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康復前應注意的問題:
如果外科醫生髮現假體的位置不夠理想,有向某一方向脫位的趨勢,外科醫生應告知康復師並向病人說明。
II.住院期間的康復治療
(一)術後早期康復治療程序
1.術後運送病人時,應將三角墊綁在兩膝之間,使髖關節外展10-20度,防止運送過程中脫臼。
2.術後當天晚上,在患肢下加墊,將患肢髖關節和膝關節置於微屈、外展位置。患肢下墊上墊子,將患肢與膝關節放在一起,使其處於微屈、外展的狀態。
3、術後第一天,取下下肢墊子,將患肢拉直,防止髖關節屈曲畸形。
4.術後48小時後拔除引流管。
5.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術後使用彈性繃帶3天,或使用足底靜脈泵。通常在術後應用低分子肝素鈉。如果病人以前有深靜脈血栓的病史,要適當延長應用時間。注意檢測凝血酶原時間。
6.術後頭三天的理療方案:麻醉恢復後,鼓勵病人主動屈伸踝關節,促進血液迴流;股四頭肌和臀部等長收縮運動;深呼吸運動。
術後踝關節主動屈伸,促進血液迴流;股四頭肌和臀部等長收縮練習
(2)第4-7天理療方案
1、髖關節伸直練習,在手術側做主動髖關節伸直,或在髖關節枕下充分伸展髖關節屈肌及關節囊前部。
2、股四頭肌的等張運動。
3、上肢肌肉力量練習,以恢復上肢力量,使病人術後能更好地使用柺杖。
注意:避免將手術側的髖關節置於內旋和外展位置
(3)術後一週開始康復訓練
1、床上運動
在髖關節半屈曲位進行主動或主動抗力髖關節屈曲運動。術後7天后,如無特殊情況,可允許病人翻身。
吊帶輔助練習。通過床架上的滑輪裝置,依靠繩子和大腿吊帶的向上牽引力,同時進行主動輔助髖關節屈曲練習、髖關節內收和外展練習。病人可以幫助自己進行髖關節和膝關節的屈伸
2.坐位練習
坐位時間不宜長,每天4-6次,每次20分鐘。坐位是髖關節最容易脫位的位置。如果術中關節穩定性差,應放棄坐位練習。坐前準備,椅子要有靠背和扶手,加墊子,後退,注意姿勢,雙手扶穩,慢慢坐。
髖關節屈曲不應超過90度,坐在較高的椅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