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早治療比晚治療好。類風溼是一種致殘率很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現為對稱性小關節腫脹、疼痛、晨僵、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等症狀,多數患者病程較長,如不及早合理治療,易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出現關節骨質破壞、畸形,甚至癱瘓,還會出現關節外併發症(嚴重貧血、體質虛弱、心肺功能障礙等。),其治療效果不佳。
第二,治本不如治表。在類風溼的治療歷史上,經歷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非甾體類抗炎止痛和糖皮質激素為主的治療,雖然有些患者在近期的治療中其關節腫脹和疼痛可以得到較快的緩解,但發現一旦減藥或停藥,患者的病情不僅反覆,而且加重,並導致關節變形或致殘。當時,這種方法只能治表,不能治本。但經過風溼病專家近十年的不懈努力,發現用藥物治療類風溼病,改善病程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許多患者的關節症狀迅速減輕,用藥越早,維持期越長,效果越好,而且這些患者很少出現骨質損傷,他們的關節功能和工作、生活能力都保持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