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相關電位(ERPs)是與某些心理活動(即事件)相關的腦電位變化,反映了認知過程中大腦神經生理學的變化。已提取的成分有P300 ,N270 ,N400,失配負電波(MMN)和相關負變異(CNV)。其中,MMN是一種內源性事件相關電位成分,反映了大腦對信息的自動處理,在臨床和科學研究中越來越多地使用,不需要受試者主動參與,也是ERPs的研究熱點。
MMN於1978年由Ntnen等人首次報道,並被證明是由一個隨機出現在不斷重複的 "標準 "刺激序列中的 "偏離 "刺激所誘發。MMN是在P300電位的基礎上開發的一種新的檢測技術。與P300不同的是,MMN可以在非注意條件下顯現,其潛伏期通常為100-250毫秒,反映了大腦對信息的自動處理,不隨人的主觀意志而轉移,目前是客觀評價聽覺識別和感覺記憶的重要工具。
MMN的機制:大量的研究表明,MMN反映了聽覺信息的感覺記憶機制,即標準刺激的重複在大腦的特定部位形成記憶痕跡,然後將新刺激與記憶痕跡進行比較。因此,單獨給予偏差刺激並不能產生MMN,所以需要對刺激序列進行偽隨機安排:第一個偏差刺激出現在多個標準刺激之後。
MMN的起源 MMN被認為是在顳葉聽覺皮層和鄰近區域產生的。發現41區對聲音頻率的變化特別敏感,表明該區的神經元迴路主要負責聲音特徵的分析,而42區記錄的ERP明顯受刺激速率的影響,可能該區主要負責記憶痕跡的形成,對偏差的反應 刺激的具體反應記錄在聽覺聯想皮質(22區)。
綜上所述,MMN的異常反映了中樞聽覺處理的異常,是目前唯一客觀評估感覺記憶的方法。由於醞釀性頭暈可以在無意識狀態下產生,它為難以配合常規檢查的病人提供了更好的客觀測量,對診斷精神病和神經系統重症監護病人的認知障礙很重要。目前,MMN已被廣泛用於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焦慮症和抑鬱症等疾病的早期診斷。
從MMN的特點我們不難發現,它是在非注意的無意識狀態下產生的,說明它反映了大腦中的自動處理,不遵循人的主觀意願,是高級認知辨別功能的產物。對於那些處於意識恢復早期的昏迷患者,當這些微弱的意識活動還不能被現有的臨床檢查所發現時,此時可能已經出現了MMN,這對於早期評估意識障礙患者的預後和採取更積極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意義!發現MMN波幅和潛伏期與患者恢復意識的程度相關,隨著意識的恢復,MMN波幅增加,處理異常聲音刺激的能力也隨之增加。這項研究向我們表明,如果昏迷的病人能夠監測到MMN,那麼他很有可能在未來恢復意識!
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一直在研究這個問題。
自去年以來,到目前為止已有四名病人接受了測試。
下圖顯示了一個大面積腦梗塞的病人,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意識沒有恢復,他的家人對繼續治療失去了信心。經過MMN測試,發現給予聲音刺激後可以出現MMN,證明患者有意識活動,經過繼續積極治療,患者意識明顯恢復,已於近日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