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結膜炎是較為常見的眼表疾病,根據病因主要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感染性結膜炎主要由細菌、病毒、沙眼衣原體等引起,可經空氣、灰塵、水或者汙染的手、毛巾等途徑傳染,也可由鄰近組織病變波及,如眼瞼、淚器等炎症。
非感染性結膜炎由機械性、物理性(熱、輻射)、化學性(酸鹼)等物質刺激而來,過敏反應引起的結膜炎也很常見,例如春季結膜炎、藥物性結膜炎等。結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是各類結膜炎所共有的基本特徵,常見的自覺症狀有異物感、燒灼感、癢感、怕光、流淚等,一般不影響視力。
由於結膜炎的某些症狀缺乏特異性,往往許多結膜炎病人在疾病發生初期自行選用的藥物並不具有針對性,藥物種類很多很雜,比較常見的是濫用抗生素滴眼液,其結果就是使病原菌耐藥性增加,臨床療效降低,造成疾病久治不愈甚至影響視力。所以有針對性的選擇藥物十分重要,就是對細菌性和沙眼性結膜炎要以抗菌素眼藥為主,對病毒性結膜炎就要以抗病毒眼藥為主,而對過敏性結膜炎就要應用抗過敏的眼藥。
在用藥時還要注意藥物本身和輔助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眼睛的正常生理環境,破壞眼表淚膜的穩定性,干擾角膜上皮的正常代謝,不恰當地選用這些藥物很有可能加重原有的病情。很多人在實際生活中往往會忽略抗生素對眼部組織的潛在損害,例如氯黴素長期應用可以導致角膜上皮點狀糜爛、脫落,甚至有文獻報道個別病人局部滴眼後出現骨髓抑制。同樣的其他抗生素滴眼液也會對眼組織造成傷害,而且由於沒有統一的循證醫學的治療標準,在結膜炎的治療過程中,藥物選擇比較混亂,多種藥物同時應用,這樣既對眼睛造成傷害又會引起不必要的浪費。所以正確、規範、合理的用藥對於結膜炎症狀的緩解和控制有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治療結膜炎首先要確認病因,一般根據症狀和體徵即可作出判斷,對於無法自行判斷的一定要求助醫生,切勿盲目用藥,其次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規範的用藥,才可避免貽誤病情並減少藥物對眼部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