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期
腦梗塞患者急性期應以儘早改善腦缺血區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為原則。
1、緩解腦水腫:對於梗塞區較大嚴重的患者,可以使用脫水劑或利尿劑。
2、改善微循環:可以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能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環。
3、稀釋血液:目的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環和補充血容量不足,常用藥物有低分子右旋糖苷和706代血漿等。
4、溶栓治療:常用藥物有尿激酶、纖溶酶原激活劑(t-PA)。溶栓治療的主要危險性和副作用是顱內出血,心源性栓塞腦出血的機會更高。
5、抗凝治療:用以防止血栓擴延和新的血栓發生。常用的藥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必須作凝血檢測。
6、擴張血管:一般認為血管擴張劑效果不肯定,對有顱內壓增高的嚴重患者,有時可加重病情,故早期多不主張使用。
二、恢復期
恢復期治療目的是改善頭暈頭痛、肢體麻木障礙、語言不利等症狀,使之達到最佳狀態,降低腦梗塞的高複發率。
腦梗塞的治療方法有幾種:
1、手術治療腦梗塞:手術治療腦梗塞的療效、死亡率及致 殘率都未形成統一結論,即使部分手術病例可以提高患者的近期成活率,但遠期效果往往不及近期,不甚理想,而且腦梗塞患者多發於六七十歲的老年人,機體抵抗力與耐受性都比年輕人弱,故除幾種特殊腦梗塞症型,為及時挽救患者生命採用手術治療外,多不建議採用手術治療。
2、藥物治療腦梗塞:對於腦梗塞病人恢復期和後遺症期的治療,目前臨床多采用藥物治療的方式,雖然對防止腦梗塞復發有一定療效,但對腦梗塞患者症狀的恢復效果不甚理想。而且長期服藥會造成病人對藥物的依賴性、耐藥性和肝腎的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