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19 05:05

  肺癌按其細胞形態特徵和生物學行為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型。
  一、小細胞未分化癌
  小細胞未分化癌的細胞形態類似於燕麥顆粒,故又被稱為燕麥細胞癌。約佔所有肺癌的20%左右。多見於長期大量吸菸的年輕男性患者,小細胞未分化癌多起源於較大的支氣管,因此大多數為中央型肺癌。小細胞未分化癌組織分化程度低、生長快,早期就可以發生淋巴結轉移和血行轉移,且淋巴結轉移廣泛,轉移淋巴結體積往往大於肺部原發病灶。遠處轉移以腦轉移和骨轉移最為常見。小細胞未分化癌在所有肺癌類型中預後最差。對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高度敏感,但停止治療後絕大多數會出現腫瘤復發。小細胞未分化癌的治療方案與其他類型肺癌明顯不同,強調以全身化療為主,輔以局部放療或手術治療。
  二、非小細胞肺癌
  除小細胞未分化癌外其他類型的肺癌統稱為非小細胞肺癌,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鱗狀上皮細胞癌
  簡稱鱗癌,在肺癌的各種類型中以鱗癌最為常見,約佔所有肺癌的30~50%。鱗癌與吸菸的關係較為密切,一般多起源於較大的支氣管,也就是說多為中央型肺癌,鱗癌一般生長較為緩慢,病程較長,發生遠處轉移較晚,並且通常首先經淋巴循環轉移到淋巴結,之後才發生血行轉移。在各種肺癌類型中,接受手術切除治療的比例最高。
  2、腺癌
  腺癌大多起源於較小的支氣管粘膜上皮,因此腺癌多位於肺的外周部(即周圍型肺癌),呈球形,靠近胸膜。腺癌患者以女性多見,並且和吸菸無明顯關係。肺腺癌在疾病早期往往無明顯症狀,常常在胸部X線或胸部CT檢查時發現,腫瘤生長較為緩慢,但在早期就可發生遠處轉移。有些肺腺癌病例是在出現遠處轉移症狀後經過系統檢查才得以明確肺癌診斷。肺腺癌的發病率近年來逐漸增高,在西方國家已經佔據所有肺癌類型的第一位,這可能與被動吸菸和大氣汙染加重有一定關係。
  3、細支氣管肺泡癌
  細支氣管肺泡癌是肺腺癌的一種特殊類型,發病率較低,佔各種肺癌的3%左右,並且以女性多見。細支氣管肺泡癌生長緩慢,分化程度較好,癌細胞沿肺泡壁和細支氣管壁生長、播散,並不破壞肺組織結構。大多數細支氣管肺泡癌位於肺野的周圍部分,呈孤立的或多發的圓形或橢圓形結節,病變呈浸潤性生長,可累及一側全肺或雙側肺葉且常累及胸膜,產生胸腔積液,病變廣泛時易發生呼吸衰竭。
  4、未分化大細胞癌
  未分化大細胞癌為較為少見的肺癌類型,半數以上起源於較大的支氣管,腫瘤惡性程度高,體積巨大,早期無明顯症狀就能發生淋巴結或血行轉移,有時在遠處轉移灶出現症狀時才能做出肺未分化大細胞癌的診斷。
  5、支氣管腺瘤
  支氣管腺瘤是起源於支氣管黏膜的黏液腺或腺管上皮的原發性低度惡性腫瘤。其發病率較低,只佔所有肺癌類型的2%左右,多發生於較大的支氣管,生長緩慢,肉眼觀察腫瘤邊界清楚,血運豐富,常常侵蝕鄰近組織,也可發生遠處轉移,切除不徹底容易發生局部復發。
  支氣管腺瘤多見於年輕女性,常見臨床症狀為刺激性咳嗽、咳血,腫瘤常阻塞較大的支氣管引起阻塞性肺不張和阻塞性肺炎。支氣管腺瘤又分為以下類型:
  (1)支氣管類癌
  為最常見的支氣管腺瘤,絕大多數起源於較大的支氣管黏膜內含有神經內分泌顆粒的嗜銀細胞,屬中央型肺癌。主要在支氣管黏膜下生長,可突入支氣管腔內形成表面光滑富含血管的息肉狀腫塊,極易發生出血。有的支氣管類癌同時向支氣管腔內和腔外生長,在支氣管內和支氣管外都形成腫塊。支氣管類癌一般生長緩慢,病史較長,臨床上可見咳嗽、咳血、支氣管阻塞以及顏面潮紅、腹瀉等副癌綜合症等症狀。手術切除後治療效果很好,手術後5年生存率可達80%以上。但部分非典型類癌可發生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預後較差。
  (2)支氣管腺樣囊性癌
  又稱為圓柱形腺瘤或圓柱瘤,比較少見。多起源於支氣管黏膜腺管或分泌腺,大多發生在氣管下端或近端主支氣管。腺樣囊性癌的惡性程度較高,常累及支氣管壁及其周圍肺組織,導致支氣管阻塞,還可發生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
  (3)黏液表皮樣癌
  為最少見的支氣管腺瘤類型,起源於支氣管黏膜內的黏液腺,常呈息肉狀,有蒂,腫瘤表面黏膜完整,並可分泌黏液。黏液表皮樣癌惡性程度較低,手術治療效果良好。此外,少數患者的肺部腫瘤中可同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組織學類型成份。比如腺癌組織中存在鱗癌成份或鱗癌組織中有腺癌成份,小細胞未分化癌中有非小細胞癌成份。此種肺癌被稱為混合型肺癌。

兩種類型的肺癌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