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20 15:30

  13歲的陳明最近1周總是反覆發熱,體溫經常超過39℃,感覺沒力氣、嗓子痛,吃了不少感冒藥和抗生素都不見好。這幾天陳明還發現自己左耳朵下面出現了一個包塊,好像還越來越大,伴著隱隱的疼。這可把陳明的媽媽急壞了,孩子不會是得了白血病或者淋巴瘤吧?

  來到醫院,醫生對陳明進行了全面的體檢,發現陳明的咽部明顯充血,而且雙側的扁桃體上都可以見到灰白色的膿苔,左側頸部觸及多個明顯腫大的淋巴結,肝臟和脾臟也稍大。之後陳明又進行了血常規檢查,結果顯示白細胞計數和淋巴細胞比例稍高,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正常,血塗片分類的結果中顯示異型淋巴細胞佔22%。生化檢查提示轉氨酶升高,EB病毒的抗體IgM也是陽性。

  醫生很肯定的告訴陳明媽媽,孩子得的是 “傳單”,也就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一種良性病。陳明媽媽終於放下心來,可是“傳單”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傳染病嗎?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最多見的病原是EB病毒,少見的鉅細胞病毒、弓形蟲、腺病毒、肝炎病毒等感染也可能出現類似的症狀。本病多見於學齡前與學齡兒童,主要由飛沫與唾液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密切接觸傳播。

  由於大多6歲以下的兒童感染了EB病毒後沒有表現,或臨床症狀很輕微,感染之後還可獲得持久的免疫力。只有少部分患兒感染後會出現發熱、淋巴結腫大等表現。因此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雖然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但是按照我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並不屬於需要嚴格管理的傳染病範疇。

  如何診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呢?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患兒往往具備發熱、咽炎及扁桃體炎、頸部淋巴結腫大(大於25px)、肝大、脾大等臨床表現,血常規中,白細胞總數往往輕度升高,其中淋巴細胞比例大於50%或淋巴細胞總數超過5.0×109/L,血塗片中可見異型淋巴細胞≥10%。EB病毒感染的診斷最為關鍵,臨床上通常採用的檢查手段是EB病毒的抗體監測,抗EBV-VCA-IgM抗體陽性提示存在近期的EB病毒感染。另外也可通過PCR方法檢測血液、唾液、口咽上皮細胞、尿液或組織中的EB病毒DNA進行輔助診斷。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與惡性腫瘤之間如何進行鑑別呢?

  由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患兒具有發熱、淋巴結肝脾腫大等表現,外周血中還會出現較多的異型淋巴細胞,經常會被誤以為是淋巴瘤或白血病等惡性疾病。但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患兒往往不伴有貧血或血小板減少,因此極少出現面色蒼白、乏力、皮膚黏膜出血等表現;另外,發熱及淋巴結腫大的症狀都具有自限性,病程2-3周後症狀會自行好轉。這些都與白血病和淋巴瘤不同。對於一些鑑別困難的病例,必要時可以考慮行骨髓穿刺檢查協助診斷。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怎麼治療呢?

  由於目前常規的抗病毒藥物對EB病毒感染無效,而且由於該病的自限性的特點,對於症狀較輕的患兒通常不需要特殊的治療,一般可僅給予對症的治療,包括退熱、保護肝細胞治療等。另外,應注意休息,避免明顯腫大的脾臟破裂等嚴重的合併症。若出現咽部及扁桃體繼發細菌感染時,可使用抗生素。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會轉變成其它疾病嗎?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預後大多良好,病程一般2~4周。部分患兒低熱、淋巴結腫大、乏力等症狀可持續數週或數月,極個別者病程遷延可達數年之久。對於EB病毒持續在患兒體內存在並出現發熱、淋巴結腫大等臨床表現者,醫學上稱之為“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還有極少數患兒在EB病毒感染後會出現持續發熱伴鐵蛋白明顯增高、纖維蛋白原顯著降低、甘油三酯增高等一系列表現,我們稱之為“嗜血細胞綜合徵”,是兒童的危重症之一,可能因出血、臟器功能損傷、中樞神經系統受累等引起患兒死亡,需要給予額外的支持治療及化學治療。另外,極少數EB病毒感染也與淋巴瘤的發病有關。因此對於病程長、病情重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患兒應提高警惕,防範以上疾病的可能。

甚麼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相關文章
經常有一些患者出現發熱、咽痛、淋巴結腫大,反覆應用抗生素治療無效。後來到我們感染內科,檢查後診斷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甚麼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這是一種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臨床表現可有發熱、咽痛、淋巴結腫大,部分患者還可出現肝脾增大和皮疹。由於是病毒感染因此抗生素治療無效。故臨床中如果遇到有持續高熱、淋巴結腫大、咽痛等症狀而抗生素治療無效的患者應高度懷疑本病的可能。此外該病的輔
發布於 2022-10-01 05:34
0評論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小兒時期常見的,由EB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本病臨床以發熱、咽炎、淋巴結及肝脾腫大以及周圍血液中出現大量的異常淋巴細胞為其特徵。中醫古代文獻無本病之病名,根據本病的流行季節和發病特點,當屬熱性病中的“瘟病”或“瘟毒”、“痰毒”等範疇。其治療要以清熱解毒為基本原則,並結合臨床實際,靈活應用方藥,達到一定的療效。
發布於 2022-11-26 21:11
0評論
概述 白血病是一種影響血液及骨髓的惡性腫瘤,而且它的特點是產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細胞,這些白細胞還會在骨髓內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並且能夠通過血液在全身擴散,導致病人出現貧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潤等不良的病症,單核細胞增多症,全稱應該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通常表現為發熱、咽炎、淋巴結腫大,有的還會有肝功能損害,所以對於這個大家都要注意。 步驟/方法: 1、 如果單核細胞增多症白血病沒有
發布於 2023-04-20 09:21
0評論
單核細胞白血病患者可以食用如山藥、大棗、蓮子、核桃、八角、茴香等的食物輔助治療。如生薑、辣椒從味道上是辛辣的,在功能上則能散止痛,用於外或內傷脾胃,由於白血病患者會有疼痛的感覺出現所以可以適當食用生薑和辣椒。如綠豆、菏葉性涼、功能解暑,鮮藕汁、白茅根性涼,功能清熱止血。 患者應多攝入含鐵質豐富的食物,因為白血病的主要表現之一是貧血,所以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鼓勵病人經常食用一些富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肝
發布於 2023-02-18 08:48
0評論
 專家認為:支原體是已知的可以自由生活的最小生物,也是最小的原核細胞。它是一種比病毒大、比細菌小的原核微生物,它們的突出特點是沒有細胞壁。因而細胞柔軟,形態多變,具有高度多形性,因此不易根除。對於支原體感染有傳染性嗎的問題,專家介紹,不僅傳染,而且人的抗體很難迅速起作用。   支原體是一類原核細胞微生物,體積介於細菌與病毒之間,對人類致病的支原體有3種,其中解脲支原體是人類泌尿生殖道的常見病原體
發布於 2024-05-18 02:53
0評論
 專家認為:支原體是已知的可以自由生活的最小生物,也是最小的原核細胞。它是一種比病毒大、比細菌小的原核微生物,它們的突出特點是沒有細胞壁。因而細胞柔軟,形態多變,具有高度多形性,因此不易根除。對於支原體感染有傳染性嗎的問題,專家介紹,不僅傳染,而且人的抗體很難迅速起作用。   支原體是一類原核細胞微生物,體積介於細菌與病毒之間,對人類致病的支原體有3種,其中解脲支原體是人類泌尿生殖道的常見病原體
發布於 2024-07-29 07:26
0評論
第一節  概述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Thrombocytosis,PT)亦稱特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Thrombocytosis,ET)或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HemorrhagicThrombocytosis)。系克隆性多能幹細胞疾病,是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一種。其特徵是骨髓巨核細胞過度增生,外周血中血小板數量明顯增多且伴有質量異常。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自發性出血傾向和/或血栓
發布於 2022-10-03 06:33
0評論
診斷 白血病是骨髓的病變,因此需要進行骨髓穿刺檢查以及骨髓切片檢查,才能夠確定診斷,為了進一步確認白血病的種類,還需要額外的特殊檢查,才能精確將白血病予以分類並給予最適當的治療。 這些特殊檢查包括:細胞生化特殊染色,流式細胞儀檢查,染色體檢查。 鑑別診斷 應與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類白血病反應等病鑑別。 1、再生障礙性貧血。 2、骨髓增
發布於 2024-02-07 11:47
0評論
異型淋巴細胞數量增多可能是因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熱早期及病毒性肝炎、風疹、麻疹、腮腺炎、乙型腦炎、淋巴細胞白血病等病毒性感染。 異型淋巴細胞數量增多不一定就是淋巴細胞白血病。比如,有一種叫作“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疾病,就可以出現血液中異型淋巴細胞增多,甚至達20%~30%。(參考值為<10%)。這種病為EB病毒感染,多數是經唾液感染,可以通過檢查血液中EB病毒的抗體來證實
發布於 2024-06-14 00:22
0評論
艾滋病病毒感染早期,亦稱急性期,多數無症狀,但有一部分人在感染數天至3個月時,出現像流感或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樣症狀,如發熱,寒戰、關節疼、肌肉疼、頭疼、咽痛、腹瀉、乏力,夜間盜汗和淋巴結腫大,皮膚疹子是十分常見的症狀,這之後,進入無症狀感染期。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體後一部分人出些流感樣或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樣症狀,一些人一直無症狀,直接進入無症狀期。艾滋病潛伏期的長短個體差異極大,這可能與入侵艾
發布於 2024-08-29 21:0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