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25 04:17

  可以引起腦血流中斷的基本機制有3種:

  源自盡心端的栓塞阻斷下游動脈血流;

  局部閉塞:常有近端或遠端的原位血栓形成所致;

  全腦低灌注。

  大部分缺血性卒中為栓塞(25%為心源性栓塞)和原位血栓形成所致,少數為慢性低灌注所致。在大血管病中,上述3中機制均可能參與。例如:一側頸動脈嚴重狹窄(由大的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所致),由於急性斑塊破裂和血栓形成所致栓子和(或)進一步狹窄和遠端低灌注造成遠端缺血,而心臟的低輸出和體外低循環均可進一步加重腦低灌注。在腦血管病的某一階段,某種發生機制可能起主要作用,其他機制可能起輔助作用。

  一、栓塞:

  1、動脈-動脈栓塞

  (1)任何原因引起的顱內及顱外大血管病變

  動脈粥樣硬化最常見。

  非粥樣硬化性疾病(肌纖維發育不良、夾層、血管迂曲、血管炎/動脈炎,血管痙攣、血管收縮等)

  (2)任何原因引起的主動脈弓異常(動脈粥樣硬化、夾層/動脈瘤、結締組織病、感染等)

  2、心源性栓塞

  (1)心律失常(心房纖顫常見)

  (2)心瓣膜病

  風溼性心臟病、人工心臟瓣膜病、心內膜炎(感染性、非細菌性栓塞性)

  二、局部閉塞

  1、任何原因引起的小血管病變

  (1)多種原因相關(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菸、喝酒等)

  (2)腦動脈炎

  (3)腦澱粉樣血管病

  2、凝血異常

  (1)惡性病

  (2)激素性:妊娠和產褥期、口服避孕藥、激素替代等

  (3)遺傳性凝血病

  (4)血小板功能異常,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症,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

  (5)高粘血癥,高纖維蛋白血癥,鐮狀細胞血症,紅細胞增多症

  三、低灌注

  1、任何原因引起的體外低循環

  2、心力衰竭/低心排出量

  3、心臟驟停、心律失常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如何發病的?相關文章
骨髓間充質幹細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是間充質來源的多潛能幹細胞,可以促進損傷、衰老器官的結構及功能修復,是當前再生醫學最有潛力的種子細胞。BMSCs在體外具有分化為肌肉、骨骼、脂肪及神經等多種組織前體細胞的潛能,近年來國內外對BMSCs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研究較多,BMSCs移植的有效性目前已達成共識,然而細胞治療的機制依然是眾說紛紜。現將B
發布於 2022-10-10 08:23
0評論
腦卒中又稱為中風,中國每年約有150萬-200萬新發腦卒中病例,校正年齡後的每年腦卒中發病率約為116-219/10萬人口,每年腦卒中死亡率約為58-142/10萬人口。目前我國現存腦血管病患者700餘萬人,腦卒中後約一半的倖存者留有明顯的功能殘疾,很多都需要在醫院、養老院等醫療機構度過餘生。上面這些冷冰冰的數字似乎有些遙遠,但腦血管病已經是中國人第一大死因,超過了可怕的癌症、心梗,足可見其流行
發布於 2022-11-24 14:36
0評論
缺血性卒中病因: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種原因造成的腦血液循環障礙,尤其是腦血管狹窄或閉塞,隨後出現腦組織的缺血壞死,進而出現臨床上的症狀。這些原因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狹窄、血管閉塞、血管夾層、煙霧病、房顫、心臟瓣膜病變、心律失常、全身血液系統疾病、血管炎等疾病。並不是所有的腦梗都是動脈出現狹窄或閉塞而引起,腦組織的靜脈迴流同樣可以出現靜脈性的梗死,如皮層靜脈血栓及顱內靜脈竇血栓。
發布於 2023-03-06 10:41
0評論
腦卒中分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下面著重講一下缺血性腦卒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腦血栓的早期識別。它是由於血管狹窄或閉塞、房顫、小血管病變等原因引起的腦組織死亡,造成偏癱、失語甚至死亡。因此,早期認識和識別腦卒中的蛛絲馬跡,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與搶救,對於減輕患者的後遺症、提高生存質量尤為重要。其實,診斷腦卒中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並不難,國際上通用的快速識別方法是使用辛辛那提院前卒中量表(CPSS)進行檢查
發布於 2022-10-04 12:45
0評論
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存活者往往殘留肢體癱瘓和失語等症狀,給患者、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因而長期以來一直是研究的重點。以往對缺血性卒中注重於治療,對其危險因素的防治關注較少。然而,實際上缺血性卒中是最可預防的嚴重疾病之一,積極的預防往往可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近年來,隨著對缺血性卒中發病機制及藥物預防研究的不斷深入,其預防性治療已取得令人矚目的進展。1、抗血小板治療 動脈粥樣
發布於 2023-01-24 22:07
0評論
目前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常常有老人說頭暈,不適等。而頸動脈狹窄多見於中、老年人,常伴存著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其發病率較高,在60歲以上人群中患頸動脈狹窄者約佔9%。頸動脈狹窄的常見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即頸動脈壁形成斑塊,當這些斑塊增大或破裂時,就會造成頸動脈狹窄或栓塞,使遠端灌注壓下降,導致低灌注性腦梗死。這使得頸動脈狹窄性病變和腦缺血性卒中的關係非常密切。頸動脈狹窄症本身沒有典型的臨床表現
發布於 2022-10-10 19:33
0評論
患者一旦出現口角歪斜、肢體無力或言語不清或劇烈頭痛、意識不清等症狀後,應首先記住發病的準確時間。然後,儘快將患者送到有能力(既可進行內科治療也可進行介入以及外科治療)的醫院就診。最初的幾個小時對患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治療時間,“時間就是大腦、時間就是生命”。如果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採用合理的治療方法,則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殘率與死亡率。到達醫院後,首先要進行頭顱CT的檢查,明確是否有腦出血。同時還
發布於 2022-10-04 13:10
0評論
腦卒中是我國致殘致死的主要病因之一,如何預測其發病危險性大小呢?除了年齡較大、有高血壓及頸動脈內膜增厚說明其危險性較大以外,有沒有更簡便易行的方法呢? 這方法的根據是這樣來的。在明顯的腦卒中以前,往往有許多微小的卒中,或者栓塞或者出少量血,常無症狀,即使有症狀也很輕微,幾天即自愈。但在腦中卻留下了小的病灶。如果這些病灶多,則將來發生大的腦卒中的可能性就大。腦部的這些小病灶往往影響人體的平衡控制能
發布於 2024-01-13 09:32
0評論
自《世衛組織控制抗菌素耐藥性全球戰略》發表之後近十年,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把這一問題作為2011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抗菌素耐藥性是一個嚴重問題,影響到傳染病控制的核心工作並有可能阻礙其進展,甚至可能出現倒退。耐藥性是微生物的自然反應,但通過謹慎和適當地使用抗生素,可以控制。西歐各國在管制良好的綜合衛生系統中採取多管齊下的做法,減少了有些致病菌對抗菌素的耐藥性。通過綜合監測抗生素的消費和耐藥性,由政府
發布於 2023-01-05 17:21
0評論
    緊隨MRCLEAN試驗(荷蘭進行的一項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的多中心隨機臨床試驗)顯示卒中患者能夠獲益於血管內治療之後,兩項有關取栓裝置的試驗由於血管內治療組的獲益而提前中止,第三項試驗也暫停進入了早中期分析階段。在最近舉行的第9屆世界卒中大會上發佈的MRCLEAN試驗結果顯示,血管內介入治療(包括動脈導管插入至閉塞部位進行機械處理,大多數患者首先接受溶栓治療)與90天時的功能改善相關
發布於 2022-10-21 06:2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