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患者拿著術後病理報告來問ER, PR是甚麼,跟乳腺癌有甚麼關係?其實,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乳腺癌的激素受體檢測和內分泌治療。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起源於Beatson在1896年首次報道,2例絕經前晚期乳腺癌病例,行雙側卵巢切除後,腫瘤的發展得到緩解控制,其中一例在手術後8個月腫瘤全部消退。自此,人們開始了對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不斷探索。
乳腺是一個與內分泌激素有密切關聯的器官,雌激素與乳腺癌的發病有直接關係;研究表明,雌,孕激素與乳腺上皮細胞上的雌激素受體(ER)和孕激素受體(PR)結合並使之活化,可導致正常乳腺上皮細胞增生,而增生細胞比靜止期細胞對致癌物質更為敏感,提示它們是腫瘤促進劑,能刺激乳腺癌細胞在體內生長增殖,因此能降低或阻斷雌、孕激素對乳腺癌細胞作用的藥物對乳腺癌均有治療作用。50%以上的乳腺癌是激素依賴性腫瘤,這就是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機理,也是乳腺癌治療不同於其他癌症的地方,除了手術,放化療之外還多了一項治療手段。
內分泌治療的優點在於:1、對正常細胞影響小,相比化療副作用要小得多,只要病例選擇得當,療效不比化療差,2、起效需要2-8周,但一旦有效,維持時間比較長,3、治療費用較低,而且因為毒副作用較輕,較少,不需要升白,止吐等治療。因此,無論是作為乳腺癌術後預防復發轉移的輔助治療,還是復發轉移後的解救治療,它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乳腺癌的術後輔助內分泌治療能降低復發轉移和死亡風險,對於雌激素或孕激素受體陽性的患者,不論其年齡,月經狀況,腫瘤大小,淋巴結是否轉移,均應接受輔助內分泌治療。現在常用的藥物有:他莫昔芬(三苯氧胺)和芳香化酶抑制劑(來曲唑,阿拉曲唑,依西美坦),前者適用於各個期別的絕經前後乳腺癌,後者主要用於絕經後乳腺癌,在絕經後的患者中療效優於三苯氧胺。目前推薦的最佳給藥時間是連用5年,對於在服用三苯氧胺過程中,經醫生判斷絕經的患者也可以換成芳香化酶抑制劑。對於絕經前的高危婦女也可以選擇手術或藥物性卵巢去勢(戈舍瑞林,亮丙瑞林)。
晚期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根據復發轉移的情況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化療序貫,主要是緩解症狀,延長生存時間。雙受體陽性的乳腺癌患者,內分泌治療的有效率為60%~70%,而受體陰性者有效率低於10%。同樣需要根據月經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可用藥物除了上述藥物外,還有孕激素。內分泌藥物之間交叉耐藥較少,一種藥物失敗後,還可試用另一種藥物。
內分泌治療在乳腺癌治療中的作用已經得到了普遍肯定和研究的充分證實,是乳腺癌患者與腫瘤作戰的一個有力武器,現在國際上仍有很多關於內分泌治療的研究正在進行中,這些研究的結果將進一步指導患者的治療,為更加個體化的治療提供有力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