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腫性腎臟病是腎臟內出現大小不等的與外界不相通的囊性腫塊的總稱,常見的腎囊腫可分為單純性腎囊腫、成人型多囊腎和獲得性腎囊腫。
1、單純性腎囊腫最常見,可單發也可多發,大多數無症狀,囊腫較大或合併感染時可有腰痛。一般發展緩慢,不影響腎功能。
2、成人型多囊腎多為雙側性多發性囊腫,常有家族史,為先天遺傳性腎臟疾病。一般在35-45歲時才出現症狀,可有腰痛、血尿、蛋白尿、夜尿多、高血壓、心衰,可併發尿路感染、結石、梗阻及腹膜後出血,少數有惡變的可能。
3、獲得性腎囊腫,主要是因尿毒症或透析治療後才發生的。與年齡無關,而同血液透析的時間有關。腎臟原本沒有腎囊腫,據文獻報道,透析時間超過3年的,大多數病人會出現囊腫,它的一個腎內可以有3、4個囊腫,直徑多為2~3公分,有些囊腫可以發生感染,而且癌變機率也增加許多。
發現腎臟囊腫後該怎麼辦?
很多患者是在體檢時或因為其它症狀檢查發現腎臟囊腫的,發現腎臟中有囊腫後,首先要明確腎臟囊腫是屬於上述囊腫性腎病的哪種?目前有多嚴重?然後才能確定目前需不需要對腎臟囊腫進行特殊的治療。一般而言,B超對於腎臟囊腫的診斷價值很大,稍有經驗的醫生就能夠根據B超的結果將上述三種囊腫性腎病區別開來,但是有些囊腫需要和腫瘤及其它疾病區別時,可能還需要進行靜脈腎盂造影、CT或核磁共振等檢查。確定腎臟囊腫性質後,需要做的最好是檢查一下尿液常規及腎功能情況,測量一下自己的血壓,對腎臟情況進行相對全面的瞭解評價。有助於日後的隨訪和治療。
腎臟囊腫如何治療?
腎臟囊腫治療,應該根據腎臟囊腫性質不同區別對待。一般來講,單純性囊腫直徑小於4cm時,沒有發現腎實質或腎盂腎盞明顯受壓以及感染、高血壓或惡變表現時,可以不需要做任何治療,但要每6個月~12個月定期複查一次,觀察囊腫是否繼續增大,並進行尿液和腎功能檢查。由於感染是本病惡化的重要原因,所以若非十分必要,不要進行尿路創傷性檢查。如果發現囊腫的體積逐漸增大,一般是囊腫直徑最少超過5cm,或有明顯腰背痠痛等症狀影響日常生活時,就應該及時治療。最簡單的方法是在B超引導下作腎囊腫穿刺 ,抽出液體後再往囊腫內注入無水乙醇 (酒精 )。由於B超穿刺探頭可以非常準確地將穿刺針導入囊腫內進行操作,因此,這種手術安全性高,損傷也不大,效果也較好。此外,還可採用腹腔鏡手術,通過腹腔或腹膜後間隙切除囊腫的頂部,也能收到良好的療效。比較特殊或懷疑有惡變時最好選擇傳統的手術治療。
成人型多囊腎是最常見的一種多囊腎。由於成人型多囊腎多數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型疾病,有著如下的遺傳規律:
(1)男、女發病機率相等;
(2)父、母有一方患病,子女50%獲得囊腫基因而發病,如父、母均患病,子女發病率增加到75%;
(3)不患病的子女不攜帶囊腫基因,如與無ADPKD的異性婚配,其子女不會發病,亦不會隔代遺傳。
一旦患者發現自己患有多囊腎後,除了更應該全面評價自己的病情外,也應讓自己直系親屬間進行檢查。過去對多囊腎的治療,大多數是手術去頂減壓,但現在認為去頂減壓後其深部小囊腫由於表面壓力下降而快速增大,並且手術對腎臟也是一種打擊,所以現在不主張過於積極的手術治療,不過囊腫太大時也可以經皮穿刺減壓,需要注意容易併發感染。目前多囊腎的治療主要是控制感染、預防感冒、控制血壓,同時有些抑制囊腫的增生的藥物正在進行一系列的臨床試驗,不過尚沒有確定的特效藥物。不少多囊腎的患者腎功能逐漸惡化進展,藥物雖然可以治療,但最終發展至尿毒症時需行血液透析或腎移植治療。
此外,從優生的目的考慮:
(1)婚前檢查應包括腎B超,並避免雙方患本病者婚配(增加子女發病率);
(2)多囊腎患者妊娠第10周應作羊水或絨毛細胞的“囊腫基因”檢測。由於本病呈50%的遺傳規律,分子遺傳學的檢查可以幫助多囊腎家庭選擇一個健康的孩子,而且這個孩子將不再會攜帶遺傳基因影響後代。可以說本病是能夠預防的。
綜上所述,一旦B超檢查發現腎囊腫,最常見可能是單純性腎囊腫,如果囊腫不大,又無任何症狀,不必驚慌失措,一般無需任何治療,可以定期到醫院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