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主動脈變化和主動脈瘤,須與梅毒性主動脈炎和主動脈瘤以及縱隔腫瘤相鑑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絞痛和心肌梗塞,須與其他冠狀動脈病變所引起者相鑑別,心肌纖維化須與其他心臟病特別是心肌病相鑑別,腦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腦血管意外,需與其他原因引起的腦血管意外相鑑別,腎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高血壓,須與其他原因的高血壓相鑑別,腎動脈血栓形成須與腎結石相鑑別,四肢動脈粥樣硬化所產生的症狀,須與其他病因的動脈病變所引起者相鑑別。
臨床上還需對本病不同的發展過程進行鑑別,可分為四期:
1、無症狀期或隱匿期:其過程長短不一,包括從較早的病理變化開始,直到動脈粥樣硬化已經形成,但尚無器官或組織受累的臨床表現。
2、缺血期:症狀由於血管狹窄,器官缺血而產生。
3、壞死期:由於血管內血栓形成或管腔閉塞而產生器官組織壞死的症狀。
4、硬化期:長期缺血,器官組織硬化(纖維化)和萎縮而引起症狀。
不少病人不經過壞死期而進入硬化期,而在硬化期的病人也可重新發生缺血期的表現。
按受累動脈部位的不同,本病有下列類別:
1、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枝粥樣硬化。
2、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3、腦動脈粥樣硬化。
4、腎動脈粥樣硬化。
5、腸繫膜動脈粥樣硬化。
6、四肢動脈粥樣硬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