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03 17:21

  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骨質疏鬆症患者如今越來越多。雖然人們對“骨質疏鬆”這個名詞耳熟能詳,但對它的認識常常是“一知半解”、“正誤參半”,許多骨質疏鬆患者由於受錯誤觀念的誤導,在防治上走了許多彎路。下面,就臨床最常見的骨質疏鬆若干認識誤區逐一加以點評,希望對廣大患者有所幫助。

  誤區一:“骨質疏鬆”與“骨質疏鬆症”是一回事?

  錯。“骨質疏鬆”和“骨質疏鬆症”雖僅一字之差,但含義卻不盡相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代謝性骨病,其骨密度降低必須達到規定標準:與正常成年人的最高骨量相比,降低2.5個標準差(SD)才叫做“骨質疏鬆症”;降低一個標準差(SD)以上但未達到2.5個標準差(SD)時,只能稱作“骨量減少”。很多老人確實存在骨質疏鬆,但嚴格來說是處於“骨量減少”的範疇,尚不能診斷為“骨質疏鬆症”。所以,重視“骨質疏鬆”沒有錯,但也不必看到“骨質疏鬆”就草木皆兵,需要正規的骨密度檢查才能最終確診。

  誤區二、依據自覺症狀或血鈣水平判斷有無骨質疏鬆症

  錯。許多老年人認為只要沒有腰腿疼、血鈣不低就不會患骨質疏鬆症,這種觀點是不對的。首先,在骨質疏鬆症早期,患者可以沒有任何症狀或症狀輕微,因而很難察覺,而一旦感覺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時再去診治往往為時已晚;其次,不能把低血鈣與骨質疏鬆劃等號,事實上,絕大多數骨質疏鬆症患者的血鈣並不低,這是由於當尿鈣流失導致血鈣下降時,會刺激甲狀旁腺激素(PTH)分泌,動員骨鈣入血而使血鈣維持正常。因此,不能依據有無自覺症狀和血鈣是否降低來診斷骨質疏鬆,對於高危人群,無論有無症狀,都應當定期去醫院作骨密度檢查以明確診斷,而不要等到發覺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時再去診治。

  誤區三、骨質疏鬆都是缺鈣造成的,單純補鈣就能治好

  錯。鈣是構成骨骼的主要成份,但骨質疏鬆並不單純是因為缺鈣,而多是由於鈣調節激素失衡(如雌激素分泌減少、維生素D的合成和活化降低等等),破骨細胞活性超過成骨細胞活性,致使骨質流失速度超過骨質形成速度所致。因此,單靠補鈣來治療骨質疏鬆症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同時糾正骨代謝失衡的問題(即:一方面要促進骨生成,另一方面要阻止骨流失),換句話說,補鈣必須與抗骨質疏鬆藥物(包括抑制骨吸收的藥和促進骨形成的藥)相結合,才能有效地治療骨質疏鬆症。打個比方,補鈣就像提供補牆用的水泥,但提供水泥並不等於補牆,還要有泥水匠的操作,抗骨質疏鬆藥物就扮演了泥水匠的角色,可以調控上述兩種細胞的“工作”,最終將鈣“砌到牆壁”裡。國外的大規模臨床研究表明,即使正規服用鈣劑和維生素D,如果沒有規範服用抑制破骨或促進成骨的藥物,對於預防骨折來說仍然是無效的。

  誤區四、只要鈣的攝入量足夠,身體就不會缺鈣

  錯。僅僅保證每日足量的鈣攝入是不夠的,這是因為食物中的鈣必須在維生素D的幫助下才能被腸道吸收,而吸收之後的鈣還需要在性激素、降鈣素、甲狀旁腺激素(PTH)等的調節作用下才會沉積到骨骼當中,上述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導致機體缺鈣。

  誤區五、因為骨質疏鬆容易發生骨折,故患者宜靜不宜動

  錯。有些老年骨質疏鬆症病人因為擔心自己一不小心會發生骨折,因而不敢多活動,更不敢去戶外鍛鍊,這種作法並不可取。我們講,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強度需要不斷的運動刺激,缺乏運動就會造成骨量丟失,體育鍛煉對於防止骨質疏鬆具有積極作用,特別是在戶外陽光下活動,還可以增加維生素D的合成與吸收,而有助於鈣在體內的吸收與利用。如果老年人因為擔心跌倒造成骨折而不注意鍛鍊身體,肌肉力量減退,協調能力下降,骨質疏鬆只會更加嚴重,反而更容易跌倒造成骨折。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骨質疏鬆症患者進行適當鍛鍊(如負重訓練、健身跑、步行等),每週應進行兩次,每次一小時。這樣通過運動增加肌肉力量,來保護骨骼健康,從而減少骨折的機會。即使已臥床不起的骨折病人,也應該經常讓家人把自己推到戶外,曬曬太陽,使肢體進行被動活動和鍛鍊。

  誤區六、骨質疏鬆症是老年病,與年輕人無關

  錯。很多年輕人都把骨質疏鬆症視為老年病,似乎與自己無關。然而,最新的研究發現,二三十歲的女性(尤其是體型消瘦者),也有可能罹患此病,這與年輕人不良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

  如今許多年輕人沒事就宅在家裡,出門以車代步,缺乏戶外運動,日照時間不足;吃飯偏食,嗜好菸酒、喜飲濃茶咖啡;更有一些年輕時尚女性,為了追求身材苗條而拼命節食減肥。上述種種不良的生活方式,導致鈣攝入不足、維生素D合成減少,可能年紀輕輕就會患上骨質疏鬆症。

  誤區七、預防骨質疏鬆,無須從小開始

  錯。骨與其他組織一樣,時刻不斷地進行著新陳代謝,由此舊骨不斷破壞,新骨不斷形成,也就是醫學上所講的“骨吸收”和“骨形成”。從出生到青年期,骨的形成大於骨的吸收,使得人體內骨量逐漸增多,大約在30――35歲,人體的骨量達到最高峰值(即骨峰值),此後一段時期,骨的形成漸漸小於骨的吸收,也就是骨量會慢慢地減少,尤其是女性在絕經後的5到10年,由於激素變化,骨量的流失會大大增加。如果在青少年時就注重飲食補鈣並堅持適量的運動,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骨骼發育期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當於人體中的“骨礦銀行”儲備越多,到老發生骨質疏鬆的時間越推遲,程度也越輕。所以,預防骨質疏鬆症,必須從小時候抓起。中年以後才進行補鈣及鍛鍊,其預防效果往往會大打折扣。

  誤區七、骨質疏鬆症是小病,沒啥了不起

  錯。骨質疏鬆症絕不單單是腰痠腿痛而已,它具有“四高一低”的特點,即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醫療費用和低生活質量。骨折是骨質疏鬆最嚴重的併發症,尤其是發生在老年髖部的脆性骨折,導致患者長期臥床,生活質量嚴重下降,死亡率甚至比某些癌症還高。

  誤區八、人老骨脆是自然規律,沒必要干預

  錯。許多人認為骨質疏鬆是機體老化的必然結果,既避免不了也無法逆轉,因而沒必要治療,這種觀點是不對的。骨質疏鬆是因為老年後體內激素(主要是性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加快,骨形成延緩,導致骨量不斷丟失所致。合理治療,包括雌激素、活性維生素D的補充及雙膦酸鹽等藥物治療,可以延緩骨量丟失,預防骨折的發生。可以這麼說,只要接受正規的治療,無論何時均可顯效,不僅可以改善腰痠背痛的症狀,還可間接減少發生骨折的危險性,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質量。當然,從治療的角度而言,治療越早,效果越好,而且治肯定比不治好。

  誤區九、血鈣不低說明沒有骨質疏鬆,因而也就不需要補鈣

  錯。血液中的鈣濃度通過多種激素(如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活性維生素D等等)的調節得以維持在狹小的正常範圍之內。當鈣攝入不足或丟失過多而導致血鈣下降時,機體會通過激素的調節,增加破骨細胞活性,動員骨骼中的鈣釋放入血,使血鈣得以維持正常;反之,當膳食中鈣攝入過量時,鈣調節激素通過刺激成骨細胞活性,使多餘的血鈣沉積於骨。上述平衡如被打破即會引發骨質疏鬆。

  由此可知,血鈣正常並不說明骨骼中不缺鈣,血鈣水平並不能反映骨質疏鬆存在與否以及嚴重程度。事實上,原發性骨質疏鬆即使發生嚴重的骨折,其血鈣水平仍然是正常的,因此是否需要補鈣不能簡單地只根據血鈣水平而定。

  誤區十、鈣是骨骼的營養素,多補點有益無害

  錯。缺鈣可以導致骨質疏鬆,但補鈣絕非多多益善。鈣攝入過量並不能變成骨骼,還會加重消化道的負擔,出現胃痛、便秘等不適,更為嚴重的是會引起高鈣血癥,增加腎結石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因此,在補鈣預防之前,一定要到醫院做血鈣、尿鈣等相關檢查,並在醫師的指導下合理用藥,同時要增加戶外運動,避免嗜煙、酗酒,慎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

  美國全國骨質疏鬆基金會(NOF)認為,人體每日所需的鈣與年齡、性別有關:70歲以下的男性和50歲以下的女性,每天需補充1000毫克鈣,71歲以上的男性和51歲以上的女性,每天所需鈣量上升到1200毫克。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成人每日鈣推薦攝入量為800毫克,絕經後的女性以及老年人每日鈣推薦攝入量為1000毫克。

  誤區十一、有骨質增生,不能補鈣

  錯。許多老年骨質疏鬆患者同時伴有骨質增生(俗稱骨刺),有些老人擔心這種情況下補鈣會加重骨質增生。我們講,“補鈣”和“長骨刺”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補鈣增加的是血鈣,通過代謝沉積到骨骼之中,使骨質更加緻密而非過度生長。相反,骨質增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骨質疏鬆後機體在代償過程中發生鈣的異位沉積所致(鈣常常沉積於頸椎、腰椎、膝關節表面形成“骨刺”),而補鈣恰恰可以糾正機體缺鈣狀態,從而部分糾正這一異常過程,減少“骨刺”的形成,因此,對於骨質增生患者,適量補鈣非但不會導致和加重骨質增生,還可以起到改善骨骼代謝、治療和預防骨質增生的作用。

關於骨質疏鬆症的誤解:你被騙了嗎?相關文章
生活中,頻頻出現孩子被拐被騙的情況,為了防患於未然,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防騙意識呢,跟大家分享一下 步驟/方法 1.學唱安全兒歌 兒歌好學又好記,歌詞也容易讓寶寶理解,媽媽爸爸在平時的教育中教會孩子唱一些具有安全意識的兒歌,例如大家都熟悉的《小兔子乖乖》。 2.講防騙小故事 家長可以整理一些關於防拐防騙的童話故事,每天晚上哄孩子睡覺的時候把這些小故事講給孩子聽,讓孩子牢牢記住一些防騙常識,例如不
發布於 2023-08-01 18:04
0評論
現在社會上講到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大家都會第一個想到的是骨質疏鬆症,身邊的老人一旦有外傷骨折,大家也常常會提醒說你應該去查一下是不是有骨質疏鬆哦,這說明我們大家都有了健康保健的意識,這也是我們社會媒體大力宣傳指導的功勞。那究竟甚麼是骨質疏鬆症呢?現在骨質疏鬆症在我們老百姓眼裡就是缺鈣,所以骨的質地變差了,變鬆掉了,容易發生骨折了。而骨質疏鬆症的真正的含義應該是WHO定義:以骨量減少、骨的顯微結
發布於 2023-02-01 08:42
0評論
現身說法:藉機給孩子上了一課 網友智雪告訴記者,上週日她帶兒子去世園會玩的時候,遇上一個走丟的孩子,是個小女孩,找不到媽媽了,雖然表情很鎮定,但一直在大聲地呼喊媽媽。周圍好心人跟孩子要了她媽媽的電話,但是打不通。正巧巡邏的保安就在附近,好心人就把孩子交給保安看管了。沒多久,孩子的媽媽看到保安領著自己的孩子就上來認領。小女孩見到媽媽的瞬間哇哇大哭,看來嚇得不輕。 智雪和兒子目睹了整個過程,覺得是個
發布於 2023-08-01 18:10
0評論
隨著上海老年人口的增多,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輕則全身骨痛、乏力,重則骨質疏鬆性骨折,身體殘疾,增加家庭護理負擔,特別是老年人髖部骨折,近四分之一在一年中死於各種併發症,及早診斷、治療是很有意義的。哪些人更容易得骨質疏鬆症,本人通過十幾年的專科經驗,認為完全能自我預測。首先,女性絕經年齡十分關鍵,因這意味著骨質流失的開始,假如你在50歲停經,那你就比別人(正常平均絕經年齡54歲左右)早4
發布於 2023-02-06 14:57
0評論
案例:王阿姨,50歲,骨質疏鬆病史6年,多年腰背痠痛,她聽人說骨質疏鬆補鈣就可,於是鈣片每頓都吃,各種食補補鈣如骨頭湯、牛奶等已成她每天必喝,但腰背痠痛仍未見好轉,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後因痠痛難忍方入院,追問病史發現王阿姨有反覆腎結石碎石病史,入院檢查發現血鈣升高,甲狀旁腺素PTH升高,B超提示甲狀旁腺腺瘤,診斷為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醫生說王阿姨的骨質疏鬆、腎結石的罪魁禍首是是甲狀旁腺腺瘤,
發布於 2023-03-22 15:31
0評論
提起骨質疏鬆,很多人包括大多數醫生們都認為是缺鈣造成的。這是一個錯誤的結論,誤解的原因有五:一是沒有搞清楚甚麼是鈣。從何而來;二鈣是幹甚麼的;三是沒有搞明白甚麼情況下或者說甚麼病才缺鈣;四是盲目跟風,人云亦云,你說甚麼,我就信甚麼,缺少辨別思考;五是不良醫家和商家的誤導,看看滿街的廣告就可以明白箇中道理。首先要明白甚麼是骨質疏鬆,是Pornmer在1885年提出來的,但人們對骨質疏鬆的認識是隨著
發布於 2022-09-24 21:06
0評論
我國目前約有500萬白內障患者,且這一數字正以每年40萬的速度遞增。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約有50%患有不同程度的白內障。雖然人們對這一常見的致盲性眼病並不陌生,但依然存在種種誤解。誤解1:白內障是老年病白內障是由於眼睛的晶狀體由透明變成不透明,阻礙光線進入眼內,從而影響視力的一種常見眼病。晶狀體位於眼球的虹膜與玻璃體之間,在正常情況下,晶狀體是透明的,當光線透過角膜後,須經晶狀體的折射,才能將
發布於 2023-01-17 01:56
0評論
喝牛奶可以補充人體內鈣的不足,是預防骨質疏鬆症的好方法。全世界的醫學專家和營養學專家公認,喝牛奶是補鈣最好的途徑。這既是科學實驗的結果,也是預防骨質疏鬆症最通行的方法。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鈣質,每100克牛奶中含有104毫克鈣。每袋鮮牛奶(260克)含鈣約260毫克,如果每人每日喝2袋鮮牛奶,便能獲得500毫克以上的鈣質。如果加上從食物中吸收的鈣400毫克左右,基本上可以保證每日人體對鈣的需要。因此
發布於 2022-12-26 22:50
0評論
骨質疏鬆症應該從年輕時就開始預防,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許多人認為,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特有的現象,骨質疏鬆症的預防是老年人的事情,與年輕人無關,這種觀點是片面的。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骨質疏鬆現象開始於人的年輕時代。在兒童時,人體骨骼中的骨量包括骨基質和無機鹽穩定增加;青春期骨量迅速增加;35-40歲以後,骨量開始下降。女性絕經後,骨量下降的速度明顯快於男性。研究還證明,每個人骨量的高峰值與骨質疏鬆症有
發布於 2022-12-26 23:00
0評論
一.甚麼是骨質疏鬆症?由於某些原因,如年老,激素減少等原因可以導致骨中所含的礦物質逐漸減少,如果減到一定程度,骨小梁就會斷裂,這樣骨頭就會變得很脆弱,也很容易發生骨折。許多人誤以為骨頭不疼不癢,就不會得骨質疏鬆症。當發現自己腰背疼痛時才去診治,特別是發生骨折了才去治療,往往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二.骨質疏鬆症有哪些常見的表現?全身乏力,腰背痛,或者其他部位的疼痛,如手指、足趾等,還有身長縮短,
發布於 2022-10-20 22:4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