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說明一下,甚麼是“治好”?從患者的角度也不難理解,就是以後不會再發作了,也不用吃藥等其他任何治療,而且在治療的過程中不會留下後遺症。其實從醫生的角度來說,並沒有“治好”這個概念,按上面的解釋來看,接近的說法應是“治癒”。
癲癇其實並不是一個病,它是很多種疾病一個表現,所以它的診斷、治療就是一個相對比較複雜的過程。一般只要不誤診、不亂治,絕大多數是治療結果滿意的。
總的來說,有五分之一的患者可以自發緩解,就是說,有一些病人,雖然曾有過幾次發作,或者在一段時間內經常發作,但無論治療與否,或者無論採取哪種治療方法以及治療方法是否得當,癲癇都可以“治好”,將來也不會有任何影響。這就是為甚麼有一些不正規的治療方法(甚至有時我們稱之為“騙子”)也總有一些案例療效非常好的原因。我記得曾查過一篇文章報告這種自發緩解的比例是21.4%。可以把這種情況簡單地理解為一過性的大腦功能紊亂而導致癲癇發作的現象,恢復好了將來也就沒事了。其實經常有人回憶自己的過去,都曾有過癲癇發作的表現,也沒有重視,沒有治療,自然也就好了。所以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特別在我國多數是一個孩子,家長也高度關心,一發現癲癇發作就過度緊張,其實也大可不必。還有一種類似的情況,我們稱之為“高熱驚厥”,是在2歲之前,發高燒時小孩出現抽搐發作的現象,現在對這種情況不診斷為癲癇,一般將來不會有問題。當然若到了3歲以後仍然有“高熱驚厥”,就應重視了,有的會逐漸發展為不發燒時也發作,需要儘早積極治療。
另外還有一部分癲癇患者,發作和年齡明顯相關,其中有一些我們稱之為“良性癲癇”,最常見的就是“兒童良性中央顳癲癇”,當然其它也還有很多類型,這些病人的發作往往症狀較輕,對智力發育也不影響,頭顱的核磁共振檢查一般也是正常的。雖然有些病人的腦電圖檢查似乎表現很嚴重,但只要正規服藥,一般治療3~5年,過了這個年齡段(不同類型的年齡段也有所不同),自然就不會發作了。前些年經常遇到有些患者在醫院做了開顱手術,也沒有療效,最後診斷是“良性癲癇”,其實再等幾年自然就會好了,大可不必手術的。當然近些年國內的水平不斷提高,這種情況已經見不到了。
第三就是還有一些癲癇患者,發作類型比較單一,而且只對某一種藥物敏感。就是說,只要選對了藥,就可以在服藥的情況下完全不發作。這就需要有經驗的醫生能夠儘早地準確診斷,儘早地選擇正確的藥物治療。當然其中有多數患者需要終生服藥,而且這也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其實完全可以把它當做是“糖尿病”“高血壓”等一些疾病,終生服藥也就是了,這是不是也可以算是治好了呢!
第四就是患者的一般狀況較好,智力發育基本正常,在正規服藥的情況下仍有發作,但發作程度較輕,次數較少,對生活影響不大。這類病人在過去經濟條件落後,醫療水平不高的情況下,也就靠藥物維持了。現在條件好一些了,很多患者仍然不能滿意現狀,總想尋求更好的方法能“徹底根治”,也就容易出現亂求醫的情況。甚至在一些正規的大醫院,看到病人心切的狀況,醫生也試圖用手術的方法來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這裡面就有一個外科手術時機的問題和手術的風險問題。目前我國不同地區,不同醫院,甚至在同一醫院的不同醫生都可能存在不同的意見。最終的治療方案可能要根據手術風險的大小,預期療效,以及患者的期望來綜合判斷。
最後一類就是我們所說的“藥物難治性癲癇”,意思是經過多種正規藥物治療,發作仍得不到有效控制,對生活質量影響較大,這類病人應該考慮外科治療。但實際上,需要手術,不一定就能做手術,根據統計結果,大概這些“藥物難治性癲癇”最終只有一半能通過手術達到有效的結果,所以也不可強求,有時手術治療後可能反而加重病情或出現後遺症。需要指出的是“藥物難治性癲癇”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準確定義,實際上它也是在不斷髮展的。近幾年為了便於非專業人員的理解,我也簡單地歸納為“3,2,1”,並不準確,僅供參考。所謂“3”,指病史在3年以上,也就是說若是剛得病不久,僅發作過幾次,一般是不需要考慮手術的。所謂“2”,指至少經過2年以上的正規藥物治療,就是說,若沒有經過系統地藥物治療,一般也是不考慮手術的,所以常常遇到有的患者非常迫切想做手術,但一問還沒有服過藥,或以前曾斷斷續續服過藥,這種情況一般也是不考慮手術的。所謂“1”,是指平均至少每個月有一次以上的癲癇發作,或者每年應有10次以上的發作。注意這裡所說的“發作”沒有大小之分,實際上對於醫生來說,是沒有“大發作”“小發作”說法的。只要有發作,就應該算。以上的“321”說法,只是為了便於理解,實際情況遠較為複雜,病人的具體情況也是千變萬化的。就拿病史來說,若都等3年以上,那就會耽誤很多病人的治療,至少3歲以下的幼兒,豈不是都不能手術了?!實際上我所做過手術的患兒,最小年齡還不到1歲。而且這幾年的發展趨勢,一旦確定可以手術,要儘早手術,年齡越小,對將來的生活影響也越小。醫生的作用就是不斷總結經驗,提前預見疾病的發展,早期做出有利於患者的決斷。所以實際上沒有嚴格的界限,而且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髮展與提高,對同一個病人,在不同時期,醫生可能會做出不同的判斷。特別是對於癲癇外科這個領域,國內正處在起步與發展階段,對疾病的認識和處理意見也是在不斷進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