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1、疾病概況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本病多為急性發病,臨床表現為密集成群的水泡沿一側周圍神經呈帶狀分佈,好發部位為肋間神經分佈區域,常伴劇烈的神經痛及局部淋巴結腫痛,易發生後遺神經痛,一般很少見到雙側發病,亦少有復發(複發率為0.2%)。本病根據病情表現可以分為:無疹性、頓挫性、大皰性、出血性、壞疽性、泛發性帶狀皰疹。帶狀皰疹既可繼發於其他疾病,如惡性腫瘤、器官移植、艾滋病、大手術之後,也可引起如面癱、三叉神經痛、內臟帶狀皰疹等疾病,甚可導致失明、耳聾、死亡等嚴重臨床事件。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PHN)是指帶狀皰疹臨床治癒後持續疼痛超過1個月以上者。臨床證實,老年人的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發生率高、持續時間長。
國內外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結果提示,帶狀皰疹的發病呈散發,年患病率為10~20%,其好發部位及所佔發病總數的比例大致為頭面部15%,頸項部12%,胸背部55%,腰腹部14%,骶尾部3%,全身性1%;帶狀皰疹發病可見於各年齡階段,患者的年齡與發病率、疼痛程度及潛伏期成正比,其中70%的患病者年齡超過50歲,60歲以上者佔發病人群的比率超過30%,而年齡愈小發病率愈低。帶狀皰疹患者後遺神經痛的發生率約為20%。
帶狀皰疹的發病機理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人體後進入皮膚的感覺神經末梢,沿神經纖維遷移並潛伏在脊神經或腦神經的感覺神經節的神經元中,由於人體內抗體不能消除潛伏在神經根節內的水痘病毒,故平時不出現臨床症狀。而在某些誘因作用下,潛伏的病毒再次活動繁殖,沿相應神經纖維傳播到皮膚引起復發感染,則產生帶狀皰疹。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具有親皮膚性和嗜神經性,因此神經痛是本病的特徵之一。病毒主要侵犯肋間神經和三叉神經,疼痛程度與皮膚表現無明顯關聯。臨床研究還證實,帶狀皰疹屬於自限性疾病,其自然病程約為2-3周,平均為16-17天。
中醫學對帶狀皰疹的觀察研究有千餘年曆史,對其病因病機已形成了明確和較為統一的認識,當前業界普遍採用的是《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 001.8-94)中規定的“蛇串瘡”疾病與證候診斷標準,其證候分類包括肝經鬱熱、脾虛溼蘊、氣滯血瘀等三種類型。
中西醫藥治療帶狀皰疹均將縮短病程、減輕痛苦及降低後遺神經痛發生率作為基本原則,西醫藥以抗病毒、免疫增強、止痛以及對症治療為主要手段,具體採用瞭如無環鳥苷、干擾素、白細胞介素―2、雙氯芬酸鈉等藥物治療;中醫藥依據辨證結果分別以疏肝清熱、健脾利溼、理氣活血為主要治療原則,採用中藥湯劑內服、外敷或針刺、艾灸、拔罐等非藥物治療,具有迅速緩解疼痛縮短病程、後遺神經痛發生率低等優點,其良好的臨床療效已通過現有大量臨床文獻報道得到證實。
2、療法介紹
火針加拔罐治療急性帶狀皰疹技術(火針贊刺法)是彙集了火針療法、刺血療法、火罐療法與贊刺針法等傳統針灸方法的優勢特色,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針對皮膚疾病急性帶狀皰疹的治療而提煉形成的一種綜合方法,本法以火針、火罐作為主要器械,結合了火針燒針法、火針刺法、贊刺針法與拔火罐法的操作手法。通過將火針針尖燒紅至發白,其高溫灼刺皮損局部,憑藉火針針身粗大以及贊刺針法的多針淺刺,能夠造成皰疹皮損局部完全開放,再加上火罐強力的吸附作用,使局部毒邪與惡血盡數裹挾而出,受損局部得到新血充分濡養從而達到止痛和愈病之功。基礎性研究證實,本療法治療急性帶狀皰疹可以有效地殺滅皰疹局部病毒,促進血液循環,減輕局部炎症和神經損害,從而緩解劇痛症狀,良好地發揮針灸抗炎、鎮痛的作用,同時通過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加速受損神經組織的修復,使疾病得以迅速康復。本課題組應用火針贊刺法治療急性帶狀皰疹的臨床研究結果提示,以皰疹與疼痛完全消除作為痊癒標準,採用火針贊刺療法治療9天內的痊癒率高達90.9%;同時對照組口服伐昔洛韋治療第9天的痊癒率為38.9%,此結果與伐昔洛韋新藥臨床評價的療效結果一致(文獻中報道口服伐昔洛韋第9天的痊癒率為33.3%-38%),證明本療法用治急性帶狀皰疹具有較佳療效。
3、應用推廣前景
火針療法和拔罐療法治療帶狀皰疹在各地均有廣泛應用,臨床醫師應用火針治療帶狀皰疹也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只是在臨床操作方法以及採用器具的標準規範等方面有待統一和提高。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立項資助完成了火針加拔罐治療急性帶狀皰疹的臨床評價研究,結果顯示該法治療急性帶狀皰疹具有療效好(治癒率高)、起效快、療程短、後遺疼痛發生率低、安全性好,花費相對少,患者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高等特點,而同時研究整理形成了技術操作規範,解決了操作過程中的問題,因此本技術成果具有良好的應用與推廣前景。
二、疾病診斷標準
1、西醫標準
參照《現代皮膚病學》(楊國亮等主編.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6.293-297)和《診療常規》(謝立信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制訂。
典型病例根據單側性發疹,多數水皰簇集成群沿周圍神經分佈而排列成帶狀及伴有神經痛等特點即可做出診斷。
本病有時需與單純皰疹鑑別,後者好發於皮膚與粘膜交界處,分佈無一定規律,水皰較小易破,疼痛不著,多見於發熱(尤其高熱)病的過程中,常易復發。
偶然也有與接觸性皮炎混淆的,但後者有接觸史,皮疹與神經分佈無關,自覺燒灼、劇癢,無神經痛。
在帶狀皰疹的前驅期及無疹型帶狀皰疹中,神經痛顯著者易誤診為肋間神經痛、胸膜炎及急性闌尾炎等急腹症,需加註意。
2、中醫標準
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 001.8-94) “蛇串瘡”是因肝脾內蘊溼熱,兼感邪毒所致。以成簇水皰沿身體一側呈帶狀分佈,排列宛如蛇行,且疼痛劇烈為特徵的皮膚病,相當於帶狀皰疹。
2.1蛇串瘡疾病診斷標準
1)皮損多為綠豆大小的水皰,簇集成群,皰壁較緊張,基底色紅,常單側分佈,排列成帶狀。嚴重者,皮損可表現為出血性,或可見壞疽性損害。皮損發於頭面部者,病情往往較重。
2)皮疹出現前,常先有皮膚刺痛或灼熱感,可伴有周身輕度不適、發熱。
3)自覺疼痛明顯,可有難以忍受的劇痛或皮疹消退後遺疼痛。
2.2蛇串瘡證候分型診斷標準
1)肝經鬱熱:皮損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口苦咽乾,煩燥易怒,大便幹或小便黃。舌質紅,舌苔簿黃或黃厚,脈弦滑數。
2)脾虛溼蘊:顏色較淡,皰壁鬆弛,口不渴,食少腹脹,大便時溏,舌質淡,舌苔白或白膩,脈沉緩或滑。
3)氣滯血瘀:皮疹消退後局部疼痛不止。舌質暗,苔白,脈弦細。
三、適應症
帶狀皰疹急性期(病程小於等於7天)。
適宜年齡範圍為8歲至85歲。
適用於急性期各型帶狀皰疹。
四、禁忌症
本法治療帶狀皰疹的安全性較高,但在診治合併下列情況的患者時需要醫生謹慎處理,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案。
1、血友病患者及患有其他出血傾向疾病的患者禁用;
2、妊娠的婦女禁用;
3、合併心血管、腦血管、糖尿病、惡性腫瘤、肝、腎等嚴重原發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忌用;
4、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者忌用;
5、瘢痕體質者忌用;
6、面部、會陰部帶狀皰疹忌用;
7、哺乳的婦女及嬰幼兒慎用;
8、精神病患者不能配合治療者慎用。
五、技術操作方法
1、器械準備
1.1、火針針具:點刺專用火針,以鎢鋼為原材料製成。規格:中號火針直徑為0.75mm,粗火針直徑為1.2mm。
1.2、火罐:1-5號通用玻璃火罐。
1.3、醫用脫脂棉球、止血鉗、95%酒精。
1.4、火柴或打火機
1.5、購置火針困難或在應急情況下,可以規格為0.30×25mm的標準針灸針代替火針,但限燒針10次。
2、詳細操作步驟
2.1、患者體位
根據帶狀皰疹皮損部位取坐位或臥位,以患者自感舒適、利於放鬆,便於醫生操作為宜。
2.2、選穴、治療次序及消毒
在皰疹起止的兩端及中間選定治療部位,先於最早出現皮疹的部位即發疹的始端――“蛇頭”施行治療,再於後發皰疹的中間部――“蛇腰”與尾端――“蛇尾”施行治療。如果患者皮損面積較大、局部皰疹數量較多,可分批治療。
以75%酒精行常規皮膚消毒,若皮損局部已發生皮膚破潰者則換用安而碘消毒,以減輕患者疼痛。
2.3、火針贊刺
針刺次數:
根據皰疹簇的大小確定所刺針數,以簇中皰疹數量的1/3至1/2為宜。
火針燒針:
左手持止血鉗夾持浸有95%酒精的醫用脫脂棉球並點燃,使火焰靠近患者皮損部位並距先前選定的針刺部位約10-15cm,注意防止火焰或燃燒的酒精滴下灼傷患者。右手以握筆式持針,將針尖、針體探入火焰的外焰燒紅或燒至發白。
火針贊刺:
燒針後以皰疹簇為單位呈“品”字形點刺。要求時間在一秒鐘以內,針尖仍發紅時果斷、迅速地刺入帶狀皰疹皮損部位,直入直出,不得歪斜、拖帶。水皰、丘疹或紅斑區採用中、粗火針點刺,進針深度以針尖刺破皰疹,達到其基底部為度。對於較大的膿皰或血皰即直徑0.5cm以上者,用粗火針點刺,刺後用消毒脫脂棉球擠淨皰液。
2.4、拔火罐及留罐
根據皰疹簇面積大小,選用適當型號的火罐於火針點刺後在受針局部吸拔,以火罐能罩住皰疹簇,使火針刺點被納入罐內為度,如果皰疹簇面積過大,可並用多個火罐。留罐時間5~10分鐘,以局部皮膚輕度瘀血為度,通常可拔出少量血液或滲出液。
若起罐後局部出現血皰,可再用火針點刺。
治療結束後,以消毒棉球擦淨局部皮膚表面汙液,如皮膚表面破潰明顯者,可敷以無菌紗布並保持創面乾燥清潔。
3、治療時間及療程
患者就診的前三天每日行本法治療一次,之後隔日治療一次。
本療法無固定療程限定,需要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及病人耐受情況決定治療次數,當皰疹結痂、疼痛消失即可終止治療。通過研究結果顯示,採用本法治療9天內的痊癒率高達90.9%,且無後遺神經痛發生。
4、關鍵技術環節
4.1、火針點刺
強調“紅”、“快”、“準”。
紅――燒針完全,保證針尖足夠溫度。
快――火針點刺操作進針、出針過程果斷迅速,避免拖泥帶水,減輕患者疼痛。
準――針刺時眼明、心靜、手穩,準確地多針點刺在皰疹上,進針深度以刺破皰疹達到其基底部為度。
4.2、拔罐
用閃火法拔罐,視皰疹簇面積大小選用口徑適當的火罐,以罐口能覆蓋皰疹簇,使針刺點被納入罐內為度。
為了提高療效,保證適宜的出血量,火針點刺後應迅速加用拔罐。
留罐時間可根據施術部位皮膚顏色的變化情況、患者的體質及耐受程度、病情嚴重程度等加以綜合判斷,適當調整。
5、注意事項
5.1、醫生注意事項
1)加強訓練以提高臨床操作技能,如醫生本人畏懼火針者,不要輕易施用火針療法。
2)火針針具因反覆多次加熱燒灼,易發生老化即變形、變軟而影響臨床操作,要選用品牌火針並定期檢查火針質量,對品質降低的火針要及時更換。
3)火針針刺前要注意無菌消毒,消毒後避免局部再汙染。
4)火針針刺及拔罐時注意防止火焰或燃燒的酒精滴下灼傷患者。
5)關節、大血管及重要臟腑與器官周圍慎用火針。
6)面部及其他肌肉菲薄部位宜選用細火針,減輕患者疼痛。
7)治療過程中醫生要細緻觀察皮膚的顏色及患者的反應,出現滯針、疼痛劇烈、出血、暈針、感染等意外情況時,按照意外情況應對方案及時處理。
5.2、患者注意事項
1)血友病患者及患有其他出血傾向疾病者禁用火針。
2)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下,慎用火針。
3)過度飢餓、過度勞累、精神過度緊張以及極度畏懼火針者,暫不用火針。
4)火針針刺後局部有小紅腫及輕度搔癢屬正常情況,禁止搔抓以防感染。
5)火針治療後24小時內不可洗浴針刺局部,以防感染。
6、可能的意外情況及處理方案
6.1、滯針
表現:火針針刺後出針時發現針體和局部組織粘連,火針無法拔出或出針不暢。
原因分析:
(1)火針加熱時溫度不夠,或火針離開火焰後進針速度太慢。以致針體變涼。
(2)病人心情緊張,致使局部肌肉痙攣,或針刺過深而出現滯針。
(3)針體過於老化,其鋒利度不夠。
(4)醫者的指力和腕力不夠,或初次使用者因操作要領掌握不熟練所致。
處理方法:
(1)火針加熱時務必要燒針到針體通紅髮白。當火針針體離開火焰後要疾速刺入穴位,操作時可將火焰儘量靠近所刺部位,使醫者和病人的位置適於操作,並可以減緩火針冷卻。
(2)病人心情緊張時,要做好撫慰工作。操作手法要輕,掌握好針刺深淺度,切忌盲目操作,以致針刺過深,造成病人因緊張害怕、疼痛加重、肌肉痙攣而出現滯針。
(3)火針因反覆加熱燒灼,極易老化,而要及時檢查更換。
(4)火針的操作要求技巧性較強,醫者須具備一定的指力和腕力操作時才會得心應手。故醫者對指力和腕力進行鍛鍊是很有必要的,對於初次應用火針的醫者來說,應該熟練掌握火針操作的基本規則,切忌魯莽操作。
6.2、火針針刺未能達到預期深度
原因分析:
(1)火針燒針時沒有達到預定高溫,或針體雖然加熱到預定的高溫,但在離開火焰後,針體冷卻太快,以致進針時針體溫度過低。
(2)病人的心情緊張,致使局部肌肉痙攣或所選取的部位或穴位不恰當,如針刺時碰到骨骼、肌腱、韌帶等。
(3)針體老化,針尖變圓鈍,操作時阻力大。
(4)醫者指力不夠,姿勢不正確。或因初次操作,不敢著力深刺。
處理方法;
(1)注意燒針方法,待針體通紅髮白時方可進針,並注意燒針時儘量接近針刺部位,針尖方向應指向所刺部位為宜。
(2)做好術前準備,消除患者的緊張心理;醫者畏火針者不要施針於人。
(3)在針刺骨骼、肌腱、韌帶部位的穴位時,要注意針刺方向,適當加力。
(4)要注意針刺姿勢。不要甩腕進針。進針時要針、指、腕、前臂一體,以肘為軸,屈伸前臂,引領腕、指、針行。
6.3、病人疼痛劇烈
表現:火針針刺不應有劇烈疼痛,一般針刺後局部輕微灼痛,很快消失。如針刺時痛甚,應尋找疼痛的原因。
原因分析:
(1)火針燒針溫度不夠。
(2)針具選擇不適當。
(3)操作不熟練,動作緩慢。
(4)出針後未及時處理。
處理方法:
(1)燒針(點刺火針)時必須通紅髮白,再進針,如不紅則疼痛甚。注意燒針在火焰的外圍,先燒針體,再燒針尖。
(2)進針時要儘量快速,所以針火要儘量靠近患部,針尖指向進針部位。
(3)注意面部、肌肉菲薄部,應選擇細火針。
(4)出針後要快速用幹棉球,按壓針孔,以減輕疼痛。
6.4、針刺時針體彎曲或折針
原因分析:
(1)進針姿勢不正確,沒有使針、指、腕渾然一體。
(2)術者有畏針心理。
(3)針體老化或不夠挺直。
處理方法:
(1)糾正操作姿勢,注意針尖、針體力度與針刺 部位儘量垂直。
(2)畏火針者,不要施針於患者,否則心懼而手軟,往往不易進針或彎針。
(3)更換新針,儘量避免使用曾折彎的火針。
6.5出血
火針針刺時的出血是一種常見現象。
原因分析:
(1)火針具有開大針孔的作用,常常可被用作放血排邪的有效工具。這種情況下的出血屬正常情況,勿止,待血色轉鮮紅,其自止。有些病變,由於瘀血內阻,其中壓力高,用火針放血排邪時常會看到,針出而暗褐色血液隨之噴射而出的現象,不要緊張止血,也待其出盡為宜。如下肢靜脈曲張,有些皮膚病粗糙而厚的皮損處均可有此現象。
(2)用割烙火針,灼烙某些病變時,操作過快,會引起出血。
(3)點刺火針深刺時,有時會出現皮下或組織間腫脹、疼痛,甚則影響局部組織、神經功能,這是由於內出血,未能及時發現處理,而血瘀皮下或組織間而成。
處理方法:
(1)針刺時應儘量避開皮下血管。
(2)針刺後要注意觀察,如局部出現腫脹,應及時用棉球放針孔上,用指加壓按壓局部10餘分鐘,不要揉動,其後可用冷毛巾外敷。12小時後腫脹局部可用熱毛巾熱敷。腫脹已成,當時未散者一般需7天或2周以上方可消散,但不會遺留後遺證。
(3)也可局部用於棉球或紗布壓迫止血。
(4)如火針針刺後出血不止者,大都為血友病或凝血機制障礙者。應及時處理。注意上述患者禁用火針。
6.6、感染
火針療法本身是一種良性的局部輕度燒傷,針刺局部會出現小面積的紅腫,會有輕微的搔癢,也有些人會有一些全身的反應,如輕微的惡寒發熱等。這些都是由於燒傷局部無菌性炎證反應的結果,屬於正常現象。但是個別情況下,局部被感染,而發生較嚴重的紅、腫、熱、痛,則是火針針刺的意外情況,應加以克服。
原因分析:
(1)針孔沒有保持清潔、乾燥,或針後1日內淋浴等。
(2)局部搔抓感染。
(3)針刺後,使用了汙染的棉球按壓針孔。
(4)糖尿病病人接受火針,針前皮膚消毒不夠嚴格。
處理方法:
(l)局部感染,紅腫熱痛,可用艾條溫和灸,或用火針局部針刺。
(2)局部用四黃膏外敷。並可口服消炎藥物。
(3)糖尿病病人,皮膚抵抗力降低,一般不用火針治療,如用,則要局部嚴格消毒。
(4)火針針刺前必須嚴格消毒。針刺後局部輕度搔癢,有小紅腫,不要用手去搔抓。
(5)針刺後1天內不要淋浴,不要汙染針孔。
6.7、暈針
火針操作動作快,疼痛並不劇烈,所以火針中發生暈針的並不多見,偶而也會出現暈針。
原因分析:
(1)患者懼怕火針,過分緊張,治療前尚未進食,或坐位接受針刺。
(2)進針緩慢,針燒不夠紅,疼痛劇烈。
(3)一次行火針穴位過多。
處理方法:
(1)發生針刺後暈針現象,首先扶患者臥位,頭低腳高,注意保暖。可給患者喝糖開水,大多十幾分鍾即可恢復。
(2)做好術前準備,消除患者畏懼心理後,再接受火針治療。針刺時可先在遠離視野部位針刺,使患者逐步適應。第1次針刺用1~2穴即可。
(3)動作要敏捷,注意操作要點,針刺後注意棉球按壓針孔。
(4)過度勞累、飢餓、膽怯的人暫不要接受針刺。
六、不良反應/事件
火針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研究報道中,關於不良反應/事件的記錄很少。課題組以“火針、安全性、不良反應、不良事件”等作為關鍵詞,在中國醫院數字圖書館(CHKD)1994-2007年數據庫中進行了綜合檢索,未見到報道火針療法不良事件的文獻。
同樣的,本研究亦未記錄到與火針贊刺療法治療帶狀皰疹的不良事件發生,治療前後的實驗室檢查結果亦未發現該療法會對肝腎功能造成不良影響,患者治療中均未發生嚴重的全身反應以及滯針、彎針折針、暈針等意外事件。研究證實,針刺前做好患者的撫慰工作,術中嚴格執行消毒及火針贊刺療法的各項操作規範,針刺後護理針口,並囑患者謹記各類應注意事項,一般不會發生不良/事件反應。
綜上所述,本法治療帶狀皰疹是相對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