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20 17:15

  直腸內脫垂的手術適應證和注意事項:(1)排糞造影檢查診斷為重度直腸內脫垂,最佳手術適應證為直腸脫垂至肛管或雙重內脫垂;(2)應從嚴掌握手術適應證,經過嚴格的非手術治療無效後方可考慮手術;(3)術前行盆腔四重造影,可瞭解直腸內脫垂是否合併盆底疝、膀胱脫垂及子宮脫垂,以便了解盆腔整個形態改變,為手術方式選擇提供客觀依據;(4)肛腸測壓測定能夠了解肛門括約肌功能和直腸感覺功能,重點要了解有無盆底肌痙攣,如合併盆底肌痙攣則不能行單純的直腸內脫垂手術;(5)結腸傳輸試驗正常。

  直腸內脫垂的手術治療方法包括經肛手術和經腹直腸固定術。

  (1)經肛手術方式:包括直腸黏膜間斷縫扎術、硬化劑注射術、經肛吻合器直腸黏膜環切術(PPH)、經肛吻合器直腸切除術(STARR)。經肛手術優點是創傷小,患者容易接受,應作為首先。目前,上述手術方法中主要採取PPH術和STARR術。鄧業巍等[15]採用PPH術加直腸黏膜鬆弛柱狀結紮術治療43例直腸黏膜內脫垂患者,術後6~12個月複發率顯著低於單純PPH術。周正旋等[16]採用STARR手術治療24例直腸黏膜內脫垂、內套疊和/或直腸前突患者,平均隨訪時間38個月(9~68個月),便秘症狀改善率61.1%。歐洲STARR協作組對2 224例患者術後隨訪1年,與術前相比,出口梗阻型便秘評分(15.8比5.8,P<0.001)、症狀嚴重程度評分(15.1比3.6,P<0.001)、便秘症狀均顯著改善[17]。Schwandner和Fürst[18]採用STARR手術治療379例梗阻性排便障礙,手術後6和12個月,症狀嚴重程度評分、排便梗阻症狀評分和生活質量PACC.QoL評分均顯著低於術前,分別為7.34和6.59比13.02(P<0.001)、6.43和6.45比11.14(P<0.001)、0.83和0.63比1.37(P<0.001)。(2)經腹直腸固定術:採用該手術方法時直腸的固定應首先選擇直腸單側固定,使直腸保留一定活動度,防止發生腸梗阻[19,20]。根據盆腔四重造影的結果,經腹手術時要同時糾正盆底形態的異常,如行盆底抬高消除盆底疝,行子宮圓韌帶縮短糾正子宮後傾[19,20],乙狀結腸冗長者行乙狀結腸部分切除術。採用腹腔鏡經腹直腸固定術治療直腸內脫垂,進一步減少了手術創傷的程度。李春穴等[20]報道了30例採用經腹直腸功能性懸吊術治療直腸內脫垂病例,隨訪22例,隨訪時間為6個月至10年,排便困難緩解率為77.8%,排便不盡感緩解率為61.1%。Collinson等[21]採用腹腔鏡直腸固定術治療75例直腸內脫垂患者,術後3個月86%(56/65)患者梗阻性排便困難症狀改善,85%(50/59)患者大便失禁症狀改善。

  儘管國內外文獻報道經肛或經腹手術治療直腸內脫垂有較好療效,但術後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的療效欠佳,並且手術療效隨術後時間延長逐漸降低。因此,對直腸內脫垂採用手術治療時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術後應繼續保守治療。

直腸脫垂的外科治療相關文章
病史一個好的病史可能是最重要的單項研究。病人將告訴你他們是否不得不使勁排便。病人也能知道他們是否間斷出現相對正常的排便。如果一個病人有針對排空困難的長期導瀉的歷史,那麼行結腸切除術要被慎重選擇。在有緩瀉支持的病人中,經腹直腸懸吊術後便秘可能會更嚴重。因此,如果結腸活動無力被確定,則可能要選擇結腸次全切除並回直腸吻合術。同樣,發現一個有症狀的三度乙狀結腸疝而結腸傳輸功能正常,則可能會選擇乙狀結腸、
發布於 2022-12-20 15:45
0評論
直腸脫垂是指肛管、直腸,甚至乙狀結腸下端向下移位。只有粘膜脫出稱不完全脫垂;直腸全層脫出稱完全脫垂。如脫出部分在肛管直腸內稱為脫垂或內套疊;脫出肛門外稱外脫垂。直腸脫垂常見於兒童及老年。 目前,臨床上對於直腸脫垂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但是在治療的過程中,還是應根據導致該病的原因、脫垂的程度及其類型來進行治療。 三種類型痔瘡脫垂的治療方法 1、兒童直腸脫垂 該類人群的直腸脫垂,由於其生理的特點,有自
發布於 2023-01-10 22:38
0評論
腸脫垂指肛管,直腸,甚至乙狀結腸下端向下移位.只有粘膜脫出稱不完全脫垂;直腸全層脫出稱完全脫垂.如脫出部分在肛管直腸內稱為脫垂或內套疊;脫出肛門外稱外脫垂.直腸脫垂常見於兒童及老年,在兒童,直腸脫垂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可在5歲前自愈,故以非手術治療為主.成人完全性直腸脫垂較嚴重的,長期脫垂將致陰部神經損傷產生肛門失禁,潰瘍,肛周感染,直腸出血,脫垂腸段水腫,狹窄及壞死的危險,應以手術治療為主.本
發布於 2023-01-10 22:59
0評論
直腸脫垂民間俗稱脫肛,是幼兒、老人、久病後營養不良和經產婦及習慣性便秘者的常見病症。直腸脫垂患者的護理也是十分必要的,其護理包括生活護理及飲食護理。現介紹如下:如何護理直腸脫垂患者?直腸脫垂患者的生活護理1)病人首先應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治療引起直腸脫垂的各種因素,同時治療慢性咳嗽、便秘等誘因,並改變營養不良狀況。在本病早期幼兒患者只要消除病因,或排便時採用膠布把兩臀部拉攏的方法,可助收緊肛門,脫垂
發布於 2023-01-10 22:45
0評論
小兒直腸脫垂的表現及診斷 初期,小兒排便時有黏膜自肛門脫出,便後自動縮回,反覆發作後,每次便後均須用手託回,並常有小量黏液,如哭鬧、咳嗽、用力時,腸即脫出。如直腸全層脫出後很久未能復位,即可發生充血、水腫、潰瘍,出血,以致復位困難。有時也可嵌頓,腸管呈紫黑色,局部腸管血運障礙,即使再復位也容易發生直腸狹窄。根據病史及外觀即可診斷。便後能自行回縮地病例,囑患兒於蹲位用力排便後觀察,並行直腸指診,常
發布於 2023-01-10 22:32
0評論
關於直腸脫垂的手術治療有很多優秀的論述,但是,關於直腸脫垂病人的便秘問題,卻很少有論述涉及到。值得提醒的是幾乎所有的直腸脫垂病人都伴有一些腸功能的紊亂,但是,是腸功能的紊亂導致了直腸脫垂,還是直腸脫垂引起了腸功能的紊亂,卻很難辨別。一、直腸脫垂中的便秘1、病因學很多權威著作都認為直腸脫垂其實質是一種直腸脫出了骨盆底部和括約肌的腸套疊。電視直腸造影研究明確顯示直腸脫垂的頂點向下穿過直腸的口部然後穿
發布於 2022-12-20 16:05
0評論
直腸脫垂又稱脫肛,具體的發病原因不明,目前認為可能的發病機制有“滑動疝”學說和“腸套疊”學說,目前多數學者贊同腸套疊學說。但是,所觀察的病例中,術中發現直腸前陷凹的腹膜反折過低,是直腸前壁受壓而逐漸向腸腔內翻下垂的結果。所以,Ahermeier認為,兩者都可能導致直腸脫垂,慢性“腸套疊”為“滑動性”疝的結果。隨著盆底影像學檢查新技術的不斷湧現,如盆腔造影結合排糞造影術、多重聯合盆腔器官造影術及盆
發布於 2022-12-17 09:25
0評論
直腸脫垂是直腸、肛管、甚至部分乙狀結腸移位下降和外脫的一種疾病。多見於年輕人和老人,常引起諸如大便失禁等痛苦的症狀。其最初病因仍舊不是很清楚,爭論也很多,但有兩種學說比較流行,即滑動疝學說和腸套疊學說。手術仍是治療直腸脫垂的主要手段,有經腹與經會陰兩種途徑,方法超過二百種,但“沒有一種是令人滿意的”。注射療法因其較高的複發率曾遭到人們的“唾棄”;但是,因其不破壞直腸、結腸的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沒
發布於 2022-12-17 07:34
0評論
直腸脫垂手術方法很多,[1][2]大概有百餘種,一種疾病治療方法越多,療效可能越差,歸根結底,是對其病因不清。對其機理的研究及認識,能為大多數學者所接受的仍然是“滑動疝學說”[3]和“腸套疊學說”[4]。在此基礎上產生眾多的治療方式。自1999年至2012年5月收集治療直腸脫垂的不同手術病例可追蹤的30例,追蹤隨訪1-5年,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比研究,現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本組病例,男,
發布於 2023-01-04 10:16
0評論
直腸脫垂指肛管、直腸甚至乙狀結腸下端向下移位。只有黏膜脫出稱不完全脫垂,直腸全層脫出稱完全脫垂。如脫出部分在肛門直腸內稱內脫垂或內套疊,脫出肛門外稱外脫垂。直腸脫垂常見於兒童、老年人及經產婦。兒童型多在5歲前逐漸消失而自愈,因骶骨彎曲度逐漸形成,能有效支持直腸後壁。成年型只要產生直腸脫垂的因索存在,脫垂將逐漸加重。長期脫垂將致陰部神經損傷產生大便失禁。根據脫垂程度,分部分性及完全性兩種:①部分脫
發布於 2022-10-06 03:0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