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含有嬰兒4~6個月生長髮育所需的全部營養成分和多種免疫活性物質,不僅適合嬰兒的營養需求,還可以減少感染、哮喘等疾病的發生,對嬰兒生長髮育的作用起到無法替代的作用。然而感染乙肝病毒的產婦可以哺乳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需結合產婦及新生兒的情況。
無論產婦能否哺乳,新生兒均應做好正規預防。《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對HBsAg陽性母親的新生兒,應在出生後24h內儘早(最好在出生後12h)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劑量≥100IU,同時在不同部位接種10μg重組酵母或20μg中國倉鼠卵母細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對於HBsAg陰性母親的新生兒可用5μg或10μg酵母或10μgCHO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新生兒時期未接種乙型肝炎疫苗的兒童應進行補種酵母(5μg或10μg)或CHO乙型肝炎疫苗(10μg)。乙肝疫苗共分3針,接種第1針後應在1個月和6個月後分別接種第2和第3針。注射乙肝疫苗的意義在於使新生兒機體產生針對乙肝病毒的抗體,從而預防乙肝病毒的感染。
雖然HBV感染孕婦的乳汁中可檢測出HBsAg和HBV DNA,並有學者認為乳頭皸裂、嬰幼兒過度吸吮甚至咬傷乳頭等可能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但這些均為理論分析,缺乏循證醫學證據。更多的證據則顯示即使HBeAg陽性孕婦,母乳餵養並不會增加乙肝病毒感染風險。《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明確指出新生兒在出生12h內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後,可接受HBsAg 陽性母親的哺乳。因此,在正規預防後,無論孕婦HBeAg陽性還是陰性,其新生兒都可以母乳餵養,無需檢測乳汁中有無HBV DNA。
新生兒正規預防後可以免疫乙肝病毒,但是仍需考慮產婦哺乳期間服用抗病毒藥物的影響。對於哺乳期母親,是否進行抗病毒治療主要應從病情角度出發。如果產婦哺乳期前已經在使用核苷(酸)類藥物進行抗病毒治療,進入哺乳期也沒有達到停藥標準,考慮到過早停藥可能會引起肝炎復發,影響母親健康,這些患者應繼續抗病毒治療。如果之前肝功能長期正常,哺乳期出現了肝炎活動,若有抗病毒指針,也要考慮抗病毒治療。產婦在進行抗病毒治療時,考慮到藥物在乳汁中仍有一定濃度,新生兒可以改為人工餵養。
綜上所述,乙肝產婦能否哺乳不能一概而論,需結合新生兒和產婦的情況才能確定。首先,無論能否母乳餵養,新生兒均應做好正規預防。如果產婦經診斷不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則可以為新生兒哺乳。但是如果產婦經診斷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考慮到乳汁中藥物的影響新生兒可改為人工餵養。
乙肝產婦是否可以哺乳呢
發布於 2022-12-10 19:07
乙肝產婦是否可以哺乳呢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