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21 19:25

(一)分期康復
  
  1、術前康復
  
  手術前向病人解釋手術情況,介紹術後康復方案,教會病人進行踝泵收縮、股四頭肌、N繩肌、臀肌等長收縮動作,增強下肢及上肢的肌力訓練。訓練體位轉換,教病人扶拐用3點或4點步態走路。介紹術後應避免的動作及體位。心理指導,消除病人對手術的恐懼及對康復的畏難情緒。
  2、術後康復
  
  (1)術後2-3個月之內應避免的動作及體位
  
  a.內收,術後患髖內收易使人工關節脫位。術後床上體位應保持外展位,在兩腿之間放一枕頭,並在患肢外側放一枕頭以防止髖關節外旋。
 
  b.“翹二郎腿”,下蹲穿鞋及類似動作。
  
  c.患髖伸直、內收外旋位,如臥位向健側翻身。
  
  d.6-8周內屈髖大於90度。
  
  (2)肌力訓練
  
  術後第1天開始進行患肢踝泵運動、股四頭肌,N繩肌及臀肌的等長收縮訓練。雙上肢及健側下肢的肌肉力量訓練,儘早開始呼吸訓練並持續堅持下去。術後第5―6天開始伸膝訓練,患肢外展,抬高臀部即橋式運動訓練。術後第7天開始直腿抬高訓練,站立位N繩肌開鏈訓練。酌情逐步開展股四頭肌,N繩肌,及臀肌的抗阻肌力訓練。肌力訓練要在無痛的情況下進行,根據病人的情況酌情不斷增加訓練的頻率及強度。
  
  (3)關節活動度訓練
  
  雙上肢及健側下肢諸關節每天進行3-4次主動關節活動度訓練。術後2-3天開始患髖的被動關節活動度訓練,術後第5―6天開始主動屈曲膝和髖及髖外展訓練。但屈髖不能大於90度,避免內收、內旋、半屈動作。
  
  (4)負重及體位轉移
  
  術後第2―3天,訓練臥位到坐位的轉移。術後第5―6天,從床上到椅子轉移。術後第7天,扶兩拐站立,訓練扶雙柺或步行器行走。非骨水泥型20%負重,6周之後逐漸增加到100%負重。骨水泥型可100%負重;混合型根據病人的疼痛情況酌情參照非骨水泥型負重。術後2周出院,達到患肢肌力Ⅳ-Ⅴ級,患髖關節伸屈00-900,骨水泥固定組能扶拐負重行走,非骨水泥固定組扶拐部分負重行走,基本生活自理。
  
  3、出院後康復
  
  一般醫院在人工髖關節術後2周出院,出院前應進行肌力,ROM,行走能力等評定。教會病人家庭訓練方案,包括繼續強化肌力、關節活動度、關節本體感覺、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要強調術後應避免的動作及體位,為了保證康復質量術後3個月內每週返院康復治療1-2次。
  
  術後3個月日常生活完全自理,逐漸恢復體育活動,病人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散步,游泳,跳慢步交誼舞,高爾夫球,但應該避免劇烈的運動。
  
  (二)術後康復注意事項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肌力訓練術後康復最重要的部分。我們強調人工關節置換術後要儘早開始肌力訓練,術後第1天即開始在無痛的情況下進行患肢踝關節全範圍屈伸運動,股四頭肌,N繩肌,及臀肌的等長收縮訓練。術後第7天骨水泥型可開始100%負重;非骨水泥型20%負重,6周之後逐漸增加到100%負重。根據病人的情況酌情不斷增加肌力訓練的頻率、強度及進行抗阻肌力訓練。使病人的髖周肌力盡早得以恢復,早期肌力訓練還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
  
  關節活動度訓練在手術後疼痛減輕就應進行,訓練早期要避免易使人工關節脫位的動作及體位。
  
  人工髖關節置換由於手術的入路、人工假體的類型及假體固定方式均有不同,加上患者的個體差異,康復治療一定要因人而異,具體操作中應多與手術醫師溝通,這樣才能安全有效的進行康復治療。

 

我可以做甚麼來恢復全髖關節置換術?相關文章
一、微創全髖關節置換的概念微創全髖關節置換具有手術切口小、失血少、患者住院時間短和恢復快等臨床特點,但從微創理念上可將其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將傳統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皮膚切口變小,而深層入路和操作與傳統手術幾乎一樣,這類術式嚴格意義來說應稱為小切口全髖關節置換術;另外一類則稱為真正的微創全髖關節置換術,即目前開展較多的OCM前外側入路和雙切口入路的髖關節置換術,這類術式其切口和深層剝離是獨特和創新的,
發布於 2023-02-23 19:56
0評論
全髖關節置換術是髖關節功能重建的主要手術之一,主要用於年滿50歲以上具有下列適應症者,可行全髖置換,對50歲以下者應慎重。髖臼破壞重或有明顯退變,疼痛重,關節活動受限明顯,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類風溼性髖關節炎,關節強直,病變穩定,但膝關節活動良好者;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和陳舊性股骨頸骨折併發股骨頭壞死,並嚴重變形,塌陷和繼發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股骨頭置換術、半髖置換術、髖關節融合術失敗者。髖關節置換
發布於 2023-01-16 18:51
0評論
    隨著人民生活不斷提高,我國已進入了老年社會。而老年性疾病,包括膝關節骨關節病、髖關節骨關節病、股骨頸骨折和由於創傷和非創傷所造成的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等骨關節病不斷增多。據統計,50歲以上的人群中,50%患有骨關節病,65歲以上的人群中90%女性和80%男性患有此病。這些疾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甚至對他們的生命構成了威脅;老年患者不僅飽嘗病痛的折磨,同時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許多負擔。近3
發布於 2022-10-23 00:09
0評論
初次全髖關節置換術的主要目的是緩解致殘性關節炎性疼痛,患者年齡一般大於65歲,經非手術治療疼痛不能有效緩解;其次,是恢復或提高髖關節功能。之前,一般認為60-75歲的患者最適合全髖關節置換,90年代後這一年齡範圍被擴大。導致髖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等髖關節異常可能需要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情況包括: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青少年類風溼性關節炎(Still病)強直性脊柱炎關節退變性疾病(骨性關節炎,關節增生
發布於 2023-03-23 05:16
0評論
   許多人已經知道,髖關節的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以及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等等會造成關節功能的嚴重毀損,全髖關節置換術對於中老年患者的此類疾病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措施,能夠很好地恢復關節的功能,使患者仍然保持良好的生活質量,人工關節假體的10年生存率通常在95%以上,15-20年的生存率一般也都在80%甚至85%以上,全髖關節置換術已經是骨科領域最成功的手術之一。但是,對於年輕病人而言,全髖關節
發布於 2023-01-27 10:42
0評論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人工髖關節置換術(THA)已經成為治療髖關節疾病終末期(除感染性疾病以外)的最佳治療方法,包括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可以明確地緩解病人的疼痛,恢復髖關節功能,顯著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同時隨著外科技術和假體材料的進步,人工關節使用的壽命也越來越長。但是很多病人對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THA)還是心存畏懼。這是為甚麼呢?因為許多病人認為這是一個創傷很大
發布於 2022-10-09 14:43
0評論
高齡股骨頸骨折,晚期股骨頭壞死,類風溼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導致的關節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全髖關節置換術可以減輕髖關節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目前THA的有效性:超過90%的患者可以達到15年以上。全髖關節置換術根據所選假體類型一般分為:生物性(非骨水泥型)假體和骨水泥型假體。根據實踐和文獻報道,國際上目前髖臼側基本上採用生物型假體,股骨側可選用生物型和非生物型假體。骨水泥型假體
發布於 2023-03-07 23:21
0評論
以往的全髖置換術,由於手術時間較長(有時需3小時以上),切口較大,常常會出很多血,需要輸血,且恢復慢,風險大。而上海市東方醫院骨科尹峰教授,是全國著名關節外科專家,他開展的髖關節置換,能夠讓患者出血少(基本不用輸血),手術時間短(僅45分鐘左右),恢復快。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治療效果經過三十多年的臨床實踐,已經得到充分的肯定並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可靠的治療手段。人工關節置換術主要目的是緩解關節疼痛、矯
發布於 2023-01-15 04:56
0評論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治療效果經過三十多年的臨床實踐,已經得到充分的肯定並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可靠的治療手段。人工關節置換術主要目的是緩解關節疼痛、矯正畸形、恢復和改善關節的運動功能。骨性關節炎是人工關節置換術的首選適應徵,其它依次為骨無菌性壞死(如股骨頭壞死等)、某些髖部骨折(如股骨頸骨折)、類風溼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良性和惡性骨腫瘤、強直性脊柱炎等。總之,只要有關節破壞的X線徵象,伴有中度至重度
發布於 2023-01-15 07:01
0評論
人工關節置換術已成為治療嚴重關節疾患的首選方法,並在很多國家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全世界每年進行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約180萬-200萬例。受多種因素限制,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病例正在不斷增加。據估計今後將以每年約15%-20%的速率增長,可達10萬例/年。但是人工關節置換術在骨科領域屬於高級別手術,要求手術醫生對關節的生理、解剖、病理以及相關疾病有深刻的理解和
發布於 2023-02-13 15:0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