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從辨病論治還是辨證論治,或是近來提出的微觀辨證的方法來看,腎性血尿或許均屬中醫“血證”中的“溲血”、“尿血”範疇。以此出發,取方用藥,均能取得一定的療效,這一點不容否認。
但事實上,乃有許多血尿患者病因複雜,病情多變,運用“治血”各法,雖能取一時之效,但是反反覆覆,很不穩定,從一定程度上來講,說明這部分患者“治血”只是治標之法。茲舉幾例臨證中偶得的血尿病例,以期與同道共同進步。
一、健脾和胃法取效
患者,女,35歲,2009年7月8日就診,訴腎性血尿史3年餘,鏡檢紅細胞+-++之間,無蛋白尿,腎功能正常,無高血壓史,無眼瞼及雙下肢浮腫史。中藥治療2年餘,反反覆覆。近3個月來常因服食中藥而覺胃脘不適,噁心欲嘔,胃納欠佳,大便不實。遂於2周前停藥,今查尿常規示鏡檢紅細胞,遂來就診。
觀前醫,長期運用健脾補腎加涼血之法,虛實結合,補中有瀉,治療還是有章有法,但患者胃脘不適、大便不實,舌淡苔淨,邊有齒痕,脈細,不宜再運用涼血及滋補之藥,故單純使用健脾和胃法,處方如下:
黨參12炒白朮15白扁豆9茯苓12米仁15砂仁(後)3山藥15姜半夏12陳皮9竹茹9生谷芽12炙甘草3。7劑。
7月15日患者複診,訴無胃脘不適,大便調,納可,尿常規示紅細胞,認為本次中藥藥少,口味清香,願意再次服藥。遂於上方去生谷芽,加防風3,夜交藤15,*14劑。
二週後,患者複診,訴無特殊不適,尿常規紅細胞(2-3)/HP。此後長期服用本方半年,隨訪至今血尿均在正常範圍。
體會:尿血一證健脾補腎是治本常法,然臨證之時每每隨手而加涼血止血數味,幾成習慣。本例患者長期服用涼血補腎中藥,實是有礙健胃,若非胃脘不適,不會捨去涼血止血之品。本次治療雖未用一味止血藥而尿血得以長期穩定,所以中醫治病尚需對症用藥,有是症用是藥,有時不能囿於套路。
二、解表宣肺法取效
患者,男,52歲,2009年5月22日就診。訴慢性腎炎血尿10年餘,鏡檢紅細胞,無蛋白尿,高血壓史10年,服用珍菊降壓片,維持在130/85mmHg。曾長期服中藥,療效一般,故一年前以腎炎康復片代替。本次於一月前感冒發熱,服用抗生素後咳嗽頻作不休,咯痰,色白、質粘,咽痛,舌暗紅,舌尖尤甚,苔薄黃。查尿常規紅細胞。遂擬解表宣肺止咳法,予三拗湯合止嗽散加減,處方如下:
水炙麻黃9杏仁12炙甘草3白前12桔梗3紫菀12款冬15荊芥炭12桑白皮12黃芩9天將殼12姜半夏12竹茹9牛蒡子15川貝母9、7劑。
5月29日複診,訴感冒已痊癒,尿常規紅細胞4-5個/HP,同時長期便秘亦通,渾身舒暢,甚為喜悅,唯時有腰痠。遂鼓勵其繼續服用中藥,方擬健脾補腎法加減。二週後,患者複診,訴症雖無特殊不適,但大便不通,腰痠不減,尿常規紅細胞。遂於前方加潤腸通便之藥,並加強涼血止血。二週後患者大便仍不通,腰痠不適,尿常規紅細胞,並要求繼服5月22日方。細問病情時,訴時有咽痛,尿黃赤。舌尖紅,苔薄黃,脈弦滑。宣肺瀉熱法治之,5月22方減天將殼、紫菀、款冬,加郁李仁5,7劑。
二週後,患者訴大便日一行,腰痠明顯好轉。尿常規紅細胞。予上方減水炙麻黃,加貫仲炭12,桑葉10,麥冬12。隨訪尿常規至今穩定。
體會:腎炎血尿,中醫傳統認為其發病與肺脾腎三髒關係密切,而穩定期治以脾腎,急性腎炎或慢性腎炎合併上感後急性期,多從肺論治,大多中病即止,長期使用有違常道。本例因感冒使用解表宣肺法獲效,而改用健脾補腎後,不但尿血增加,腰痠、便秘各症亦出現,後根據時有咽痛、尿黃赤、舌尖紅等症狀,堅持宣肺瀉熱之法,尿血穩定,各項臨床症狀亦隨之改善。所以,尿血患者病因不同、體質不同、症狀不同,治療原則也要因人而異。
三、疏肝解鬱法取效
患者,女,31,2009年8月22日來診。訴發現單純性腎性血尿3年,血尿最高。長期使用健脾補腎活血止血法,血尿控制。但近來,由於其夫因病住院治療,故心身疲勞,病情出現波動,血尿++,腰痠乏力,夜寐欠佳,便秘,舌紅苔淨,脈小弦。遂於上方加強益氣安神。
9月5日複診,尿常規紅細胞,腰痠乏力改善,夜寐欠佳,大便二日一行。詳問病史,素來情緒急躁,家中鎖事動則易怒(近來尤其甚),小便灼熱黃赤,月經時前時後不定期。遂予清肝疏肝之法,方擬如下:
柴胡12,半夏12,黃芩12,香附12,生軍9,枳實18,郁李仁6,火麻仁12,炒山梔12,茜草根12,貫仲炭12,血見愁30,薺菜花30,仙鶴草12,旱蓮草15,炒龍齒15,陳皮6,竹茹6。14劑。並予精神安慰,放鬆心情。
二週後複診,尿常規紅細胞5-6個/HP,精神可,大便日一行,寐安。上方減貫仲炭,血見愁,薺菜花,仙鶴草,再進14劑。二週後,尿紅細胞1-2個/HP,上方加玄參12。隨訪至今諸症皆安。
體會:有部分血尿患者,脾氣急躁易怒有之,情緒低落善太息者有之,焦慮不安失寐者有之,女性並伴有月經不調症狀。《醫學心悟》雲:“肝火盛,亦令人尿血”。此類患者選用疏肝、清肝、養肝之法,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方法。臨證治療需詳查病史,心身同治。
四、調經法取效
患者,女,15歲。2010年1月30日初診。反覆鏡下腎性血尿10年。患者母親代訴自幼年起就發現有鏡下血尿,紅細胞。10年中,反覆用中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方法治療,一般維持在RBC6~8,沒有蛋白尿及高血壓。08年9月1日,患者月經初潮後,時隔半年月經再次來潮,此後月經週期一直延後經常3~4月一行,且經量很少。09年初起,開始出現反覆流鼻血而不止的症狀,經五官科檢查為:鼻粘膜充血,血管易脆破。五官科予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中藥治療。刻下患者,神疲乏力,肢體困重,偶有腰痠、畏寒,體型偏胖,面目浮腫,雙下肢不腫,納可便調,月經已3月未行,偶有少腹脹痛,經常出鼻血,舌淡邊有齒印苔薄膩,脈細。尿常規示:RBC3~4,餘為陰性。治以祛瘀通經,行氣化痰,處方如下:
當歸12克,川芎6克,桂枝6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香附12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路路通12克,澤蘭12克,澤瀉12克,益母草30克,川牛膝12克,石菖蒲12克,遠志3克,青礞石30克(先煎),砂仁3克(後下),甘松3克×7帖2月6日複診,月經未行,面目浮腫明顯減輕,精神好轉,服藥一週內未有鼻出血,尿常規示:RBC2~3。舌脈如前。上方加三稜12克,莪術12克。×14帖二週後,訴月經已至,量少,色紅。仍有腰痠、神疲、畏寒,面目浮腫已退,無鼻出血。尿常規示:RBC(-)。舌淡苔薄,脈細。伍入補腎溫陽,益氣養血數味。隨訪至今,諸症悉安。
體會:此患者先天腎氣不足,故從幼兒起就出現鏡下血尿,因有長期服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中藥,雖使血尿得以控制,但是苦寒之品容易損傷腎陽,涼血之藥容易止血留瘀,患者在13歲月經初潮後,月經週期經常延後甚至半年一行,其病機既有腎氣不充,但更與寒凝胞宮,衝任瘀阻有關。由於胞脈瘀阻,經血不能如期而下,故上逆為鼻衄。先以活血通經,理氣化痰,經來則邪有出路,繼以培補收功。此患者診治中,雖用大量活血破瘀及溫陽豁痰之藥,但其血尿並沒有加重,且鼻衄也為復發,說明從全身整體調其陰陽,先通地道,再補腎陽的方法有助從根本上治療其血尿病症。
腎性血尿病,由於病因病機的錯綜複雜,尚因年齡、性別、性格及職業家庭背景等不同,治療方法也各有不相同。隨上述幾例外,尚有因通過治療慢性過敏性鼻炎、慢性胃炎及膽囊炎等疾病後獲愈者,臨證治療時也是九曲十八彎。若遇久治難效的病患,臨證定要詳查病史,辨證要細細入扣,處方要細緻謹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血尿的治療是更能體現中醫學“整體觀”和“辨證論治”思想的。誠然,目前實際臨床上辨病論治也是中醫臨證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也應隨著科學的進步加以吸收發展。
[基金項目]上海市教育委員會E-研究院建設計劃項目資助,項目編號:E03008。上海市教委高校創新團隊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