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5-01-10 08:47

  緊急處理

  因為食道的開口與氣管的開口在咽喉部是相通的,吐奶時最怕的,就是奶水由食道突然反逆到咽喉部時,剛好於吸氣的當兒,誤入氣管,即所謂的嗆奶。量大時,將造成氣管堵塞,呼吸不能進行,馬上會缺氧危及生命。量少時,可直接吸入肺部深處造成吸入性肺炎。輕微的溢、吐奶,通常寶寶自己會調適呼吸及吞嚥的動作,所以較沒有吸入氣管的危險,父母只要密切觀察他的呼吸狀況及膚色即可。如果寶寶有大量嘔吐的情形發生,請照以下方法處理:

  側向一邊

  如果平躺時發生嘔吐:迅速將寶寶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因重力而向後流入咽喉及氣管。用手帕、毛巾卷在手指上伸入口腔內甚至咽喉處,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大略及快速的清理出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免得阻礙呼吸。此時,清除口腔要比鼻腔重要!所以平常身邊隨時要配置小手帕、小毛巾,以備不時之需(鼻孔則可用小棉花棒來清理)。

  拍打背部

  如果發現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暗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馬上使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硬質床),用力拍打其背部四至五次,使其能咳出。

  捏腳底板

  吐奶的處理方式如果這些步驟都做了,但寶寶還是無反應,即刻用力刺激其腳底板(或夾或捏),目的在使寶寶因感覺疼痛而呼吸,此時最重要的是讓寶寶能吸氣,氧氣能進入肺部,以免缺氧。在窒息救命時刻,最重要的是爭取時間把空氣(氧)送入肺中,而不是在浪費時間的想如何把異物取出,這點觀念非常重要。

  在以上處理過程中,寶寶應同時的向醫院或診所轉送,讓專業的兒科醫師再做進一步處理或檢查才能完全放心。如果嗆奶後寶寶呼吸很順暢,最好還是想辦法讓他再用力哭泣(哭泣即是大量的呼吸)一下,藉以觀察寶寶哭泣時的吸氣及吐氣動作,看有無任何異常(如聲音變調微弱、吸氣困難、嚴重凹胸),如有則即刻送醫。如果寶寶哭聲洪亮、中氣十足、臉色紅潤,則表示一時並無大礙,可再觀察一陣子。有時,胸部的X光檢查也是必要的。

  中醫食療

  1、枸杞陳皮粥:本粥清肝和胃潤肺。

  舊廣陳皮2克、枸杞菜葉20片、蜜棗2個,煲粥

  2、茨實陳皮粥:本粥化氣健脾和胃。

  舊廣陳皮2克、茨實10克,煲粥。食用時加麥芽糖些許以和胃潤腸。

  3、如見口爛,可用飯湯水加少許真珠粉(真珠層粉易可)調均勻塗口腔。

  4、乳母注意飲食,不可偏寒偏熱。哺乳後適宜輕拍嬰兒背部,千萬不要逗玩太過。

  中醫推拿

  相關穴位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用拇指指尖輕按揉小兒足三里各100次。

  推膻中:

  膻中穴位於小兒兩乳頭連線正中點。用拇指螺紋面自小兒膻中穴向下推至臍部100次。

  推脾土:

  脾土位於小兒手拇指端骨掌面。用拇指螺紋面在小兒兩手脾土部位輕柔地向指尖輕推各100次。

  推胃經:

  胃經位於小兒拇指第一指骨掌面。用拇指螺紋面來回推小兒雙手胃經各200次。

  相關穴位揉內關:

  內關穴位於小兒腕關節掌側腕橫紋上2同身寸兩筋之間。用指尖按揉小兒雙手內關穴各100次。

吐奶中醫推拿相關文章
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用拇指指尖輕按揉小兒足三里各100次。 推膻中: 膻中穴位於小兒兩乳頭連線正中點。用拇指螺紋面自小兒膻中穴向下推至臍部100次。 推脾土: 脾土位於小兒手拇指端骨掌面。用拇指螺紋面在小兒兩手脾土部位輕柔地向指尖輕推各100次。 推胃經: 胃經位於小兒拇指第一指骨掌面。用拇指螺紋面來回推小兒雙手胃經各200次。 相關穴位揉內關: 內關穴位於小兒腕
發布於 2024-05-22 03:38
0評論
中醫食療 1、枸杞陳皮粥:本粥清肝和胃潤肺。 舊廣陳皮2克、枸杞菜葉20片、蜜棗2個,煲粥。 2、茨實陳皮粥:本粥化氣健脾和胃。 舊廣陳皮2克、茨實10克,煲粥。食用時加麥芽糖些許以和胃潤腸。 3、如見口爛,可用飯湯水加少許真珠粉(真珠層粉易可)調均勻塗口腔。 4、乳母注意飲食,不可偏寒偏熱。哺乳後適宜輕拍嬰兒背部,千萬不要逗玩太過。 中醫推拿 相關穴位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
發布於 2024-05-18 01:40
0評論
中醫食療 1、枸杞陳皮粥:本粥清肝和胃潤肺。 舊廣陳皮2克、枸杞菜葉20片、蜜棗2個,煲粥。 2、茨實陳皮粥:本粥化氣健脾和胃。 舊廣陳皮2克、茨實10克,煲粥。食用時加麥芽糖些許以和胃潤腸。 3、如見口爛,可用飯湯水加少許真珠粉(真珠層粉易可)調均勻塗口腔。 4、乳母注意飲食,不可偏寒偏熱。哺乳後適宜輕拍嬰兒背部,千萬不要逗玩太過。 中醫推拿 相關穴位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
發布於 2024-07-28 09:24
0評論
寶寶吐奶直接原因 羊水吸入:由於羊水大量吸入,對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新生兒常在生後不久即出現嘔吐,吐出清水、粘液或帶少量血性液體,但一般情況良好,對於羊水吸入導致的頻繁嘔吐可用1%的蘇打水洗胃。 幽門痙攣:新生兒時期由於幽門功能暫時失調常在餵奶後不久出現噴射狀嘔吐,臨床常吐出大量乳汁和乳凝塊,時好時壞。對於幽門痙攣,可以用1:1000阿托品在吃奶前5-10分鐘滴入口內,先從1滴開始,逐步增加,最
發布於 2024-05-19 22:45
0評論
吐奶和溢奶,其實都是指牛奶從寶寶嘴裡面流出來的現象,只是吐奶是胃中食物被強而有力地排空,而且量比較多;溢奶則是指食道或胃之內的容物不由自主地被逆流到口腔外的情況,可能只是小寶寶打了一個嗝,從而致使少量奶液從嘴角溢出而已。 一般來說,輕微吐奶和溢奶,並沒有甚麼太大的區別,也不用採取特別的治療方式。有時小寶寶感冒、生病,可能會出現比平時嚴重一點的吐奶情況。不過隨著寶寶的逐漸長大,這種情況將會有明顯地
發布於 2023-05-11 12:41
0評論
溢奶是新生兒比較常見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正常新生兒出生後幾周內常會有溢奶,一般表現為餵奶後的一種強烈的、無壓力的、非噴射性地從口邊流出少量奶汁。每天可溢奶一次或多次,但不影響生長,嬰兒亦無其它不適或異常情況。新生兒溢奶一般不需要治療,隨著嬰兒成長,溢奶逐漸減少,約在6月至8月時可完全消失。 病理性嘔吐與生理性溢奶則不一樣,它是新生兒疾病的一種臨床表現。引起新生兒嘔吐的疾病眾多,有一些是嚴重的先天
發布於 2024-05-22 03:32
0評論
儘管很多媽媽都知道新生兒由於生理原因才容易導致吐奶,但一看到自家寶寶吐奶時,還是緊張得不知所措。這裡,我們將向你詳細介紹有關導致嬰兒吐奶的具體原因,吐奶時我們可以做哪些護理,以及有哪些辦法可以預防孩子吐奶。 新生兒發生吐奶,不僅僅是因為吃奶後改變抱姿引起的,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嬰兒生理上的特點。首先,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嬰兒的胃部構造以及他們吃奶方式上的特點 上海仁愛醫院消化內科專家介紹新生兒容易吐
發布於 2023-03-26 00:18
0評論
減少吐奶的7大守則 1、適量餵食,切勿過多。 2、少量多餐,以減少胃部所承受的壓力。 3、每次餵奶中及餵奶後,讓寶寶豎直趴在大人肩上,輕拍寶寶背部。 4、餵奶時不要太急、太快,中間應暫停片刻,以便寶寶的呼吸更順暢。 5、奶瓶開孔要適中。 6、在餵食完畢後,不要讓寶寶馬上平躺,先把上半身挺直坐一會兒,並輕拍其背部。在躺下時,也應將寶寶上半身墊高一些,最好是右側臥,這樣胃中的食物不易流出。 7、在喂
發布於 2023-04-07 14:27
0評論
生理性吐奶。生理性吐奶多數發生在新生兒身上,而男寶寶發生的概率會比女寶寶要高。這些吐奶寶寶身體一般都比較健康,吐奶前面部無任何痛苦的表情,且吐奶是突然的,奶都從嘴角流出而不是噴出,吐完奶後,臉部仍無任何異常,這種吐奶一般仍屬於“溢奶”即習慣性吐奶。 生理性吐奶處理方法一、少量多餐,減少奶量 寶寶的食量增大而胃容量不足是寶寶生理性吐奶的一大原因。食量大的小兒就會發生吐奶,大便次數也增多,小兒體重增
發布於 2023-04-16 22:26
0評論
嬰兒吐奶時家長要及時幫嬰兒清理,如果奶水由食管突然反逆到咽喉部時,嬰兒剛好於吸氣,誤入氣管,即所謂的嗆奶。量大時,將造成氣管堵塞,呼吸不暢,甚至會危及生命。量少時,可直接吸入肺部造成吸入性肺炎。輕微的溢、吐奶,通常嬰兒自己會調適呼吸及吞嚥的動作,所以沒有吸入氣管的危險,家長只要密切觀察其的呼吸狀況及膚色即可。
發布於 2023-07-16 19:5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