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其俗稱為 “羊癲瘋”或者“羊角風”,是一種古老的疾病。早在兩千二百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癲”即癲狂,表示發作時的意識障礙;“癇”即抽搐,表示發作時的痙攣狀態。人們對這種疾病並不陌生,該病發病率高且發作形式較為特殊,是被患者及家屬、非神經專科醫務人員甚至真個社會誤解最多的疾患之一。幫助患者及其家庭甚至全社會走出癲癇認識的誤區,對擺脫患者的心理陰影,融入社會,最終達到生活質量有很大的幫助。上海仁濟醫院神經內科郝勇
癲癇是一種常見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其發病率為5‰-7‰,全國約有650萬-910萬患者。癲癇可見於各個年齡組,青少年和老年是癲癇發病的兩個高峰年齡段。癲癇都是有病因的,但限於對癲癇病因認識的侷限性,有些病因人類已知,有些則在探索中。前者稱為症狀性或繼發性癲癇,後者稱為特發性癲癇。臨床表現提示為症狀性癲癇,但尚不能明確病因者則稱為隱源性癲癇。
1、患者抽搐就是癲癇病嗎?
抽搐是癲癇的主要症狀之一,但不是癲癇病的獨有症狀,也不是所有的癲癇患者都有抽搐。有的患者發病時僅有感覺、行為、精神等異常,而無肢體抽搐,但他們也是癲癇患者。而其他疾病也可引起抽搐,如癔病抽搐、低鈣抽搐、小兒高熱驚厥、低血糖驚厥等不屬癲癇病範疇。因此抽搐不一定都是癲癇病所致。同時,有些類型的癲癇病人沒有抽搐症狀,如失神發作、顳葉癲癇、腹型癲癇、頭痛癲癇等。因此,不能把抽搐與癲癇等同起來。
2、 究竟甚麼是癲癇?
現在認為比較好的定義是:癲癇是一種疾病和綜合徵,以腦部神經元反覆突然過度放電所致的間歇性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為徵。是一種起源於大腦,並反覆發作的運動感覺、自主神經、意識和精神狀態不同程度的障礙。這個定義概括了癲癇症狀的複雜性,更概括了癲癇的兩個基本特徵,即反覆性和發作性。所謂反覆性,是指有第一次發作後,間隔一段時間後,肯定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以至多次發作。即使是最常見的抽搐,如果只發生一次,也就不具備反覆性,是不能診斷為癲癇的。所謂發作性,是指症狀突然出現,也突然中止。我們也許曾見過有的患者正在行走中或吃飯時突然倒地抽搐,過一段時間後又恢復正常。還有一些患有腹型癲癇的兒童在玩得正高興時突然劇烈腹痛,啼哭不止或倒地不起,幾分鐘或幾十分鐘後完全消失又繼續玩耍。不論癲癇的症狀多麼複雜,都必須具備這兩個特徵。這也是診斷癲癇的重要依據。
3、癲癇的特徵是甚麼?
人類癲癇有兩個特徵,即腦電圖上的癇樣放電和癲癇的臨床發作。而癲癇的臨床發作又有兩個主要特徵:①共性:是所有癲癇發作都有的共同特徵,即發作性、短暫性、重複性、刻板性。發作性指癲癇突然發生,持續一段時間後迅速恢復,間歇期正常;短暫性指患者發作持續的時間都非常短,數秒、數分鐘,除癲癇持續狀態外,很少超過5分鐘;重複性指癲癇都有反覆發作的特徵,僅發作一次不宜輕易地診斷為癲癇;刻板性指就某一患者而言,多次發作的臨床表現幾乎一致。②個性:即不同類型癲癇所具有的特徵。是一種類型的癲癇區別於另一種類型的主要依據。如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的特徵是意識喪失、全身強直性收縮後有陣攣的序列活動;失神發作的特徵是突然發生、迅速終止的意識喪失;自動症的特徵是伴有意識障礙的,看似有目的,實際無目的的行動,發作後遺忘是自動症的重要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