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頭皮感染 急性頭皮感染多為傷後初期處理不當所致,常發生於皮下組織,局部有紅、腫、熱、痛,耳前、耳後或枕下淋巴結有腫大及壓痛,由於頭皮有纖維隔與帽狀腱膜相連,故炎症區張力較高,患者常疼痛難忍,並伴全身畏寒、發熱等中毒症狀,嚴重時感染可通過導血管侵入顱骨或顱內。治療原則是早期可給予抗菌藥物及局部熱敷,後期形成膿腫時,則應施行切開引流,持續全身抗感染治療1~2周。
2.帽狀腱膜下膿腫 帽狀腱膜下組織疏鬆,化膿性感染容易擴散,但常限定在帽狀腱膜的附著緣。膿腫源於傷後頭皮血腫感染或顱骨骨髓炎,在小兒偶爾可因頭皮輸液或穿刺引起。帽狀腱膜下膿腫患者常表現頭皮腫脹、疼痛、眼瞼水腫,嚴重時可伴發全身性中毒反應。帽狀腱膜下膿腫的治療,除抗菌藥物的應用外,均應及時切開引流。
3.骨髓炎 顱蓋部位的急性骨髓炎,多表現為頭皮水腫、疼痛、局部觸痛,感染向顱骨外板骨膜下擴散時,可出現波特水腫包塊。顱骨骨髓炎早期容易忽略,X線平片也只有在感染2~3周之後始能看到明顯的脫鈣和破壞徵象。慢性顱骨骨髓炎則常表現為經久不愈的竇道,反覆潰破流膿,有時可排出脫落的死骨碎片。此時X線平片較易顯示蟲蝕狀密度不均的骨質破壞區,有時其間可見密度較高的片狀死骨影像,為時過久的慢性顱骨骨髓炎,也可在破壞區周圍出現骨質硬化和增生,通過X線平片可以確診。顱骨骨髓炎的治療,應在抗菌治療的同時施行手術,切除已失去活力和沒有血液供應的病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