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幽門螺桿菌(Hp)對甲硝唑、克拉黴素耐藥率的不斷上升,全球多數地區標準三聯療法根除率已遠低於80%而不能為人所接受。我國標準三聯療法Hp根除率亦逐年下降。據文獻回顧分析,2004年以前,我國標準三聯療法根除率為88.5%;2005~2009年,標準三聯療法根除率下降至77.66%;而2010年後,標準三聯療法根除率僅為71.13%。
揪出Hp根除失敗的原因
Hp抗生素耐藥是導致根除失敗的主要原因。2009年我國一項多中心研究顯示,甲硝唑、克拉黴素和左氧氟沙星的Hp耐藥率較高,分別為68.55%、22.11%和26.25%,而阿莫西林、四環素耐藥率較低,僅為1.26%和2.29%。2010~2012年我國福建東南沿海地區Hp耐藥率調查結果類似,克拉黴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耐藥率較高(21.5%、95.4%和20.6%),而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耐藥率較低(均為0.1%)。江西地區對常用抗生素Hp耐藥率監測也表明,1996年甲硝唑耐藥率為37.7%,至2011年上升至87.43%;克拉黴素耐藥率亦從9.3%上升至22.29%。
臨床根除適應證掌握不嚴及治療方案不規範是Hp產生耐藥的重要原因。我國Hp學組從1999至今共組織制定了4次全國Hp感染診治共識,有效地規範了臨床醫師的Hp診治。最新的第四次共識於2012年9月份發佈,迄今為止已在全國各類會議宣講100餘次。新共識進一步明確了Hp根除的適應證,調整了根除方案的組成,推薦了根除率較高的鉍劑四聯方案作為根除Hp首選方案,療程延長至10d或14d。然而,據我們最近的一次全國問卷調查顯示,廣大基層醫院醫師Hp診療仍有待進一步規範,多數基層醫師仍採用根除率較低的三聯療法作為首選方案,共識普及率亟待提高。
提高Hp感染根除率的策略
我國為發展中國家,人口多,感染率高,克拉黴素、甲硝唑、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耐藥率高。面對日益嚴峻的形勢,我們應該如何提高Hp感染根除率呢?
1、重視鉍劑在Hp根除方案中的作用
2007年,我國的一項研究表明,標準三聯療法(質子泵抑制劑+克拉黴素+阿莫西林)聯合鉍劑,可使根除率從75.0%提升至85.7%。還有研究表明,聯合鉍劑可有效克服左氧氟沙星耐藥。此外,有meta分析表明,鉍劑用於短期根除Hp治療,其安全性高、依從性好。
2、首選耐藥率低的抗生素
早在Hp發現前,即有報道呋喃唑酮用於胃潰瘍的治療。1999年,海南共識即推薦用呋喃唑酮替代耐藥率較高的甲硝唑。2012年,井岡山共識推薦使用含呋喃唑酮的初始及補救四聯方案。江西的一項含呋喃唑酮療法對Hp根除多中心、隨機、平行對照臨床研究表明,含鉍劑呋喃唑酮四聯7d療法根除率可達82.8%,延長療程至10d後,根除率可達86.1%。全國含鉍劑呋喃唑酮多中心研究結果也表明,10d呋喃唑酮四聯方案根除率(86.56%)較為理想。此外,呋喃唑酮用於補救治療療效也較為理想。2010年,Helicobacter雜誌主編Graham指出,對於多次根治失敗的患者,用含鉍劑和呋喃唑酮的四聯補救治療幾乎沒有失敗。
20世紀90年代初,四環素開始用於Hp根除治療。近年來,隨著Hp耐藥率逐年升高,含四環素Hp根除方案再次受到重視。2011年,Lancet發表了歐洲一項多中心10d鉍劑四聯療法根除Hp的臨床研究,結果表明,10d四聯療法對Hp根除率(ITT分析80%,PP分析93%)優於標準三聯組(ITT分析55%,PP分析70%)。我國的一項前瞻性研究也表明,用含質子泵抑制劑、鉍劑、四環素和呋喃唑酮的四聯方案進行Hp根除補救治療,其ITT根除率可達91.7%。
3、CYP2C19基因多態性對Hp根除的影響
目前認為,CYP2C19存在純合子強代謝(HomEM)、雜合子強代謝(HetEM)和弱代謝(PM)三種基因多態性,胃內pH值對抗生素敏感性及Hp根除率有一定的影響,臨床實踐中應選擇受CYP2C19多態性影響較小的質子泵抑制劑。
4、益生菌輔助治療方案近年也逐漸受到重視
日本有研究表明,標準三聯方案聯合益生菌治療,可顯著提高根除率。我院進行的一項meta分析(納入57項隨機對照研究)也表明,益生菌輔助治療不僅可提高根除率,還可以有效地降低傳統方案的不良反應。然而,不同種類益生菌、服藥方式及療程的差異對治療結果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是今後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小結:我國為發展中國家,人口多,感染率高,克拉黴素、甲硝唑、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耐藥率高,基層醫師Hp根除方案的應用不規範普遍存在。因此,第四次共識的宣傳和普及任重道遠。
中國幽門螺桿菌的治療現狀
發布於 2022-10-04 04:55
中國幽門螺桿菌的治療現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