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工耳蝸是如何幫助患者恢復聽力的?
如下圖所示,人工耳蝸系統將日常的聲音信息轉換為編碼的電脈衝。 這些電脈衝刺激耳蝸內的聽神經纖維。 聽神經接收到電信號,並將它們傳送到大腦。大腦將這些電信號翻譯為聲音。植入體以非常高的速率進行連續刺激,這樣大腦可以不間斷的接收聲音信息,故聲音一發生我們就能聽見。
(1)言語處理器的麥克風收集聲音信號。
(2)言語處理器將聲音信號編譯成特殊模式的脈衝信號。
(3)脈衝信號通過線圈透過皮膚,傳到體內的接收器。
(4)信號被送到耳蝸內的刺激電極,並刺激聽神經纖維。
(5) 聽神經接受信號並將其傳到聽覺中樞,大腦解讀出聲音信號。
2、成人和兒童都適合安裝人工耳蝸嗎?哪些神經性耳聾的患者不適合安裝人工耳蝸?
人工耳蝸植入主要用於治療雙耳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 成人和兒童均可安裝。
但是由於人工耳蝸主要是恢復耳蝸的功能,也就是將聲音轉化成大腦能夠識別的神經信號的能力,而對這些信號進行分析處理進而形成語言還需要聽覺言語中樞的參與,而人類的聽覺言語中樞只有在聲音言語的刺激下才會發育成熟,而且有時段性的,也就是正常嬰兒咿呀學語的過程,一般是6歲之前,如果在這之前沒有聲音言語的刺激,聽覺言語中樞就很難發育成熟了,也就是說,這時即使恢復耳蝸功能也很難形成聽覺語言了。
所以說決定是否適合安裝人工耳的主要因素不是年齡,而是耳聾發生的時間,在語言形成之前(語前聾)還是之後(語後聾),也就是聽覺言語中樞的發育狀態和可塑性決定了人工耳蝸的效果。
一般來講,對於語前聾的人士,兒童更適於安裝,植入年齡通常為 12 個月 -6 歲。植入年齡越小效果越佳。由於手術本身的風險,目前不建議為 6 個月以下的患兒植入人工耳蝸,但腦膜炎導致的耳聾因面臨耳蝸骨化的風險,建議在手術條件完備的情況下儘早手術。6歲以上的兒童或青少年最好有一定的聽力言語基礎,自幼有助聽器配戴史和聽覺言語康復訓練史。
對於語後聾的人士只要是雙耳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依靠助聽器不能進行正常聽覺言語交流即可安裝,年齡不限。
當然了,所有欲行手術者必須無手術禁忌證,植入者本人和/或監護人對人工耳蝸植入有正確的認識和適當的期望值。其中絕對禁忌證包括內耳嚴重畸形(例如 Michel 畸形等)、聽神經缺如或中斷、中耳乳突急性化膿性炎症等;相對禁忌證有癲癇頻繁發作不能控制,嚴重精神、智力、行為及心理障礙,無法配合聽覺言語訓練等。
3、安裝人工耳蝸前要檢查哪些項目?手術前要進行哪些方面的評估?
安裝人工耳蝸前要經過耳科醫生的詳細病史詢問及檢查。通過詢問病史瞭解可能的發病原因,通過檢查明確聽覺言語系統、前庭系統的狀態,從而判斷是否適合安裝人工耳蝸,評估手術風險,大致判定術後康復的效果。必要的檢查評估包括:
(1)常規耳部檢查,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等。
(2)聽力學及前庭功能檢查:純音測聽、聲導抗、聽覺誘發電位、耳聲發射、言語測聽、助聽效果評估、前庭功能檢查(有眩暈病史且能配合檢查者)、鼓岬電刺激試驗(必要時)等。對於檢測不到任何殘餘聽力的患者,術後聽覺康復效果欠佳的風險較高。
(3)影像學評估:顳骨薄層 CT 掃描、內耳及顱腦 MRI,必要時行耳蝸三維重建,詳細瞭解中耳、內耳、大腦的情況。
(4)言語、語言能力評估:對有一定語言經驗或能力的患者,可做言語、語言能力評估,包括言語清晰度、理解能力、語法能力、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對於小於 3 歲、無法配合的嬰幼兒可採用“親子游戲”錄像觀察及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評估。
(5)兒童心理、智力及學習能力評估:對疑有精神智力發育遲緩或有異常心理行為表現的患兒,建議到專業機構行進一步觀察、診斷和鑑定。
社會文化型智力低下者可考慮人工耳蝸植入;而非社會文化型智力低下,或多動症、自閉症(孤獨症)以及其他精神智力發育障礙的患兒,應向家長講明此類疾病可能會給術後康復帶來的困難,幫助家長建立客觀合理的心理期望值。
(6)兒科學或內科學評估:行全身體格檢查和相關的輔助檢查,瞭解能否承擔手術帶來的風險。
(7)家庭和康復條件評估:術前應該使患者本人和/或監護人以及教師瞭解人工耳蝸植入後聽覺言語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幫助患者本人和/或監護人樹立正確的期望值,並對語前聾患兒術後如何進行康復訓練及康復地點的選擇做好準備,合理進行科學的康復安置。
4、人工耳蝸手術危險嗎?人工耳蝸手術是微創的嗎?會不會在頭頸部留下傷痕,影響美觀?
人工耳蝸手術技術已經很成熟,很安全,併發症發生率較低,常見併發症有鼓膜穿孔、外耳道損傷、味覺異常、眩暈、耳鳴、面肌抽搐或疼痛、感染、頭皮血腫、腦脊液漏、面神經麻痺、腦膜炎、顱內血腫、植人體移位或脫出、皮瓣壞死等。人工耳蝸手術是顯微手術,切口在耳後和發跡內,完全不影響美觀。
5、如何調試人工耳蝸?需要調試多少次?術後聽力依舊差、或者出現噪音影響該怎麼辦?
通常術後 1-4 周開機,一般開機後的第 1 個月內調機 1-2 次,之後根據患者情況安排時間,待聽力穩定後適當延長調試間隔,最終 1 年調機 1 次。開機和調試方法及步驟可按照各產品的技術要求執行。如果對側耳可從助聽器獲益,建議儘早驗配助聽器。調機聽力師應具備良好的聽力學和人工耳蝸基礎知識,並經過專業培訓。嬰幼兒的調試應由有經驗的聽力師完成。術後聽力依舊差、或者出現噪音影響應及時和醫生、聽力師、廠家工程師聯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瞭解是設備的問題、調機的問題還是醫學的問題,並給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法
6、安裝人工耳蝸後,聽力就會恢復嗎?還需要做哪些康復訓練?
人工耳蝸將聲音轉換電脈衝,刺激耳蝸內的聽神經纖維,聽神經接收到電信號,並將它們傳送到大腦。大腦必須經過訓練才能正確識別和處理這些信號並形成聽覺言語。因此,人工耳蝸植人者術後必須進行科學的聽覺言語康復訓練。
通過科學有效的聽覺言語康復訓練,培建和完善其感知性傾聽、辨析性傾聽、理解性傾聽的能力,促進其言語理解、言語表達和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對於兒童來說,聽覺訓練是口語訓練的基礎,能促使聾兒迴歸主流社會,有助於發展聾兒的智力。
通過聽覺訓練幫助聾兒建立各種聲響概念,提高聾兒對不同音色的音響的鑑別能力,與周圍人交流時使用聽覺,進行言語訓練,建立有聲言語,養成聆聽習慣。聽覺訓練應該每天堅持,且應圍繞日常生活進行,訓練時聲源儘量靠近聽力較好的耳朵,同時按年齡大小採取不同手段。康復時應堅持全面康復理念,融合健康、科學、語言、藝術、社會等學前兒童的五大發展領域,促進人工耳蝸植入兒童的全面發展。對語後聾患者則著重進行聽覺適應性及言語識別訓練。
7、安裝人工耳蝸費用多少?調試費用一般多少?人工耳蝸可以終身使用嗎?
安裝人工耳蝸的費用主要包括手術費用(1萬元左右,不同醫院收費不同,可諮詢具體醫院)、人工耳蝸裝置費用(根據廠家、型號差異較大,數萬至數十萬不等)、術後康復費用(機構培訓每月約數千元)、術後調機維護費用(根據廠家不同,免費至數百元不等)。人工耳蝸設計理論上是終生使用,但作為一種高科技電子產品,在數十年的使用過程中,升級換代很可能是難免的。
關於人工耳蝸,你需要知道甚麼?
發布於 2022-12-21 07:20
關於人工耳蝸,你需要知道甚麼?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