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界對人類屈光系統發育的早期階段瞭解比較清楚。正視化進程使新生兒時期的屈光不正得到糾正,使等效球徑屈光度保持在輕度遠視的範圍內,而通過眼睛自身調節能力得到正常視力。這一過程涉及眼軸長度(AL)和角膜屈光力(CR)之間的匹配。近視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眼軸長度增加過度所致。臨床發現近視者在近視發展過程中會有一次屈光不正的急劇變化,而這一變化在臨床近視出現之前。
眼科中心採用廣州雙生子隊列數據研究中國兒童屈光度以及眼部結構參數(眼軸、前房深度、眼軸/角膜曲率比值)在近視發生前後的變化率。結果發現,在近視發生前4年至發生前第2年間,近視等效球徑(SER)的年度變化緩慢增加(-0.25~-0.4度),並在近視發生之前一年達到峰值(-0.92度),近視發生後SER的進展率降至-0.71度,並且持續降低。
眼軸長度的年度變化模式與SER類似。這表明在近視發生之前,眼軸長度增加和屈光度進展加速,但一旦形成近視,眼軸長度增加和屈光度進展則減速,研究者認為近視發生之前的加速可能與學習壓力的增加以及戶外活動時間的減少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