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27 14:56

1.預防和控制鉤端螺旋體病:預防。每天1次,每次2次,一次或兩次煎服,每週3天,共5周。2000人服藥結果顯示,服藥組與不服藥組的發病率之比為1:5.58。治療方法。茯苓100克(病重者和身體好的人最多用5兩),甘草15克,水煎服,每天分兩次服。同時可根據病情辨證加減;對高熱、重症者加葡萄糖液和維生素C,個別有出血傾向者加激素。18例全部治癒,16例用藥2-3劑後消失,3例用藥4-5劑後消失。平均住院時間為3.6天。或用土茯苓4兩,地榆、青蒿、白茅根各50克煎服。每日1~3劑,熱退後每日1劑,分4次服用。同時配合對症治療,如鎮靜、止血、補液等。治療14例,4例失敗。其中,血培養陽性9例,治癒5例,失敗4例。主要症狀隨著體溫的降低而逐漸減輕或消失,大部分患者的頭痛、體痛、球結膜充血、腓腸肌壓痛、血痰在1~2天內消失。少數病例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噁心、嘔吐等反應。

2.梅毒的治療。土茯苓根據早期臨床觀察報告,土茯苓為主,配銀花、甘草,或配蒼耳子、白蘚皮、甘草,或配忍冬藤、蒲公英、馬齒莧、甘草。煎藥。治療現症梅毒和隱性梅毒的血清陰性率在90%以下。晚期現症梅毒的治癒率約為50%。對晚期麻痺性痴呆,不僅腦脊液康、華氏反應轉陰,而且精神症狀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對於小兒先天性梅毒性口炎效果也不錯。用法:成人每日用黃芩75-100克,水煎服,2-3次分服,以10-20天為一療程。但也有每日用量為100-400克,療程長達2個月的。

3、治療麻疹:100%煎湯內服預防,3歲以下每日30-50毫升,3-6歲50-60毫升,分3次服用,連服3天。或製成注射液,用於肌肉注射。以上劑量也可作為治療手段。

4.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每日煎劑200-400克,或將煎劑作保留灌腸,7天為一療程。

5.治療急、慢性腎炎:每日150克,水煎服,分三次服用。減壓效果較好,服後小便增多。也有報道用於治療腎盂腎炎和腎結核。

6.治療頸椎淋巴結核:鮮品每日500克,水煎服,分2次服完。

7.骨質攣縮性癰漏(筋骨疼痛,潰爛成癰,日積月累,成為終生廢疾)。用茯苓50克,配合清熱加黃苓、黃連,氣虛加四君子湯,血虛加四物湯,水煎代茶飲。補中益氣,補中益氣,補中益氣,補中益氣,補中益氣,補中益氣,補中益氣。

8 .瘰癧潰瘍。用土茯苓切片,或磨成粉,水煎服,或加在粥裡吃。多吃為好。

茯苓的臨床應用相關文章
1.用於小便不利,水腫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滲溼,而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溼要藥。凡小便不利、水溼停滯的症候,不論偏於寒溼,或偏於溼熱,或屬於脾虛溼聚,均可配合應用。如偏於寒溼者,可與桂枝、白朮等配伍;偏於溼熱者,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屬於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耆、白朮等配伍;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白朮等同用。 2.用於脾虛洩瀉,帶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溼,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洩瀉、帶下,
發布於 2023-02-02 00:51
0評論
1.防治鉤端螺旋體病:預防:每日1兩,1次或2次煎服,每週連服3日,共服5周。2000餘人服藥結果表明,服藥組與未服藥組發病率之比為1:5.58。治療:土茯苓100克(病情重而體質較好者可用至5兩),甘草15克,水煎每日2次分服。同時可根據病情辨證加減;對高熱、重症者給葡萄糖液及維生素丙,個別有出血傾向者加用激素。治療18例均愈,16例於服藥2~3劑、3例於服藥4~5劑後症狀消失。平均住院時間3
發布於 2024-03-02 05:53
0評論
    黃芩-原植物 1.用於溼溫發熱、胸悶、口渴不欲飲,以及溼熱瀉痢、黃疸等症。對溼溫發熱,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用;對溼熱瀉痢、腹痛,與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對於溼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可與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 2.用於熱病高熱煩渴,或肺熱咳嗽,或熱盛迫血外溢以及熱毒瘡瘍等。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梔子等配伍;治肺熱咳嗽,可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熱妄行,可與生地、牡丹皮、側柏葉等
發布於 2024-03-12 02:56
0評論
脾虛洩瀉帶下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溼,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洩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朮、山藥等配伍。有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 痰飲咳嗽 痰溼入絡,肩背痠痛茯苓既能利水滲溼,又具健脾作用,對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溼,停聚化生痰飲之症,具有治療作用。可用半夏、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朮同用。治痰溼入絡、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殼同用。 心悸、失眠等症 茯苓能養心安神,故可用於心
發布於 2024-02-27 14:52
0評論
1、用於小便不利,水腫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滲溼,而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溼要藥。凡小便不利、水溼停滯的症候,不論偏於寒溼,或偏於溼熱,或屬於脾虛溼聚,均可配合應用。 2、用於脾虛洩瀉,帶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溼,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洩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朮、山藥等配伍。有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 3、用於痰飲咳嗽,痰溼入絡,肩背痠痛茯苓既能利水滲溼,又具
發布於 2023-05-07 04:25
0評論
1.用於風寒表症桂枝辛溫,善祛風寒,能治感冒風寒、發熱惡寒,不論有汗、無汗都可應用。如風寒表症,身不出汗,配麻黃同用,有相須作用,可促使發汗;如風寒表症,慎身有汗出,配芍藥等,有協調營衛的作用。 2.用於寒溼痺痛與經閉腹痛、痛經等症桂枝能溫通經脈,對寒溼性風溼痺痛,多配合附子、羌活、防風等同;對氣血寒滯所引起的經閉、痛經等症,常配合當歸、芍藥、桃仁等同用。 3.用於水溼停滯所致的痰飲喘咳,以及小
發布於 2024-02-21 06:37
0評論
1、脾虛洩瀉帶下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溼,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洩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朮、山藥等配伍。有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 2、痰飲咳嗽 痰溼入絡,肩背痠痛茯苓既能利水滲溼,又具健脾作用,對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溼,停聚化生痰飲之症,具有治療作用。可用半夏、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朮同用。治痰溼入絡、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殼同用。 3、心悸、失眠等症 茯苓能養心安神
發布於 2024-03-02 05:33
0評論
脾虛洩瀉帶下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溼,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洩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朮、山藥等配伍。有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 痰飲咳嗽 痰溼入絡,肩背痠痛茯苓既能利水滲溼,又具健脾作用,對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溼,停聚化生痰飲之症,具有治療作用。可用半夏、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朮同用。治痰溼入絡、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殼同用。 心悸、失眠等症 茯苓能養心安神,故可用於心
發布於 2024-02-21 05:57
0評論
中醫認為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經。具有滲溼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茯苓可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逆,惡阻,洩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過健運脾肺功能而達到的,與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藥不同。苓桂術甘湯、四君子湯、四苓湯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劑。1.用於小便不利,水腫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滲溼,而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溼要藥。2.凡小便不利、水溼停滯
發布於 2023-02-02 00:38
0評論
1、用於腎炎水腫或腳氣水腫,取其利尿消腫作用。常配茯苓、白朮,方如四苓散。可以此方為基礎,隨證加減。 2、用於治療由腎陰不足(腎陰虛)、腎火亢盛而引起的遺精、滑精、眩暈等證候,取其有瀉腎火的作用(可能與利尿清熱有關),但須配合其他滋補腎陰的藥物,如熟地、山萸肉等,方如六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既有熟地、萸肉、山藥之補,又有澤瀉之瀉,瀉去腎火,使補藥更能發揮作用,這樣一瀉一補,一開一合,相反而相成,共
發布於 2023-09-27 09:2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