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竇炎,又稱真菌性鼻竇炎,顧名思義,是指鼻竇內發生真菌感染,導致相應臨床表現的疾病。 近年來,真菌性鼻竇炎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在常規體檢中可能會發現被感染的患者,這可能與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和環境汙染有關。
真菌性鼻竇炎的常見致病菌主要是麴黴菌,佔80%以上,其他還有白色念珠菌、毛癬菌和斯氏菌。 在臨床上,真菌性鼻竇炎可分為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和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的特點是真菌感染不僅位於鼻竇腔內,而且還侵入鼻竇的粘膜和骨壁,並延伸到鼻竇外的周圍結構和組織。臨床表現包括髮熱、大量膿性結痂、眶周和頰部腫脹和疼痛、眼球突出、結膜充血、眼肌麻痺、視力喪失和眶後疼痛。本病病情危重,進展迅速,死亡發生率很高,所幸的是死亡發生率很低。在臨床上,非侵入性真菌性鼻竇炎很常見。在這些病人中,疾病進展緩慢,感染侷限於鼻竇粘膜,而且通過正規治療可以治癒。下面著重介紹這類疾病的表現和治療。
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大多單側起病,上頜竇發病率最高,翼狀竇、鼻中隔竇次之,額竇罕見。根據病理類型,真菌性鼻竇炎有兩種類型,真菌球和過敏性真菌性鼻炎。前者在老年人中更常見,女性比男性更常見。患者通常是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其臨床表現類似於慢性鼻竇炎,如單側鼻塞、流鼻涕或有惡臭。它也可能不表現出任何症狀。鼻竇CT顯示竇腔內密度異質性增高,有高密度的鈣化斑點或小點,無骨質破壞,有些臨床醫生稱之為 "土 "徵的具體表現,非常形象。過敏性真菌性鼻竇炎發生在有特應性疾病的成年人和年輕人身上,常伴有鼻息肉和支氣管哮喘。該病起病隱匿,進展緩慢,多涉及一側的多組鼻竇。臨床表現與病變的持續時間和程度有關,病變在鼻竇內擴張發展,導致鼻竇擴張和鼻竇骨壁的壓迫性吸收。臨床表現為緩慢進展的口周或頜面部隆起,無痛、固定、堅硬、形狀不規則。鼻竇的CT顯示中央的毛玻璃狀或線狀病變,有星狀分佈的鈣化點,實際上是密集的過敏性粘液陰影。
當病史、體徵和鼻竇CT與上述表現相似時,需要高度懷疑真菌性鼻竇炎,需要及時到耳鼻喉科治療。 鼻竇炎的術後治療可以在圍手術期進行,不需要口服或服用鎮靜抗真菌藥物。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一旦確診,應儘快手術,清除真菌病原體和鼻腔、鼻竇內壞死、不可逆的病變,並應用強效抗真菌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