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甚麼是穴位埋線療法
穴位埋線療法是傳統中醫針灸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它是融合多種療法(針刺、埋針、組織療法等)、多種效應(刺血、機體組織損傷的後作用、留針、組織效應等)於一體的複合性的治療方法。該法是以線代針,將可被人體吸收的一種蛋白腸線植入相應的穴位,通過線體對穴位產生持續有效的刺激作用(線在體內 15天自然被溶解吸收),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二、穴位埋線的作用
1、協調臟腑,平衡陰陽
埋線的各種效應及刺激過程,形成一種複雜的刺激信息,通過經絡的輸入,作用於機體,導致功能亢進者受到抑制,衰弱者產生興奮,起到調整人體臟腑功能,糾正陰陽的偏勝或偏衰的作用,使之恢復相對平衡。
2、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疼痛與經絡閉塞,氣血失調有關,有“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之說,埋線療法有“制其神,令氣易行”,它能轉移或抑制與疼痛有關的“神”的活動,使“經氣”通暢而達鎮靜止痛的效果,故可疏通經絡中壅滯的氣血,使氣滯血瘀的病理變化得以恢復正常。
3、補虛瀉實,扶正祛邪
埋藥線的多種效應,一般具有興奮的作用,對身體功能減退,免疫力低下者有一定效果,即具有提高免疫功能,補虛扶正的作用。
總之,埋線療法的三大作用,相互關聯,其作用方式是雙向的功能調整,調整的結果是提高了機體抗病力,消除了病理因素,從而促使人體恢復正常功能。穴位埋線後,腸線在體內軟化、分解、液化和吸收時,對穴位產生的生理、物理及化學刺激長達15天時間,從而對穴位產生一種緩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長效針感效應”,長期發揮疏通經絡作用,達到“深納而久留之,以治頑疾”的效果。穴位埋線,每15天治療一次,避免較長時間、每日針灸之麻煩和痛苦,減少就診次數。因而,穴位埋線是一種長效、低創痛的針灸療法,它特別適用於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以及時間緊和害怕針灸痛苦的人。
三、穴位埋線的適應症
埋線療法適用於慢性、頑固性、免疫低下等疾病的治療,特別對半身不遂、肥胖、面癱後遺症、癲癇、腰腿痛、腰椎間盤突出症、頸椎病、痿證、脊髓灰質炎後遺症、慢性支氣管炎、哮喘、便秘、腹瀉、慢性胃炎、胃痛、功能性消化不良、高血壓、高脂血症、遺尿、尿失禁、神經官能症、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療效顯著,且能同時調節人體體質,改善亞健康狀態。
穴位埋線療法對肥胖症有獨特療效。通過穴位埋線減肥法可以對肥胖者產生影響,如改善糖類代謝、脂肪代謝,增強自身內分泌系統的功能;抑制下丘腦攝食中樞,攝入下降,抑制食慾;調節內分泌及植物神經紊亂,促進脂肪分解代謝,增加消耗而達到平衡。穴位埋線減肥是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臨床症狀、肥胖機體進行合理有效的辨證選穴,在相應的穴位上埋線,從而起到祛溼化痰、健脾和胃、利尿通便的作用。
四、穴位埋線的方法
穿刺針埋線法:常規消毒局部皮膚,鑷取一段約1-2cm長已消毒的羊腸線,放置在腰椎穿刺針針管的前端,後接針芯,左手拇食指繃緊或捏起進針部位皮膚,右手持針,刺入倒所需的深度;當出現針感後,邊推針芯,邊退針管,將羊腸線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組織或肌層內,針孔處覆蓋消毒紗布。
五、穴位埋線療法的注意事項
1、 埋線療法所採用的針具及線體均為一次性的醫療產品,保證一人一針,用後按規定銷燬,避免了醫源性交叉感染,保證安全衛生;
2、 埋線後局部出現酸、麻、脹、痛的感覺是正常的,是刺激穴位後針感得氣的反應。體質較柔弱或局部經脈不通者更明顯,一般持續時間為2~7天左右;
3、 埋線後6~8小時內局部禁沾水,不影響正常的活動;
4、 局部出現微腫、脹痛或青紫現象是個體差異的正常反應,是由於局部血液循環較慢,對線體的吸收過程相對延長所致,一般7~10天左右即能緩解,不影響任何療效;
5 、體型偏瘦者或局部脂肪較薄的部位,因其穴位淺,埋線後可能出現小硬節,不影響療效,但吸收較慢,一般1~3個月左右可吸收完全;
6、 女性在月經期、孕娠期等特殊生理期時期儘量不埋線,對於月經量少或處於月經後期患者可由醫生視情況‘辨證論治’埋線;
7、 皮膚局部有感染或有潰瘍時不宜埋線。肺結核活動期、骨結核、嚴重心臟病、疤痕體質及有出血傾向者等均不宜使用此法;
8、 此療法為綠色、無毒副作用,分為埋線治療期(15天埋線一次,6次為一個小療程12次一個大療程)和埋線鞏固保健期(1個月埋線一次,6次為一療程);
9、 埋線後宜避風寒、調情志,以清淡飲食為主,忌菸酒、海鮮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10、如果埋線後局部出現紅腫熱痛者,請與醫生聯繫,以做相應抗感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