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寶寶後子宮會開始收縮,壓迫血管使其停止出血,除此之外,收縮的力量也可使血塊、胎盤等殘留物排出。一般來說胎盤產出後,子宮就會自動下降,約在臍下2指腹的位置,產後2~10天每天約下降1指腹,第10天后已摸不到子宮,因子宮已回到骨盆腔中,6周後就會回到正常的位置及原來約拳頭般的大小。若是在產褥期中,子宮沒有按照應有的復原進度,也就是位置沒有下降、子宮未回覆原本的大小,便可能是因為子宮收縮不良,或是子宮長腫瘤。
產後出現子宮內膜炎的原因
發炎原因
若生產時破水過久或內診頻繁易造成子宮腔感染。另外,殘餘的胎盤、胎膜組織及血塊若滯留在子宮內,不僅會造成產後出血不止,還容易引起子宮內膜發炎。此外,如個人照護衛生不謹慎,也可能導致由下而上的感染,引起子宮發炎。
在產後回診所時,若有子宮觸壓、發燒、膿狀惡露等發炎性徵兆,應以抗生素治療。經超聲波檢查後,確定是胎盤、胎膜組織沒排乾淨,可開立子宮收縮劑促進子宮收縮以利排出,較嚴重者需使用胎盤鉗將子宮腔殘餘物排出。子宮內膜發炎若是不及時治療,不僅容易造成子宮內膜受損,影響日後受孕的幾率,更可能引發嚴重的敗血性感染,不得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