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18 04:25

1、神經訓導三階段康復技術,是富有哲理、符合自然法則的方法。
  哲理,是對人們生活和工作起指引作用的根本原理和智慧。達爾文進化論中的“用進廢退”,以及人們常說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矯枉過正”等等,都是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新生的概念,是指導人生的根本原理。
  在神經訓導三階段康復方法中,儘管在方法的長期發展中,並沒有認識到方法是在哲理指導下逐漸發展形成的,而是根據功能康復的需要,逐漸添加方法、根據方法研製設備,待發展基本成熟之後,反過來通過分析才認識到的。發現在神經訓導所有的康復方法中,均是在哲理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的,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用進廢退”原理:在三階段方法中,堅持的“儘早找到用腦支配肢體主動運動的方法,才能恢復腦的功能”的指導思路,符合達爾文進化論的“用進廢退”原理,而且是導引患者進行用腦支配肢體的主動運動,效果應該更好。
  (2) “超越性目標-動力源泉”原理:“目標”,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採用,如國家的“五年規劃目標”,“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等等,均充分體現了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的人生哲理。在神經訓導三個階段的康復訓練中,均為在設立了超越性目標的基礎上,應用循經導絡六步法中醫導引術,導引、鼓舞患者通過不斷超越逐漸增高的目標,開發潛能、重建程序和重塑運動模式的。因此,神經訓導康復方法,不是簡單的主動運動訓練,而是在導引術應用下,通過營造沒有危險的危急狀態、言語激勵和鼓舞、以及抗阻不斷超越目標的強化主動運動,從而更有利於神經潛能的開發和利用。
  (3)“不破不立”原理:在原有模式(或習慣)不去除的情況下,新模式的建立則非常困難。一箇舊的習慣不改正,則無從談起良好習慣的建立。在矯正異常運動模式的過程中,在禁止和限制患者行走、即在破除舊有模式的基礎上,進行腦潛能開發和運動程序重建的訓練。進入運動模式重塑階段,則在能夠有效限制肢體運動中異常關節活動裝置的輔助下,進行正常步態重塑的訓練,逐步過渡到獨立行走。實現了在“破”的同時,從基礎做起,逐步建立起“新”的正常步態的訓練過程,故獲得了較好臨床效果。
  (4)“陰平陽秘、和為貴”原理:祖國醫學用“陰陽”的對立統一,強調各組織器官功能活動的平衡協調, 概括了人體各種生命活動的規律,闡述了“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對於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
  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後,原有“穩態”被打破,故出現運動等功能的一系列障礙。三階段方法中的循經導絡六步法中醫導引術,具有“通經活絡、調和氣血、開發腦腑潛能,恢復機體陰陽平衡的作用。有學者認為,神經訓導康復方法的作用,可能與通過“通經活絡、開發腦腑潛能的訓練後,增加了體內的“負熵流”,使之恢復了機體的“內穩態機制”有關。
  2、三階段方法符合“主體-知識主體―功能主體”功能轉變的自然規律。
  自然規律,又稱自然法則,是存在於自然界客觀事物內部的規律,是自然現象固有的本質聯繫,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只要條件具備,這種規律就會重複發揮作用。
  人作為使用方法的主體,通過學習學會了方法,但這並不等於實際功能,尚需通過實際應用,才能使用方法去更好的解決實際問題。正如前文述及的武功大師學武到應用的過程,也如一支有十萬士兵的軍隊,他們進行了體能訓練,學會了槍炮操作和排兵佈陣知識,同樣需要實際訓練、即軍演,才能把所學的知識轉變成實際技戰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都遵循著“主體人-學習了方法的人-實際應用方法的人”的功能轉化過程,三者缺一不可,這是將方法轉變成功能的內在自然規律。
  神經訓導康復方法,是在人體內部發生的“將方法轉變成功能”的過程。主體是腦細胞、即三階段方法中第一階段訓練的主要目標。通過潛能開發方法,動員起新的腦細胞並啟用備用傳導通路。使這些細胞學會支配肢體運動的方法,則是三階段方法中的第二階段,運用運動程序重建技術,使這些新動員起來的腦細胞、以及未死亡的腦細胞之間建立密切聯繫,使之學會協調有序工作的方法。而後,通過第三階段的運動模式重塑訓練、即實際應用性訓練,把前期的訓練成果轉化成支配肢體運動的實際能力。遵循了從“細胞啟用、學會方法到實際應用”三要素過程的內在規律,只要方法得當,適應證選擇合適、訓練時間符合要求,即應能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另一方面,儘管自然規律本身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人可以用智慧和方法,通過引發、調節和控制自然界中的實物、能量和信息過程,使之發生有利於人體的變化或穩定性,即“以客觀規律為基礎的主觀能動性”。神經訓導三階段方法中,針對“重症、認知嚴重障礙和低意識狀態的患者,制定的“早期站立、行走恢復”康復原則,則符合這一法則,通過潛能開發、站立和步行等訓練,使重症患者在使用中學習方法、開發潛能,使一些普通方法不能進行主動運動訓練、難以恢復功能的患者,能夠進行需要的訓練並有利於功能恢復。
  3、辯證施治、形成圍繞三階段方法的個體性康復原則。
  為提高神經訓導康復方法的臨床效果,圍繞三階段方法,形成了針對性強的個體化治療原則和方案。通過詳盡的功能評估,找出主要的障礙點(如導致劃圈步態的原因,有時只是因為腓骨長短肌的失神經支配),確定最終康復目標、康復原則、治療方案和實施流程(醫師、治療師、地點和時間)。在康復原則方面,對於病後尚未下床活動或是雖然已經形成了異常運動模式,但經評估預計採用神經訓導康復技術能較好恢復功能的患者,採用典型的三階段康復原則,嚴格按照每階段的要求進行訓練;對於只是個別部位功能障礙的患者,經評估預計能較快恢復功能的患者,採用非典型的三階段康復原則,即在主要問題獲得解決後,較快進入第三階段的治療;對於嚴重功能障礙、年老體弱或伴明顯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則採用“早期站立、行走恢復”的康復原則進行治療。如果為小兒腦癱患者,則為“早期站立、行走發育” 康復原則,系在進行下肢潛能開發等訓練的同時,應用異常步態矯正減重步行訓練裝置進行步行輔助訓練,以期儘快開發腦的潛能,多有較好恢復腦支配肢體自主運動的能力。
  此外,對老年重症患者,按照“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原則,放棄部分功能較難恢復部位的治療,恢復對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幫助的功能。如一側上肢和一側下肢功能障礙相比,因為上肢功能較難恢復,可將上肢保護於功能位,先進行下肢的康復訓練。而且,一側上肢功能正常,尚可完成日常生活活動。但是,如果僅一側下肢功能正常,則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一側下肢功能恢復和足外翻功能恢復相比,足外翻功能恢復相對較難,可佩戴足託矯正足外翻,使之不影響下肢整體行走功能的恢復。因為,雙下肢能站立和行走,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
  4、三階段康復方法的療程應根據情況適當調整。
  在十餘年的臨床實踐中,每階段一個月的治療時間,能基本滿足患者階段康復目標的治療需求。但對重症或病程長久的患者,則需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延長。實際上,3個月一療程尚不能滿足損傷腦功能恢復的時間需求。因為,動物的腦建立功能所需要的時間,與動物的進化程度呈正相關關係。動物的進化程度越高,建立功能所需要的時間就越長,反之則越短。人是高等進化動物,出生後1年左右才能行走。而羊、鹿等動物,出生後數分鐘即能奔跑。3個月一療程的康復訓練,是按照“醫院-社區-家庭”相結合的康復原則,以及醫院床位、家庭經濟負擔和人力資源限制等各方面因素,綜合分析確定的。急性期或恢復期已經形成異常運動模式的患者,先在醫院康復中心治療一個療程,以解決大部分問題。此時,患者的功能恢復多會進入較慢的平臺期。在教會患者自我訓練的基本康復方法後,出院回到社區,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繼續進行訓練,而後迴歸家庭進行自我鍛鍊。半年或1年後,再回到醫院康復中心,進行下一療程的治療。使患者的康復過程相對經濟、家庭負擔輕、床位佔用時間短,並有利於患者的功能恢復。
  5、 配合方法應用的設備,是保證方法療效的有效工具。
  設備是保證方法規範化應用、拓寬方法應用範圍、增加方法效果、降低勞動強度的有效工具。目前,國內外廣泛應用的、發明於上世紀中葉的康復方法,如:Bobath、Rood、Brunnstrom、PN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法)、MRP(Motor Relearning Program)等,所需設備除了PT床、平衡槓和Bobath球之外,均為手法操作,不需要其他設備。
  現有的臨床應用的康復設備,絕大多數為工程技術人員主要針對症狀設計。比如針對足下垂設計的站立床,針對肌肉、關節粘連設計的CPM裝置,針對沒有行走能力的患者設計的下肢康復訓練機器人,等等。很顯然,雖然這些設備在某些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從恢復腦功能的角度看,因不符合主動運動促進腦可塑性變化的機制,其作用甚微,但能起到恢復腦功能康復訓練前的預備訓練的作用。
  神經訓導康復訓練設備,無論是潛能開發、運動程序重建和運動模式重塑訓練設備,還是循經導絡神經訓導康復訓練機器人和循經導絡一對多自動訓練系統,均為針對方法的臨床應用設計。如潛能開發設備,在設備減重和保護功能的作用下,可使體重大、症狀重、認知障礙,以及低意識狀態的患者進行自主、輔助或強迫主動運動等訓練,明顯拓寬了方法的應用範圍,有利於方法的規範應用和效果的提高,並能有效減輕治療師的勞動強度,尤其是自動化神經訓導康復訓練設備,則更具有該方面的優勢。
  6、恢復CNS損傷後運動功能的康復過程,是個系統工程。
  恢復腦損傷後的運動功能,我認為不同於身體部位損傷和病變的治療過程,因為身體部位病變的治療,是整體中個別部位修理或替換的過程。正如一輛汽車的電池或輪胎壞了,在更換新電池或修補破損的輪胎之後,汽車又能完好如初的行駛。又如肝破裂了,通過手術修補止血或部分肝葉切除,癒合後功能恢復,可以迴歸工作崗位。一側腎臟患了癌症可手術摘除,創口癒合後,會自然恢復日常生活能力。人骨折了,可以通過手術的方法進行復位固定,休息一段時間,待骨折癒合後,稍加鍛鍊一般均能恢復原有功能。如果早期康復介入,則可有效預防併發症,並能起到促進癒合和縮短病程的作用。
  但是,恢復腦損傷後喪失的運動功能就不一樣了,不但要修復損傷的腦,而且要恢復腦支配軀體和器官的能力。因此,相對於身體器官和局部的功能恢復,恢復腦損傷後的功能,是自身功能恢復基礎上的“用”和“被用”的關係。腦用自身功能去支配身體部位和器官,身體部位和器官則是在腦的支配下工作。在恢復腦功能的過程中,既要恢復腦自身的功能,又要恢復其所支配的身體部位的功能。所以,腦功能的恢復是個系統工程。而且,就腦功能而言,既要恢復個體細胞的功能,又要恢復細胞間協同工作的能力。比如一側腦梗死偏癱患者的功能恢復,首先要恢復損傷腦細胞的功能或訓練其他腦組織代償其功能,而後恢復新老細胞間的協調功能。並在此基礎上,恢復它們實際支配肢體運動的能力。此外,肢體本身的功能也需要恢復,比如肌肉和關節的粘連、畸形(如足下垂、內翻)等等,最終才能恢復軀體在腦支配下,去完成腦想要做的事情。因此,腦功能的康復過程,是在手術、藥物都難以解決的情況下,應用包括康復方法和醫學工程技術在內的眾多方法,使一個殘疾人恢復成有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的人,可以說是一項塑人工程,也是有較高科技含量的醫學學科。
  總之,神經訓導三階段康復方法,是富有哲理、符合自然法則的科學方法,也是各種神經訓導康復技術交叉融合、綜合一體化應用的具體體現。我想,隨著該方法臨床應用的增多、研究的不斷深入、方法的不斷改進,以及設備種類和質量的不斷創新和提高,最終會得到完善化發展,並對康復事業的發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在神經系統訓練的三個階段採取科學的康復方法相關文章
康復訓練過程中,認真刻苦的鍛鍊、掌握一定的體療技能康復的方法,能改善肢體功能進步,一定程度取決於患者固有的康復潛力,在心理和精神因素中佔有很大的比例,反之,可以影響生活質量、身體功能方面的神經生理過程。由於過去有關活動和訓練不愉快的經驗,或存在依賴心理,或者康復中得不到明顯改善,在精神上感到壓抑,都會在康復訓練中使神經肌肉的興奮過程受到抑制,從而不利於康復體療的發揮,而當處於興奮狀態和良好的訓練
發布於 2023-03-29 09:36
0評論
長期以來,由於“神經細胞死亡後不能再生”的觀點影響,學術界一直認為嚴重的神經損傷之後是難以很好恢復的。臨床康復醫學實踐證實:神經疾病和損傷後的功能是可以康復的;大腦是有可塑性的,腦損傷後大腦功能也是可以重組的。許多腦損傷患者經過康復,恢復了受損的神經功能,甚至重返工作崗位,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因此,掌握好康復的原則關係到如何使神經系統損傷能夠得到最好的恢復。神經康復原則之:早期康復。一般來說,一
發布於 2022-09-24 23:49
0評論
在北京同仁醫院神經訓導康復大廳裡,一個14歲從未站立過的小兒腦癱患者,經過半年的康復訓練終於能站立了,康復廳的所有康復人員、病友和家屬為之激動、歡呼,“彤彤能站了,能站立了”。身為遵化市政協副主席---孩子的媽媽更加堅定了孩子繼續康復的信心,也充分認識了康復的重要性。她深有感觸地說:“以前只知道吃藥、要麼考慮手術,認為康復就是動動胳膊、扳板大腿,是可有可無的治療。後來認識到康復的重要性,以為西方
發布於 2022-12-18 04:50
0評論
概述 腦癱是指從出生一個月後腦發育尚未成熟階段,由於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以姿勢各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綜合症。一般表現為中樞神經障礙綜合症,諸如癲癇,智力障礙,語言障礙,骨與關節發育畸形等。主要是因為患者的腦部細胞出現細胞損傷,細胞壞死。對於腦癱的治療,越早發現越好,配合醫生進行相關的藥物治療,同時家長們應當參與康復療法。腦癱的家庭康復訓練有以下幾個方面。 步驟/方法: 1、 小兒腦癱治療配合康
發布於 2024-04-26 15:43
0評論
目前認為肌肉萎縮引發的肢體運動障礙的患者經過正規的康復訓練可以明顯減少或減輕癱瘓的後遺症,有人把康復看得特別簡單,甚至把其等同於“鍛鍊”,急於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導致關節肌肉損傷、骨折、肩部和髖部疼痛、痙攣加重、異常痙攣模式和異常步態,以及足下垂、內翻等問題,即“誤用綜合徵”。 一、肌肉萎縮的康復治療 不適當的肌力訓練可以加重痙攣,適當的康復訓練可以使這種痙攣得到緩解,從而使肢體運動趨於協調。
發布於 2024-08-19 08:40
0評論
一般來說,腦癱兒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都有不同的治療措施,而針對痙攣型腦癱患兒,我們可以考慮在其2歲半以後做FSPR手術(功能性選擇性脊神經後根部分離斷術),可以很好的解決患兒腳不能行走的問題。需要提醒一點,腦癱FSPR術不同於早期的SPR手術,也區別於一般的矯形手術。做完FSPR手術以後,腳的痙攣馬上解除,肌張力高的問題馬上就解決了,再通過一段時間的系統康復可望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另外,還要強調一點
發布於 2023-01-25 00:37
0評論
上肢(手)有豐富的神經纖維和感受器,手的觸覺、壓覺、溫度覺、兩點辨別覺等都很敏感。手部的感覺包括淺感覺(痛覺、溫度覺、觸覺)、深感覺(運動覺、振動覺和位置覺)和複合感覺(兩點辨別覺、形狀覺等)。支配上肢(手)部的運動和感覺的神經主要是臂叢神經以及其分支腋神經、肌皮神經、尺神經、正中神經、橈神經。上肢(手)周圍神經損傷後,經修補後並不能完全恢復原來的感覺狀,由於髓鞘的不成熟、感覺傳導減慢或由於神經
發布於 2023-03-29 09:31
0評論
初期:以靜態適應性活動為主 初期,對跟腱斷裂康復訓練可能容易受到患者的忽視,以為治療好了,休息幾天就沒事了,其實,跟腱斷裂康復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的,不可能休息幾天就好了,而其還要嚴格執行科學的康復訓練,這樣好起來才更快。 1、藉助柺杖,讓腳觸地行走,逐漸受力。在動、靜態中反覆練習。 2、一手按壓受傷部位。這樣做可以起到輔助固定作用,並可控制活動範圍。另一手扶腳,輕輕地上、下、左、右轉動踝關節。
發布於 2024-07-06 02:33
0評論
一、神經鬆解術1、術後支具固定(固定時間請遵從手術醫師指導),適當活動固定範圍以外各關節2、拆除支具後,逐步開始恢復正常關節活動3、適當輔以理療(低中頻電刺激)要點:循序漸進,短期內避免劇烈運動二、神經吻合術1、術後支具或石膏固定(固定時間請遵從手術醫師指導),適當活動固定範圍以外各關節。2、拆除支具後,主、被動活動支具固定範圍內各關節(健肢輔助或家人協助)3、適當輔以理療(低中頻電刺激)要點:
發布於 2023-03-29 09:56
0評論
第一階段(一般在小孩十至十一個月):此階段是寶寶開始學習行走的第一階段,當父母發現寶寶在放手能穩定站立時,就可以開始嘗試走路了! 第二階段(十二個月):蹲是此階段重要的發展過程,父母應注重寶寶站--蹲--站連貫動作的訓練,如此做可增進寶寶腿部的肌力,並可以訓練身體的協調度。 第三階段(十二個月以上):此時寶寶扶著東西能夠行走,接下來必須讓寶寶學習放開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階段需要加強寶寶平衡的訓練
發布於 2023-06-09 16:2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