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頸椎病?
由於頸椎、頸椎間盤本身及其周圍的肌肉、韌帶等組織的勞損、老化、外傷,刺激、壓迫頸部的神經、血管、脊髓等,可以引起頸項部、上肢、頭部、甚至下肢等一系列的臨床表現。醫學上稱之為頸椎病。
頸椎的生理作用是甚麼?
脊柱是支撐人體站立的重要骨架部分,它包括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五部分,其中,頸椎位於最上端,由大腦發出的各種神經信號首先通過頸椎然後傳遞到全身各處,反之,大腦所需的營養也是通過頸椎周圍的血管來運送,所以,頸椎是連接大腦與全身的一個重要樞紐。
頸椎病有哪些症狀?
因為從大腦出來的神經都要首先經過頸椎到達全身,頭部和上肢的血液供應也需要經過頸椎,所以,由於頸椎病引起的臨床症狀十分複雜。
比較輕的頸椎病,僅僅出現頸、項、背部發僵、發硬、疼痛,頸椎屈伸、轉動活動時可出現症狀加重。
如果影響到通往上致的神經,則還可出現頸項部連及上肢疼痛、放射痛或麻木,也可出現皮膚感覺遲鈍、上肢肌肉力量減弱。
如果影響到通往頭部的神經、血管(椎動脈),可以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耳鳴、視物不清等。
如果影響到頸椎內部的脊髓,則會出現四肢無力、兩腿發軟、肌肉僵硬、行走困難、甚至下肢癱瘓、大小便失控和性功能障礙。
臨床表現最複雜的是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如果影響到頸部的交感神經,可以出現心慌、胸悶、胃脹、腹瀉、肢體少汗或多汗、四肢發冷、煩躁、面部發熱、耳鳴、視力減退、眼睛發脹、心動過速或過緩、雙上肢及頭面部血管痙攣或擴張。
頸椎病發病時往往不是單一類型,而經常是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同時出現。
為甚麼會生頸椎病?
簡單的講發生頸椎病的原因不外乎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
內因主要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及其周圍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勞損和老化,耐受能力和對損傷的自身修復能力都有所下降。
外因則包括受力不當、局部感受風寒溼邪或外傷等。例如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或者坐姿、臥姿不正等,均可引起頸椎受力不當,久而久之便可造成頸椎損傷。所以,現代使用電腦的人越來越多,加之長時間處於空調環境中,導致頸椎病的發病率上升,且年齡趨於年輕化。
如果把頸椎比作一根電線杆,那麼附著在其周圍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就像是一根根鋼絲,當頸椎間盤開始老化、支撐能力下降時,頸椎關節的活動度會增大,頸椎變得不穩定,這時其周圍的軟組織需要用多於正常情況下幾倍力量才能保持頸椎的穩定性;另一方面,由於長時間的姿勢不當等原因,肌肉、韌帶等軟組織也會發生老化,其力量和彈性均會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其所承受的負荷卻在不斷增加,久而久之,失去代償能力,形成惡性循環,便會導致頸椎病的發生。
怎樣自我判斷是否生了頸椎病?
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頸椎病的症狀錯綜複雜,當出現一部分症狀時,如何判斷是否是生了頸椎病,一般來說,絕大部分頸椎病都會伴有頸項部或上背部僵硬不適、疼痛、頸椎活動時症狀加重等情況,如果要進一步確診,則需要請專科醫生幫助。除了請醫生做一些必要的檢查以外,還要拍攝頸椎的X光片,必要時作CT或磁共振檢查。
頸椎骨質增生就是頸椎病麼?
我們經常在拍了X光片後發現頸椎長了骨刺,有時也叫骨質增生或退行性變,那麼這是不是就是頸椎病呢?要說明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為甚麼會生骨刺。在相鄰的兩個頸椎椎體之間都有一個關節,這樣才能保證頸椎可以在不同方向上進行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進入中老年以後,頸椎活動時椎體之間的接觸磨擦增多,久而久之便會生出“老繭”,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骨質增生。由此可見,人到了一定年齡都會生骨刺,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生頸椎病,關鍵在於骨刺的大小和位置,只有當骨刺過大或位置不當,刺激或壓迫到周圍的神經、血管或脊髓時,才會發生頸椎病。從這個意義上講,生了骨刺並不可怕,而在治療方面也不一定非要把骨刺消除。只要沒有明顯症狀,與之和平相處,並不會有大的危害。
頸椎間盤突出是怎麼回事?
在兩個頸椎椎體之間有一個象彈性墊一樣的東西,醫學上稱之為頸椎間盤。頸椎間盤由三部分組成,上下是兩片軟骨板、周圍一圈是纖維環、裡面包裹著一個髓核。纖維環就象輪胎一樣,有縱橫交錯的纖維組織構成,所以叫纖維環;髓核象蛋黃一樣,呈膠質狀。如果纖維環發生破裂、髓核流到了纖維環外面,這種情況醫學上稱之為椎間盤突出。
頸椎病的危害有哪些?
生了頸椎病可以出現上面所說的一些症狀,這些症狀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包括情緒、睡眠、日常生活和工作學習等;除此之外,如果病情進一步發展,還會引起大腦供血不足、腦功能減退、極少數患者可能會引起下肢運動功能障礙甚至癱瘓。根據國內外研究資料顯示,臨床上有70多症狀與頸椎病有關,因此,頸椎病還需早防早治,以免引起後患。
頸椎病能治好麼?
頸椎病是不是能治好,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來回答。首先,頸椎病的發生與年齡增加有關;其次,它與我們平時的坐臥姿式和生活習慣等也密切相關。在一段時間裡面,頸椎內外的力學平衡被破壞,頸部的神經、血管或脊髓受到不良刺激或損傷,會引發一系列臨床症狀,但絕大多數患者經過治療都可以得到緩解。因此,頸椎病能不能治好,關鍵不在醫生,而在於患者自己,也就是說,如果生了頸椎病,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觀念,積極與醫生配合,糾正不良的坐臥姿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度過發作期,一旦頸椎內外環境建立了新的力學平衡,其病情自然會趨於穩定。
得了頸椎病如何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分為手術和非手術兩大類,有研究資料顯示,僅有5%的頸椎病患者需要接受手術治療,所以,95的頸椎病患者可以應用非手術方法解除病痛。
頸椎病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藥物內服與外用、手法、針灸、理療、牽引等。每一種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一般需要兩種或兩種以上方法配合使用,才可收到好的治療效果,具體選擇何種治療方法請向專科醫生進行諮詢。
如何預防頸椎病的發生或加重?
預防頸椎病的發生或加重,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著手。
1、糾正不良姿勢,避免頸椎長時間保持在一個固定的姿勢,一般1個小時左右應改變一下姿勢或做一些簡單的頸部活動。同時,還要避免半躺半坐姿勢。
2、避免頸部受冷,包括汗出淋雨、直接受風受寒等。
3、選擇正確的睡覺姿勢和合適的枕頭。一般枕頭的高度應略高於自己的肩寬,枕頭的質地應柔軟且富有彈性;仰睡時,枕頭宜儘量墊於項下;側睡時,避免將枕頭壓於肩下。切忌睡覺時使用質地堅硬並有固定形狀的枕頭。
4、頸部墊枕法。取仰臥位,將浴巾摺疊後捲成圓柱狀墊於項下,注意調節好墊枕的高度,一方面要把頸椎的弧度墊出來,即頸下有支撐感;另一方面,頭的後枕部又不能離開床面。每天1次,每次墊的時間以30至60分鐘為宜,切忌時間過長。這種方法一方面有助於恢復頸椎的生理弧度,另一方面也是一種非常實用、方便的牽引方法,它運用力學上的槓桿原理,利用身體和頭部自身的重量實現對頸椎的牽引作用,比較自然舒適,長期堅持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5、頸椎保健操。頸椎前屈、後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共六個角度,每個角度單獨活動到最大範圍,各做3至6次。每天可重複多次。切忌進行過快、過猛的頭部環形搖動。
生了頸椎病如何做牽引?
頸椎牽引療法作為治療頸椎病的基本手段,廣泛在醫院骨傷科、康復科和推拿科使用。也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簡易的牽引器械,在家裡或辦公室進行牽引。
頸椎病症狀的出現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變,椎間隙變窄繼發頸椎間關節功能紊亂、骨質增生,肌肉、韌帶負荷加重、損傷,造成對神經根、脊髓和血管的刺激或壓迫。頸椎牽引正是針對這一病因進行治療,通過縱向牽引使椎間隙增寬,椎間盤和關節囊內部形成負壓,為膨出的椎間盤迴納和錯縫的頸椎關節復位創造了條件。頸椎正常列線得到恢復,頸椎內外力學環境保持平衡,關節功能恢復正常,脊髓、神經根和椎動脈的刺激和壓迫症狀可以得到有效緩解或解除。常用的家庭頸椎牽引器械有“頜枕吊帶式牽引裝置”、“圓形頸圈牽引裝置”和“半環形充氣式頸椎牽引器”。
頜枕吊帶式牽引裝置由牽引帶、牽引弓、牽引繩和鐵錘等組成,屬於傳統的頸椎牽引方式,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牽引前先把裝置固定在一個能承受重力的地方,通常採用坐位,保持頸椎前屈15度左右的情況下持續牽引。需要注意是,牽引時頭部不能隨意轉動,增減牽引力時需要請他人幫忙;牽引過程中應避免說話。由於下頜部及其兩側受力較大,多有不適,所以部分患者不願接受這種治療。
圓形頸圈牽引裝置與之相比操作更為簡便,增減牽引力時可以獨自操作,在牽引過程中可以自由走動。但是,圓形頸圈對頸前部及其兩側仍有壓迫刺激,尤其在充氣過渡時更為明顯,部分患者因頸動脈受壓而出現頭暈反應。
半環形充氣式頸椎牽引器,牽引時患者取仰臥位,按頸椎生理曲度設計的枕託,使頸椎及其周圍的肌肉、韌帶保持良好的放鬆狀態,有利於牽引力沿著頸椎列線傳遞;牽引力作用支點位於後枕部,避免了對頸部和下頜關節的壓迫刺激,使牽引更為安全舒適;同時,該牽引器還把磁療和牽引療法結合起來,牽引時磁珠放射出的磁力線作用於頸部經絡穴位,起到疏經通絡、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
當頸椎病發作時,需每天牽引1至2次,每次時間15至30分鐘,10次為1療程,休息3天后進入下一療程。特別要提醒的是,無論選用哪種牽引方法,都應首先徵詢醫生的意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牽引1至2個療程後,應去醫院複查,以免牽引過渡,或因牽引方法不當而出現負面作用。
正確理解和診斷頸椎病
發布於 2023-01-19 01:31
正確理解和診斷頸椎病相關文章
概述
頸椎病是我們外科骨科經常出現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出現的原因經常是由於頸椎的退行性變,或者是發育性頸椎管狹窄引發出現的。其實患有頸椎病在平時也很常見我們無論是老年朋友還是職場上的一些白領男性,都是容易引發出現頸椎病的,頸椎病一旦出現以後是非常的難以得到改善的,那麼頸椎病症狀有哪些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看看吧!
步驟/方法:
1、
頸椎病疾病的出現往會導致患者出現脛背部疼痛,而且還會伴
發布於 2024-06-17 08:50
0評論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是由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退行性變改變以及頸部損傷等原因壓迫或刺激頸神經根、脊髓、頸交感神經根、椎動脈等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候群,又稱為頸椎綜合徵。本病多發於30-60歲的人。近年來,由於飲食結構、生活習慣、工作壓力的改變,本病發病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尤其是一些年輕人,從事電腦工作者及缺乏體育鍛煉者。臨床表現依據病變部位及受壓組織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輕者頭
發布於 2022-09-28 01:53
0評論
1、頭昏、頭暈、頸部疼痛並不一定是頸椎病目前對頸椎病的認識存在很多混淆之處。門診時常遇到因頭昏、頭暈來就診的患者,因查不出明確原因均被歸為頸椎病。需要糾正的是這種症狀並不一定屬於頸椎病,可能的病因還有高血壓、高血脂、腦供血不足等內科因素。另有一些年輕人感頸部不適、疼痛,自認為患上頸椎病,更是進入一種誤區。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長期伏案工作、枕頭過高等因素所致,屬頸部肌肉勞損。這種病情我們也應該重視,
發布於 2023-01-27 14:17
0評論
頸型頸椎病臨床上較為常見,最早期的表現以頸部症狀為主,主要為頸部痠痛及僵硬不適,往往重視不夠,以致反覆發作而使病加重,當頸椎長期處於某種姿勢,使得頸椎較長時間彎曲,一部分椎間盤及其附屬組織逐漸移對策移位,刺激脊髓或神經,而引起疼痛。主要以頸部痠痛、脹及僵硬等不適感為主,常在清晨醒後出現或起床時發覺抬頭困難,患者常訴說頭頸不知放在何種位置為好。約半數以病人頸部活動受限或強迫體位,個別病人上肢可有短
發布於 2023-01-13 22:41
0評論
關於頸椎病,大家應該都知道,這種疾病是不分年齡的,每個年齡的人都有可能患上頸椎病,那麼今天小編就要教大家如何自我診斷頸椎病,這樣也以便大家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下面就一起來了解吧。
頸椎病的自我檢查方法:
1、椎間孔擠壓試驗和椎間孔分離試驗:椎間孔擠壓試驗,又稱壓頭試驗。具體操作方法為,先讓患者將頭向患側傾斜,檢查者左手掌心向下平放於患者頭頂部,右手握拳輕輕叩擊左手背部,使力量向下傳遞。如有神經根性
發布於 2024-10-06 18:04
0評論
其實這樣的思維缺乏邏輯。吃奶粉的孩子也經常出現以上的問題,而且概率絕對不亞於吃母乳的孩子,為甚麼人們不首先怪罪奶粉呢?為甚麼沒有人說,“是不是奶粉不好?斷了奶粉,改吃母乳吧!”儘管很多人都明白,母乳大大優於奶粉。
母乳不是萬能的,不是吃了母乳就萬事大吉了。嬰兒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情況”,需要我們做父母的細心觀察、耐心體察、開動腦筋想辦法。不能夠甚麼都一古腦推諉到母乳身上,彷彿母乳要為孩子養育的一
發布於 2023-06-23 02:05
0評論
對於疫苗家長們往往有很多誤解方,有的人認為只需要接種計劃內疫苗,計劃外疫苗就可以忽略。這種想法是很錯誤的。
我國目前使用的疫苗分為兩類。第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法律和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包括國家免疫規劃確定的疫苗,如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聯合疫苗、乙肝疫苗等。
第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的其他疫苗,也有人稱為“計劃免疫外疫苗”。腮腺炎疫苗、風疹疫苗、麻腮疫苗、
發布於 2023-07-02 03:12
0評論
生長激素又稱人體生長激素(hGH),屬於體育運動中禁用的肽類激素,通常用於侏儒症的治療。它具有合成代謝作用,可增長肌肉塊頭,還能促進人在兒童期和青少年期骨的生長,並加強肌腱和增大內部器官。運動員非法使用生長激素主要是為了強壯肌肉,增加力量,以便獲取競技優勢。
藥代動力學據文獻報道,皮下或肌肉注射兩種方式的給藥效果相同,皮下注射通常比肌肉注射能帶來更高的血清GH濃度,但所產生的IGF-1的濃度卻是
發布於 2024-10-15 19:03
0評論
輔助檢查
頸椎MRI1、頸椎X線片:頸椎病X片常表現為頸椎正常生理曲度消失或反張,椎間隙狹窄,椎管狹窄,椎體後緣骨贅形成,在頸椎的過伸過屈位片上還可以觀察到頸椎節段性不穩定。
2、頸椎CT:可更清晰的觀察到頸椎的增生鈣化情況,對於椎管狹窄、椎體後緣骨贅形成具有明確的診斷價值。
3、頸椎MRI:可以清晰地觀察到椎間盤突出壓迫脊髓,常規作為術前影像學檢查的證據用以明確手術的節段及切除範圍。
4、椎-
發布於 2023-11-30 05:00
0評論
據統計,現在的年輕人呀,許多都是頸椎病患者。為甚麼會這樣呢,其實原因有許多,現在的人呢,工作者的,長期都是低頭伏案工作,頸椎老是受到壓迫。而學生呢,在學校就埋頭讀書,坐姿許多都是不規範的,走在路上還有許多學生喜歡低頭看書,玩手機的。導致許多年輕的朋友都患上了頸椎病。
如何判斷頸椎病?
其實呢,頸椎病我們也是可以預防和改善的。首先,我們要改善作息時間,儘量不要熬夜,其次,對於我們所用的枕頭的高度也
發布於 2024-10-09 05:4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