體;病毒滴度的連續測定有助於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
3.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加時應進一步檢查有無系統性變態反應性疾病存在,因為這些疾病可引起過敏性心肌炎。
輔助檢查
1.心電圖 常顯示左心房和(或)左心室增大,但R波異常增高較少見;可有QRS波低電壓,多見RV6>RV5;胸前導聯常可見病理性Q波,許多患者可出現非特異性QRS波增寬;約1/4病人可有房顫,約20%的患者可出現左束支傳導阻滯;除Chagas病外右束支傳導阻滯較少見。P-R間期延長亦相當常見,且與某些患者存活時間的縮短有關。嚴重的傳導阻滯提示可能是鉅細胞性心肌炎或結節病。非特異性ST段壓低及T波改變常見。
2.胸部X線檢查 心臟擴大為突出表現,以左心室擴大主,伴以右心室擴大,也可有左心房及右心房擴大。由於胸片反映右心室擴大的敏感性要較左心室擴大為高,而右心衰竭常提示預後不良,所以胸片對預後判斷有一定意義。肺靜脈高壓時可有Kerley B線。有心包積液時透視下可見心臟搏動減弱。
3.超聲心動圖 可確定有無左、右心室擴大和心肌收縮力降低,並有助於同其他類型的心肌病以及瓣膜病、先心病等進行鑑別。其特徵性改變為左、右心室腔增大及左室後壁運動減弱,室間隔可呈矛盾運動,室間隔和心室遊離壁的厚度變薄,但亦可正常,短軸縮短率明顯減低,可見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繼發於DCM的功能性二尖瓣反流通常無瓣膜或腱索的異常改變,而DCM時瀰漫性室壁運動減弱亦不同於冠心病時局部室壁運動障礙。左心室明顯擴大,左心室流出道擴張,室間隔及左室後壁搏動幅度減弱,二者搏動幅度之和<13mm。
4.心導管檢查 在大多數伴心臟擴大的心衰患者中,為排除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或畸形而行冠狀動脈造影時需慎重考慮。當存在心衰失代償性血流動力學改變時,右心導管測定心排出量和心室充盈壓有助於臨床判斷並指導治療。
5.心內膜心肌活檢 心內膜心肌活檢的絕對指徵是心臟移植排異反應及蒽環類抗生素心肌毒性反應的監測。以下2組擴張型心肌病可考慮行心肌活檢:①症狀出現在3個月或6個月以內;②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以淋巴細胞浸潤為組織學表現的在第1組患者中陽性率為5%~20%,第2組患者中不足10%。由於上述組織學改變的意義尚不確知,有據此確診的,亦有得出其他診斷的。在決定對患者行心內膜心肌活檢時,必須考慮到明確診斷對治療或預後判斷的意義有多大。隨著新的生物化學技術替代現有的染色以及顯微鏡的進一步發展,心肌活檢的應用將更加廣泛。
6.同位素檢查:同位素心肌灌注顯影,主要表現有心腔擴大,尤其兩側心室擴大,心肌顯影呈稱漫性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