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02 18:43

  胰腺導管上皮細胞癌(簡稱胰腺癌)是一種致死性極高的疾病(發病率/死亡率為1/0.95)。2011年最新全球腫瘤統計資料顯示,其發病率逐年升高,預計2011年將有26.6萬例患者死於胰腺癌。胰腺癌已成為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越來越多的學者加入胰腺癌的研究領域,使相關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本文回顧2011年胰腺癌從基礎到臨床的研究進展,以期為胰腺癌診治和進一步研究提供些許思路。

  轉化性研究:

  隨著生物醫學研究的不斷進步,研究方法和技術的創新,胰腺癌的基礎和轉化性研究取得重大進展,某些研究成果甚至顛覆了傳統觀點,為胰腺癌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早期診斷標誌物:

  胰腺癌的發生與發展是遺傳和表遺傳突變不斷積累的過程。近年來,全基因組測序研究顯示從胰腺癌發生至患者死亡須歷經約20年, 這顛覆了胰腺癌在早期即發生轉移的傳統觀點,提示醫生將擁有一個很寬的時間窗對胰腺癌進行預防、早期診斷和治療。故須加強胰腺癌早期診斷標誌物的研究。

  目前,早期診斷標誌物的研究主要包括:① 抗體微陣列平臺,學者發現血清蛋白中差異表達c-MET與胰腺癌患者的分期及其存活率等密切相關;② 微小RNA(miRNA) , 研究表明miRNA-196a、miRNA-200a和b在胰腺癌患者的血清中高表達,可能成為早期診斷的標誌物;③ 基因標誌物,學者發現8個分佈於3個染色體區  域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與胰腺癌的發病風險增高相關;兩個SNP 位於染色體13q22.1的非轉錄區及Kruppel樣轉錄因子KLF5和KLF12之間;KLF5在胰腺癌中過表達,介導非KRAS/RAF/MAPK/ERK 信號傳導通路;④ 蛋白標誌物,學者發現UL結合蛋白2(ULBP2)與糖類抗原-199(CA-199)聯合診斷胰腺癌結果最佳;⑤ 胰液中的標誌物,研究顯示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在胰腺癌患者的胰液中表達上調,提示其可能成為胰腺癌早期診斷的標誌物。

  胰腺癌早期診斷標誌物的研究已取得一定進展,但相關研究多為回顧性研究,且缺乏這些標誌物早期診斷胰腺癌的敏感性、特異性及安全性數據,這仍有待更為深入的臨床研究驗證。雖胰腺癌目前仍無特異性和敏感性均較高的早期診斷標誌物,但因為此類研究意義重大,故其已成為胰腺癌研究的熱點,相信隨著轉化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不遠的將來將取得突破。

  預後及療效預測因子:

  在個體化治療中,預後和療效預測因子的研究佔有重要地位。2011年,胰腺癌預後和療效預測因子的研究進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 Mc Williams 等在940 例患者中篩選出9個可預測吉西他濱療效的SNP,其中基因PYCARD(rs6507115)和MAPRE2(rs8056505)與療效顯著相關,提示其可能成為吉西他濱的療效預測因子;②在一項關於厄洛替尼的Ⅲ期臨床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K-ras 外顯子2的突變、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表達、PTEN 表達、EGFR內含子1多態性和EGFR外顯子13 R497多態性等多個指標,結果顯示只有K-ras突變與生存獲益相關,提示K-ras突變可能是厄洛替尼的療效預測因子;③ 胞苷脫氨酶(CDA)可滅活吉西他濱,CDA 相關的生物標誌物可預測吉西他濱療效及相關的毒性反應;CDA血漿水平低的患者可獲得較長的生存期;④循環腫瘤細胞(CTC)陽性的患者中位無進展生存(PFS)期較陰性者顯著縮短,提示CTC可作為胰腺癌的獨立預後因子。以上各項研究均為回顧性研究,如何將預後和療效預測因子的檢測加入前瞻性Ⅲ期臨床研究,還須研究者更加周密地設計臨床試驗。

  臨床個體化治療研究:

  Beatty GL等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的研究顯示,活化CD40可激活胰腺癌組織中的巨噬細胞,逆轉腫瘤的免疫抑制,且可促進胰腺癌間質的降解,增加癌組織中吉西他濱的濃度,完成高效的抗腫瘤反應,並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臨床腫瘤學雜誌》(J Clin Oncol)報告的一項關於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濱治療胰腺癌的研究也顯示,通過靶向SPARC,可減少胰腺癌間質的纖維化,將癌組織中吉西他濱的濃度提高2.1倍,使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總生存(OS)期超過了1年,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個體化治療臨床轉化性研究。

  以上研究為未來的胰腺癌臨床研究帶來了新啟迪:①胰腺癌作為一個整體,除癌細胞外,作為腫瘤微環境的間質也在其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故除針對癌細胞進行治療外,改善腫瘤微環境的治療也將成為一個新的治療策略;②逆轉免疫抑制是胰腺癌治療的重要內容;③腫瘤組織中藥物濃度過低可能是胰腺癌治療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故提高腫瘤組織中藥物的濃度將成為胰腺癌的重要治療策略。

  臨床研究:

  胰腺癌的臨床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與其他腫瘤相比仍較為滯後。2011年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胰腺癌診治指南中有幾個亮點值得注意:①更強調診治過程中的多學科合作,特別是病理證實的病例;②強調對體能狀態進行全面評估,包括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ECOG)評分、疼痛控制、膽道是否通暢及患者的營養攝入情況;③在推薦吉西他濱為基石治療的同時,重新認識了氟尿嘧啶類藥物(如5-FU及卡培他濱)在胰腺癌治療中的地位,尤其是在選擇二線治療時;④更多鼓勵醫師推薦患者參加臨床研究。

  外科治療:

  目前,外科手術是根治胰腺癌的唯一方法,但僅約15%的胰腺癌患者在診斷時可接受手術治療。近來,胰腺癌的外科治療也取得一些進展,主要有以下3點:① 關於胰腺十二指腸切除術(Whipple)與保留幽門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PPPD)的選擇,研究顯示PPPD 手術的術後併發症較Whipple 手術減少;但須注意PPPD 手術的適應證,根治性切除(R0)是選擇該手術方式的前提,當腫瘤侵犯十二指腸或者第5、6 組淋巴結時,應選擇Whipple 手術;② 關於腸繫膜上-門靜脈切除重建,對於有門  脈系統受侵犯的患者,聯合進行腸繫膜上-門靜脈切除術有可能獲得R0,但目前仍存在爭議;③ 關於淋巴結的清掃範圍,為儘可能地根治腫瘤,20世紀許多醫學家提倡擴大淋巴結清掃,但在胰腺癌中,多數研究顯示擴大清掃淋巴結並不能改善患者生存和生活質量。

  雖胰腺癌的外科治療已取得一定進展,但目前仍缺乏統一的手術指徵,且基於血管切除重建和擴大淋巴清掃的擴大術式是否能給患者帶來益處仍有爭議。日本學者主張較大範圍的手術,歐美學者則持保留意見,故標準的手術方式還須進一步的Ⅲ期臨床研究證實。

圖1 保留幽門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PPPD)的切除範圍(藍色區域)   圖2 行保留幽門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後將剩餘的胰尾與小腸相連

  內科治療:

  研究證實,術後輔助治療能延長患者生存期,但對於最佳輔助治療方案仍存爭議,北美學者傾向於先同步放化療,然後化療,而歐洲學者傾向於以化療為主。可切除胰腺癌的術後標準治療應包括輔助化療,對於體能狀態較好的患者,還可考慮以吉西他濱為基礎的聯合化療;對於體能狀態不佳者主張吉西他濱單藥治療,2011年的NCCN指南增加了5-氟尿嘧啶(5-FU)+亞葉酸鈣(CF)方案作為吉西他濱之外的一種選擇。

  85%的胰腺癌患者診斷時已處於晚期,故晚期胰腺癌的姑息治療在胰腺癌治療中佔有重要地位。既往將轉移性胰腺癌和局部進展期胰腺癌統稱為晚期或進展期胰腺癌,在臨床研究中也多將其同時納入,但近年來的臨床研究逐漸將二者分開。

  1、局部晚期胰腺癌:是指腫瘤包繞腸繫膜上動脈、腹腔幹或腸繫膜上靜脈或門靜脈匯合處,同時無遠處轉移,約25%的胰腺癌患者診斷時為局部進展期,中位OS期約為9個月。局部晚期胰腺癌的治療尚存爭議,2011年也並未取得較大進展。根據既往研究,E4201 研究和FFCD-SFRO 研究結果不同,北美傾向於採用同步放化療方案,歐洲則傾向於吉西他濱單藥治療。故如何優化同步放化療方案和選擇合適的患者成為進一步研究的方向。2008年啟動的多中心Ⅲ期臨床研究LAP-07 的結果備受期待。綜合目前的各項研究,對於局部進展期胰腺癌中體能狀態(PS)評分較好且遠處隱匿轉移可能性較小的患者,同步放化療益處可能較大;對於一般狀況較差的患  者,考慮到病情進展迅速,且同步放化療毒性較大,單藥吉西他濱是推薦的治療方案。

  2、轉移性胰腺癌:約60%的胰腺癌患者診斷時為轉移性胰腺癌,其常見轉移部位為肝臟、肺和骨。2011年,轉移性胰腺癌的臨床研究取得較大進展。在日本和中國臺灣進行的GEST 研究結果顯示,替吉奧(S-1)單藥並不劣於吉西他濱單藥,且前者可口服給藥,血液學毒性反應較小。另一項運用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濱治療晚期胰腺癌的Ⅰ/Ⅱ期臨床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聯合方案治療者的OS期為12.2個月,突破了1年,且對於高表達SPARC蛋白的患者,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濱組的OS可達17.8個月。目前,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濱治療晚期胰腺癌的Ⅲ期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以上結果顯示,根據胰腺癌患者的病理或者分子特徵選擇合適藥物的個體化治  療仍是未來的研究方向。

  3、分子靶向藥物治療:關於胰腺癌靶向治療的研究總體上並未能取得突破,但有部分小樣本的臨床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厄洛替尼+帕尼單抗雙重抑制EGFR信號傳導通路聯合吉西他濱治療晚期胰腺癌進行了Ⅱ期臨床研究,可顯著延長OS 期(8.4個月對4.0個月)。該研究顯示,三藥聯合可作為晚期胰腺癌的一線治療方案之一,但須進一步的大樣本Ⅲ期臨床研究的證實。此外,通過生物標誌物(K-ras)選擇三藥聯合方案的適宜人群研究仍在進行中。另一項關於靶向胰島素生長因子受體1(IGFR-1)單克隆抗體的Ⅱ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ganitumab(IGFR-1單克隆抗體)聯合吉西他濱可增強吉西他濱的療效,改善進展期胰腺癌患者的預後,現在相關Ⅲ期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胰腺癌分子靶向藥物的臨床研究並無大突破,應尋找更好的靶點和靶向藥物,且在設計分子靶向藥物的臨床研究時,應尋找更合理的治療模式和選擇更特異性的患者,真正實現個體化靶向治療。

  放射治療:

  儘管放療在胰腺癌的綜合治療中存在爭議,但隨著放療技術的進步和臨床研究的規範,放療在胰腺癌治療中的地位將逐步確立。對於體能狀態良好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以吉西他濱或5-FU/CF 為基礎的同步放化療,即在放化療前或後行吉西他濱或5-FU/CF 的全身化療,已成為2011年NCCN指南推薦的治療方案之一。

  展望:

  近年來,腫瘤診治已取得巨大進展,但關於胰腺癌診治的進展仍有限,胰腺癌患者5年OS率僅從2%升至5%,而胰腺癌的發病率在快速上升。突破胰腺癌診治瓶頸的希望在於:立足基礎研究,深入理解胰腺癌發生發展的機制,從而對其進行預防和早期診斷;須對胰腺癌患者進行更加全面的評估(包括分期和體能狀態),在此基礎上選擇個體化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內科治療和放療等);開發胰腺癌治療的新靶點和新藥物,最終達到延長患者OS期和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2011年胰腺癌進展情況回顧相關文章
    胰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消化道惡性腫瘤,近年來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胰腺癌在美國已佔腫瘤致死亡的第4位,在我國,近20年來其發病率增長約6倍。胰腺癌很難早期發現,一旦發現,80%的患者喪失了手術機會。即使病變侷限的患者雖經根治性手術切除,仍會出現復發和轉移,5年生存率不足25.0%。而晚期胰腺癌患者1年生存率不足10%,中位生存時間僅為3個月左右。經過5-FU治療,中位生存時間也僅為5個月
發布於 2023-03-21 17:36
0評論
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消化系統腫瘤,患者的5年存活率低於5%,以手術切除為主的綜合治療是延長生命的主要療法,各種手術技巧的改進也使得腫瘤切除率不斷提高。然而,由於胰腺癌起病隱匿、早診困難,大多患者就診時已經是晚期而失去了手術機會,此時藥物治療就成為主要的治療手段。即使是經過手術切除的患者,他們在術後2年的復發、轉移率也高達80%,術後5年的存活率只有15%~20%,大部分患者都因為手術以後的
發布於 2023-02-02 09:12
0評論
全球範圍內,卒中每年影響近1500萬人,給社會帶來巨大負擔。因此,卒中的介入治療,將對世界衛生狀況產生巨大影響。近幾年,卒中介入的臨床試驗取得了不同的結果。2013年,NEJM雜誌上發表了幾項大型試驗的研究結果。遺憾的是,3項關於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的血管再通試驗,及2項經皮卵圓孔未閉(PFO)封堵術預防栓塞性卒中試驗,均未能得到優於現有藥物治療的療效。相反的,LancetNeurol雜誌
發布於 2022-09-25 04:20
0評論
胰腺癌的治療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難題,具有早期診斷率和根治切除率低、臨床治療效果差、5年生存率低等特點。胰腺癌的早期診斷對預後有重要價值。有不少資料顯示,直徑≤2cm的小胰腺癌5年生存率為42%,而直徑>2cm的胰腺癌5年生存率不足5%。近年來,隨著消化內鏡技術的進展,胰腺癌的早期診斷率逐漸提高,同時對於晚期不能手術的患者,內鏡下治療也顯示出一定的優勢,現對此做一綜述。內鏡在胰腺癌診斷中的價值
發布於 2023-01-29 08:52
0評論
研究發現非那雄胺不宜作為前列腺癌預防。2003年7月(NEngJMed)NCI研究18,800例發現預防組口服非那雄胺5mg/d。結果:預防組癌變率18.4%(803/4368),對照組癌變率24.4%(1147/4692);預防組比對照組發病風險減少24%。NCI研究發現預防組Cap多為GleasonScore較高:7、8、9、10。提示非那雄胺不宜作為前列腺癌預防。2003年Marberge
發布於 2022-12-15 04:27
0評論
背景介紹胰腺癌是消化系統中侵襲性最高的惡性腫瘤,以導管腺癌為主。雖然和其它腫瘤相比,胰腺癌發病率較低,但由於其極低的5年生存率(小於5%),使胰腺癌成為癌症相關死亡因素的第四大主因。長期以來,依據形態學進行病理學診斷一直是胰腺癌診斷的金標準,但由於腫瘤在分子水平上具有高度異質性,傳統的病理形態學診斷隨著國、內外分子診斷技術的發展逐漸不能滿足胰腺癌研究的發展需求。因此,在原有的病理組織學診斷的基礎
發布於 2023-02-02 20:17
0評論
胰腺癌症狀:1、腹部不適:約60%患者早期有上腹部不適,極易與胃腸和肝膽疾病的症狀相混淆。2、腹痛:約40%~70%胰腺癌患者以腹痛為最現出現的症狀,引起腹痛的原因有:①胰膽管出口梗阻引起其強烈收縮,腹痛多呈陣發性,位於上腹部;②膽道或胰管內壓力增高所引起的內臟神經痛,表現為上腹部鈍痛,飯後1~2小時加重,數小時後減輕;③胰腺的神經支配較豐富,神經纖維主要來自腹腔神經叢、左右腹腔神經結、腸繫膜上
發布於 2023-01-19 18:26
0評論
一、前言2014年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美國胰腺癌新發估計病例數在男性人群中居第10位,在女性人群中居第9位,佔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4位。據《2013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統計,胰腺癌位居我國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8位,人群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7位,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範圍內均呈快速上升趨勢。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經濟及醫療水平差距較大,為了進一步規範胰腺癌的診斷與治療,提高多學科綜合診治水平,中華醫學會外
發布於 2023-03-08 05:51
0評論
很多胰腺癌患者在患病早期,對身體的不適反應不太注意,讓很多胰腺癌患者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我把胰腺癌早期的部分症狀寫出來,便於患者對症,引起早期患者對身體不良反映的重視,早做檢查,早做診斷,早做治療!1、厭食,消化不良及體重下降。2、腹部不適或疼痛,約有半數患者以腹痛為首發症狀,約有20%的病人腹痛能放射到背部、左肩部,疼痛在仰臥時加劇,坐立、彎腰、側臥、屈膝時減輕。3、黃疸,表現為皮膚及鞏膜發
發布於 2022-10-02 15:15
0評論
(一)圍手術期處理胰腺癌病人常常全身情況欠佳,而根治性手術尤其是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創傷大,出血多,併發症多,手術死亡率高,因此,正確積極的圍手術期處理十分關鍵。 1.術前改善病人全身情況 (1)加強營養、糾正低蛋白血癥:宜給高蛋白、高糖、高維生素、低脂肪飲食,輔以胰酶等助消化藥物。(2)維持水電解質平衡。(3)補充維生素K,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損害,重度阻塞性黃疸者由於膽汁不進入腸道,使脂溶性
發布於 2024-04-27 10:0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