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24 11:20

  集體癔症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知道癔症指一種以解離症狀(部分或完全喪失對自我身份識別和對過去的記憶)和轉換症狀(在遭遇無法解決的問題和衝突時產生的不快心情,以轉化成軀體症狀的方式出現)為主的精神障礙,這些症狀沒有可證實的器質性病變基礎。本病有癔症性人格基礎,起病常受心理、環境和社會因素影響。
  集體癔症則被心理學家稱為是“癔症流行”或“癔症傳染”,即在集體場合下,一人發病後周圍人目睹其發病的情況,繼之出現相同的或類似的發作,往往以軀體轉換性症狀為主。
  那麼為甚麼會出現癔症的流行或傳染呢?

  與個體癔症多有癔症性人格基礎不同,集體癔症的環境性因素更強,但兩者共同的特徵是都具有很強的暗示性。集體癔症通常發生在同一種環境下,同一個性質的群體中,如學生、軍隊,他們在一起生活,具有相同的心理狀態、相同的年齡和文化背景,彼此之間感情也很親密,所以當一個人發病後,由於個體之間的相互影響,那種恐懼的心理就相互感染,傳遞,認為“他/她暈倒了,我和他/她打了一樣的針/吃了一樣的藥, 我也會暈倒”,於是其他人也出現同樣或類似的反應,一個人噁心其他人也噁心,一個人胸悶其他人也胸悶等,一個跟著一個學,實際上是相互之間的暗示造成的,是一種在暗示下形成的不自覺的模仿,所以集體癔症的症狀表現都非常相似。當然這種模仿不是故意的,而是患者本人意識不到的。
  另外,除了模仿以外,當一個人因吃了某種藥物或打針而發病的時候,其他人的恐懼心理也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即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二氧化碳呼出增多,就會出現頭暈、胸悶、手腳發麻甚至肢體抽筋的表現,這些症狀也正是集體癔症時常見的表現。
  雖然集體癔症很容易傳染,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病。甚麼樣的人更容易被傳染呢?心理學家認為緊張感和孤獨感更容易使人對集體癔症易感。以上提到的病例多發生在學生中,因為目前中小學生的學習壓力常常較大,競爭性較強,學生常處於一種緊張狀態中,彼此之間的競爭及多出自獨生子女家庭,使學生亦常會有孤獨感。一個群體中較焦慮敏感或孤獨內向的人更易關注他人的異常反應,並更易將原因歸為與自身因素相關的因素上,然後再有意識地尋找自身的相似感受,即逐漸陷入到“患病”狀態中。再比如墨西哥的女子中學,傳聞採取非常嚴格的管理模式,如每年只能見父母兩次,收到父母的信也不能回信等,給學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使其長期處於一種緊張情緒和焦慮狀態中。當她們不能承受這種壓力時,就會出現癔症表現。因為生病從某種程度上就意味著可以暫時逃脫嚴格的學校管理,受到特殊的照顧,並可以見到父母。
  遇到集體癔症發作我們該如何治療呢?首先應當鑑別是否存在器質性的病變,這一點很重要。當排除器質性病變後,再實施癔症的治療。
  集體癔症的治療以綜合性治療為原則,包括環境治療、心理治療、暗示治療和藥物治療等,如是學生患病,還應取得家長的配合。
  環境治療:應首先應使患者脫離其最初發病的環境,並與其他未發病的個體隔離及將發病的個體分別隔離治療。這樣可以避免患者繼續收到發病環境的影響和暗示,也可避免其他人受患者的影響或模仿患者繼續發病,還可以避免患者之間相互影響和模仿, 因為有的患者症狀可能會持續或加重,而有的個體在隔離之後由於旁邊沒有正在發病個體的影響,可以很快安靜下來,經過暗示治療症狀可能會很快消失。
  心理治療:集體癔症的發作常與患者長期積累的不良情緒不能發洩有關,當其積累到極點時就可能爆發癔症。所以應通過溝通與談話幫助患者把不滿或緊張的情緒疏洩出來。一旦強烈的情緒得以用語言的方式疏瀉出來,其軀體症狀就會減輕甚至消失。在症狀消失後還可以進行集體心理治療,採用循環提問、擾動式提問、認知領悟療法、放鬆訓練等方法治療。
  暗示治療:常用言語暗示,即告訴患者經過治療會取得良好效果,也可配合針灸、注射用水肌肉注射或10%葡萄糖酸鈣靜脈注射等。
  藥物治療:對情感爆發或痙攣發作的患者一般不宜用暗示療法,可給予地西泮5-10mg或奮乃靜5mg肌肉注射,通過其鎮靜催眠及肌松作用使症狀緩解。
  其他治療:對於暈厥或木僵患者可採用人中、合谷、內關和湧泉等穴位的針刺治療。對癔症性癱瘓、攣縮和失語患者亦可採用直流感應電興奮方法治療。
  集體癔症的預防。前面已經提到,集體癔症的發作與當事人長期的緊張和孤獨感有關,而且與一個群體間的長期共同生活及相同的心理文化背景有關。所以應營造一個整體相對寬鬆、愉快的環境,儘可能減輕環境中每個個體的緊張和焦慮感。其次應鼓勵表達、溝通和交流,以減輕孤獨感,同時可以培養個體開朗的性格。對於個體來說則應該學會拒絕自己不喜歡的事物及多與開朗樂觀的人交往。最後應鼓勵個性化和差異化發展,允許集體中的個體能發揮不同的個性而不壓抑,能從事不同的活動和愛好,這樣就可以避免其處於高度一致的心理狀態和環境背景中,也就可以避免集體癔症的發作。

集體癔症,一種奇怪的現象相關文章
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大家似乎一下子對“神經性耳鳴”這一詞彙特別的恐懼與無助,正如“鼻炎”一詞,我想這可能與我們國家的快速發展,虛假信息的泛濫,不擇手段謀求利益發家致富有很大的關係,大家在網上一搜跳出的都是這類的信息,對於專業人士來說簡直不堪入目。大家被虛假信息薰陶久了,加之醫學這一門學科的複雜不是運用簡單的常識就能夠判別的,所以很容易在急功近利,希望快速一勞永逸的解決自己的疾病的思想下,很容易
發布於 2023-02-04 22:37
0評論
癔症又名歇斯底里,多發於女性。多數在精神因素作用後發病,呈陣發性發作。臨床表現可分為精神障礙和軀體機能障礙兩大類。前者中醫學稱為“髒躁”,認為多由於氣機不利,營血暗耗,髒陰(津血)不足,髒氣不能自主,躁急而發病;後者稱為“梅核氣”,認為多由神情抑鬱,氣滯痰凝,氣機升降失常,咽中梗阻而發病。 一)髒躁(精神障礙類癔症) 臨床表現:症見精神不暢,情緒不定,有時大哭大笑,頓足捶胸,倒地翻滾,手舞足蹈,
發布於 2024-12-05 10:07
0評論
癔症(hysteria),又稱歇斯底里。是一種由心理社會因素,如創傷事件、現實生活矛盾、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於個體而誘發的。主要表現為各種各樣的軀體化症狀,意識範圍變窄,選擇性遺忘或精神暴發等症狀,但缺乏相應的器質性損害的病理基礎。本症起病突然,可有多次發作,成年女性多見。國外報道一般人口中患病率為5‰,國內流行學調查資料中,各地報道的差異很大,約佔專科門、急診總數5%~10%。由於醫學科知識的
發布於 2022-12-24 16:55
0評論
1、小麥紅棗桂圓粥 製法:把小麥淘淨,加熱水浸發,倒入鍋裡,煮熟,取汁水,加入糯米、去核的紅棗和切碎的桂圓肉,用旺火燒沸,用小火煮成粥,加白糖。 藥用:每天早、晚分食。 說明:清熱除煩、利尿止渴;對癔症、失眠症療效顯著。 2、代赭石黨參湯 代赭石(先煎)40克,黨參、生地黃各15克,旋覆花(包)、遠志、柏子仁、延胡索、炙甘草各10克,酸棗仁20克,大棗30克,生薑3片。 配料:小麥100克,糯米
發布於 2024-10-05 02:59
0評論
(1)精神刺激:使患者感到委屈、氣憤、精神緊張、恐懼等精神刺激或重大生活事件,往往是本症發病的直接原因或成為第一次發病的因素。有部分患者在以後的發作中可無明顯的誘發因素,而是通過觸景生情或聯想,或自我暗示而發病。童年期的創傷性經歷,如遭受精神虐待、軀體或性摧殘,則是後來發生轉換性和分離性癔症重要原因之一,但軀體化障礙的發病與精神因素關係多不明顯。 (2)心理素質:精神因素是否引起癔症及引發何種癔
發布於 2024-12-05 09:54
0評論
護理上加強心理疏導,採用支持心理治療方法,調動患者的積極性,激發其對生活的熱情,堅定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多給予關心、同情、安慰,給予患者生活上必要的幫助,多做細緻的思想開導,輔以熱情的關懷。隨時疏導患者,消除不良情緒。 情緒調節治療癔症癔症性格表現為情感豐富,富有誇張表演色彩,富於幻想,急躁,任性,易被別人的言語、行為和態度所影響。疾病發作時,如果親屬的言語、行為和態度不當,會形成新的不良暗示因
發布於 2024-12-12 10:07
0評論
1、病人症狀的評估:瞭解癔症發作的症狀特點,臨床表現。評估患病個體在癔症發作時的症狀特點、類型、症狀的頻度、症狀的嚴重程度。 2、病人人格特點的評估:許多學者認為,在一定的精神因素影響下,有癔症性格特徵的人較無癔症性格特徵的人較容易發生癔症。因此,要了解甚麼樣的人格特徵是“癔症性格”,有哪些表現。按“護理程序”的方法、步驟、評估住院期間的病人的性格特點。瞭解其人際關係的情況、處事作風、情緒反
發布於 2024-12-05 09:47
0評論
一、臨床表現 癔症起病急驟。起病前多有心理社會刺激,通常為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彙總的一般矛盾,強烈刺激則很少見。多數起病於青年期,35歲以後初發者極為罕見。 癔症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癔症症狀,即無病理基礎的症狀和體徵。癔症症狀與患者想象中的疾病的症狀相似。它可以是患者見過或聽過的親友等曾經出現過的某種疾病的症狀,也可以是患者本人曾經有過外傷等不健康體驗而想象必然會伴發出現的症狀,如有過腿傷史的出現“癱
發布於 2025-01-12 07:28
0評論
精神因素和暗示的作用,是癔症發病的主要原因。但是,當人們受到精神因素的影響以及暗示的作用以後,為甚麼有的人保持健康,有的人就患了癔症呢?這與他們的性格不同有關。癔症患者的病前個性,是屬於有強烈情感,缺少堅定理智,意志不穩定,幻想多,爭強好勝,虛榮,情感不穩定,易衝動。這類性格的人有以下幾個特點: (1)情感代替理智:癔症性格的人有高度的情感性,情緒反應強烈而不穩定,容易從一種情感轉移為另一種情
發布於 2025-01-12 07:56
0評論
護理上加強心理疏導,採用支持心理治療方法,調動患者的積極性,激發其對生活的熱情,堅定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多給予關心、同情、安慰,給予患者生活上必要的幫助,多做細緻的思想開導,輔以熱情的關懷。隨時疏導患者,消除不良情緒。 情緒調節治療癔症癔症性格表現為情感豐富,富有誇張表演色彩,富於幻想,急躁,任性,易被別人的言語、行為和態度所影響。疾病發作時,如果親屬的言語、行為和態度不當,會形成新的不良暗示因
發布於 2025-01-12 07:4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