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甚麼是腦膜瘤
腦膜瘤是發生於大腦表面腦膜組織的腫瘤,起源於蛛網膜顆粒細胞。腦膜瘤多數是良性的,然而也有少數是惡性的。腦膜瘤大約佔所有顱內原發腫瘤的五分之一,位居中樞神經系統原發腫瘤的第二位。作為良性腫瘤,它的生長多較緩慢,常常需要經過許多年。正是由於腫瘤生長緩慢,有時候腫瘤已經長的巨大才被發現。約四分之一的腦膜瘤患者以癲癇為最初的臨床表現,其餘則多以腫瘤生長引起的佔位效應(頭疼,嘔吐等)為主要症狀。
二、腦膜瘤的起因和好發部位
腦膜瘤大多數病例是散發的,也有部分病例是家族性的。頭皮接受過射線的患者患腦膜瘤的幾率大大增加。 腦膜瘤患者最常見基因突變是22號染色體長臂上的神經纖維瘤病2型基因的失活突變。
腦膜瘤多發生於靜脈竇附近蛛網膜細胞,所以這些部位也是腦膜瘤的好發部位。他們常常附著於這些部位的硬腦膜上,腦膜瘤好發部位有額頂葉上矢狀竇旁、蝶骨嵴、嗅溝、外側裂、大腦鐮及橋腦小腦角等。腫瘤一般是圓形的,血供豐富,基底位於硬腦膜上。
三、腦膜瘤的診斷
在過去先進的影像設備(CT、MRI等)沒有普及時,腦膜瘤往往長得很大才被發現。那時候,腦膜瘤只有在出現嚴重臨床症狀或者穿透顱骨形成可見的突起時才能得出診斷。現在,隨著大量CT和MRI的投入使用,腦膜瘤在相對較小時就可以被診斷出來。腦膜瘤在增強CT掃描及MRI檢查時很容易被發現。MRI是目前篩查和確診腦膜瘤的最有價值的診斷手段,CT的“骨窗像”和“三維重建技術”對某些病例也有輔助作用。有些時候,腦血管造影有助於確定腫瘤的動脈血供和靜脈迴流。
通常情況是醫生根據病人的臨床症狀如癲癇,虛弱乏力,感覺缺失,顱神經功能紊亂等開具核磁共振(MRI)檢查,然後結合病人的MRI檢查結果來得出腦膜瘤的診斷。現在許多腦膜瘤患者被診斷出來常是一種“意外發現”--當患者因為不相關的症狀而行影像學檢查時。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比如患者因為車禍或者其他原因導致的顱腦外傷後行CT檢查,結果被診斷出腦膜瘤。
儘管多數腦膜瘤是良性的病變,它們也可以有惡性進展。根據腫瘤的組織學特點世界衛生組織(WHO)對腦膜瘤進行如下分類:
1、良性(Ⅰ級):佔90%,有內皮型,纖維型、移行型、砂礫體型和血管瘤型(侵襲性最強);
2、非典型性(Ⅱ級):佔7%,有脈絡膜型、透明細胞型和非典型;
3、間變/惡性(Ⅲ級):佔2%,有乳頭型、橫紋肌型和間變型。
四、腦膜瘤的臨床表現
小型腫瘤(直徑小於2.0cm)多不引起臨床症狀,常常是被偶然發現。大型腫瘤引起的臨床症狀決定於腫瘤的大小和生長部位:
1、局灶性癲癇發作可能由於大腦半球上的腦膜瘤引起;
2、進行性的肢體乏力可能是由於額頂葉矢狀竇旁的腦膜瘤引起;
3、側裂周圍腦膜瘤則可能引起運動、感覺、失語和癲癇等症狀,具體取決於腫瘤的部位;
4、導致顱內壓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