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大體可以分為五種:增寬性瘢痕、萎縮性瘢痕、攣縮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
下面分門別類的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1、增寬性瘢痕:
此類瘢痕一般是手術切口由初始的線性慢慢增寬而形成的,一般見於術後3周。瘢痕軟、色淡、平坦且無痛癢等異常感覺。
它不會增厚隆起或形成結節,這一點明顯區別於增生性瘢痕。
這是一種結果比較好的瘢痕,一般不需要治療,除非瘢痕在外露的部位,如面頸部和前臂。
圖1. A:增寬性瘢痕;B:增生性瘢痕。
2、萎縮性瘢痕:
此類瘢痕平坦,一部分低於周圍正常皮膚。一般小而圓、中心凹陷。粉刺和水痘後的瘢痕多屬於此類。
此種瘢痕如在面部,影響美觀,可以進行治療。
圖2:萎縮性瘢痕,我們常說的“痘坑”。
3、攣縮性瘢痕:
垂直越過關節或皮膚皺褶的瘢痕通常會發生短縮,稱之為攣縮性瘢痕。
瘢痕通常硬、色紅、隆起,有痛癢感;最重要的是它會限制軀體的正常活動,肢體處於強迫的異常體位,這種表現就是醫生們常說的“功能障礙”。
關節、身體凹陷部位的燒傷後瘢痕多為此類,常見的部位如頸部、肘窩、腋窩、手指、腕部。
此種瘢痕影響功能,尤其會影響兒童的生長髮育,必須進行及時治療。
圖3. 腕部的攣縮性瘢痕。
4、增生性瘢痕是指侷限於原有損傷範圍內的隆起性瘢痕,通常可以自行消退。
瘢痕硬、色紅、隆起、有痛癢感,位於軀幹和四肢的燒傷後瘢痕多屬於此類。
此種瘢痕多會在一年後開始出現自行消退的趨勢,可以不進行治療。如痛癢感嚴重,可以進行非手術治療。如考慮手術治療最好在病發一年以後。
圖4.這是一張很有意思的圖。同一部位的瘢痕卻屬於三種不同的類型。A:增寬性瘢痕,B:增生性瘢痕,C:瘢痕疙瘩。請注意它們不同的表現和彼此間的區別。
5、瘢痕疙瘩是指超出原有損傷範圍的隆起性瘢痕,持續生長且不會自行消退。
瘢痕硬、色紅、隆起、有明顯的痛癢感,多見於一些特殊部位,如耳垂、前胸和上臂外側。10-30歲是高發的年齡,此外,青春期和孕期瘢痕疙瘩的生長會加速。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發病一年內很難下瘢痕疙瘩的診斷,因為通常此時它的表現與增生性瘢痕類似。但如一年後瘢痕仍然沒有消退的趨勢,那麼瘢痕疙瘩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此外,瘢痕疙瘩有很多特點,如只有人類才會患瘢痕疙瘩,而其他的物種沒有;又如瘢痕疙瘩多見於膚色深的人。
如確診為瘢痕疙瘩,是需要進行治療的,但注意單純的手術切除後縫合大多會復發。瘢痕疙瘩的治療是一個複雜、長期而困難的過程。
圖5. 耳部的瘢痕疙瘩。瘢痕疙瘩多見於以下的情況:耳垂扎耳朵眼後,上臂預防接種後,前胸長粉刺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