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已經知道,髖關節的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以及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等等會造成關節功能的嚴重毀損,全髖關節置換術對於中老年患者的此類疾病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措施,能夠很好地恢復關節的功能,使患者仍然保持良好的生活質量,人工關節假體的10年生存率通常在95%以上,15-20年的生存率一般也都在80%甚至85%以上,全髖關節置換術已經是骨科領域最成功的手術之一。
但是,對於年輕病人而言,全髖關節置換術就有很大的問題,年輕病人由於生活與工作的需要,不僅活動的總量和強度要遠遠大於老年病人,而且即使在相同活動量下,其強壯的周圍肌肉帶給假體的應力負荷也與老年人有非常大的不同。55歲以下的男性患者,其假體的10年生存率不足80%,15-20年隨訪時更是低到只有30-50%,而且,越是年輕,假體的使用壽命就越是短,患者一生中不得不面臨多次翻修手術的痛苦命運。因此,對於年輕患者而言,傳統的全髖關節置換術顯然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之舉,因此很多醫生常常會要求患者“再忍幾年”,儘可能等年齡再大一點才做全髖手術,但是,“忍痛”的後果就是生活質量的巨大犧牲。
髖關節表面置換術是應對此類困境的一種非常好的替代選擇。
與全髖關節置換術不同的是,髖關節表面置換術並不完全切除股骨近端骨質,而僅僅對有病損的股骨頭進行塑形,再套上一層半球形的人工金屬關節面,
以替代原有的股骨頭關節面,這一層金屬的厚度一般在3毫米左右,換言之,這種手術僅僅置換了股骨頭表面的關節面,因此稱之為表面置換術。對於髖臼側來說,年輕患者非骨水泥固定髖臼的長期生存率令人滿意,因此通常也進行髖臼的置換。但是,與傳統全髖關節置換術不同的是,為了儘可能多地保留髖臼自身的骨量,同時又要容納與原來一樣大小的股骨頭,因此必須要把人工臼杯做得很薄,大約3-5毫米厚,也是隻置換“表面”。而且,為了和股骨頭之間有良好的摩擦性能,表面置換臼杯的內壁必須光整連續,不能在上面打孔,因此不能用螺絲釘從內部把這樣一個臼杯固定到骨盆上去,這是與全髖關節置換術的另一個不同之處。對於非常年輕的病人,如果髖臼本身的質量非常好,還可以不做髖臼置換,而僅行股骨頭的表面置換,也就是“半髖表面置換”。
上面所講的這些有關髖關節表面置換的概念是在很多年的發展中逐漸形成的,目前所謂的現代表髖假體實際上已經是第三代假體。由於上述的這些特點,髖關節表面置換手術操作技術上難度很高,要求嚴格,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股骨頭頸部不象全髖置換術那樣被切除,因此手術時空間逼仄,手術顯露要求高,操作餘地小;另一方面,股骨頭與髖臼被切除置換的區域很小,因此人工的頭和杯都只能有3-5毫米厚度,調整空間不大,假體頭與杯只能是一對一的尺寸匹配。比方說,股骨頭原來的測量大小為40mm外徑,那麼就只能把股骨頭塑形到34mm,這樣兩邊各加3mm,正好是股骨頭假體的厚度,而髖臼最大隻能磨到45mm內徑,然後安裝外徑46mm內徑40mm壁厚3mm的假體臼杯。
由此可見,髖關節表面置換術與其他關節置換術一樣,是在毫米尺度內進行操作的,但是,其精確控制的要求遠遠高於傳統關節置換手術。
假體外徑與骨性髖臼內徑之間的1mm差距由假體打入時金屬擠壓骨質獲得,稱為壓配,這樣可以獲得更好的假體初期穩定性。但是擠壓會引起金屬變形,使球面不匹配;再者,加工過程中的鍛造、高溫、退火等等工序都可能引起變形,使球面不整,假體生產加工的過程中都必須要考慮到這些因素。另外,股骨頭假體外徑實際上要略小於臼杯假體內徑,大約幾十微米,稱為公差帶。公差帶間隙將由關節液填充,這一層薄而又薄的液體象一層膜一樣將兩邊的金屬隔離開來,不僅縮短了磨合期,而且極大地改善了摩擦性能,幾乎接近於零摩擦,這種摩擦狀態被稱為“液膜摩擦”。由此可見,表髖假體的製作生產要求非常之高,而其摩擦性能則接近於理想化。
金對金髖關節表面置換術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股骨近端骨質,重建了接近“天然”的局部力學環境,因而可以提供優秀的關節內在穩定性和接近生理的活動範圍,術後較少發生肢體不等長情況,可以深蹲,也極少發生脫位,髖關節的功能恢復要明顯優於傳統的全髖關節置換術,最為重要的是,表髖置換遠期失敗後的翻修手術難度很低,僅相當於初次的全髖關節置換術,這為年輕病人爭取到了相當長的一段生活活躍時期。這一術式可以使年輕病人免除不必要的痛苦等待,在生命的黃金時期恢復其應有的活力,同時又保留了今後做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機會,為病人爭取了15-2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高質量的青壯年期
綜合上述特點,表髖手術特別適合年輕、活動量大、術後運動功能要求高的病人,而且,目前因為預期壽命越來越長,所以傾向於在60至65歲以下的病人中採用表髖手術,以降低以後翻修手術的複雜性和高費用。表髖手術並不適合於60至65歲以上的老年患者,老年人常常伴有一定程度的骨質疏鬆,會影響到股骨頭假體的固定效果,並且更易於發生術中以及術後的股骨頸骨折。
具體病種方面,髖關節表面置換術可以適合於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累及髖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等等各種病因所致的髖關節功能毀損,前提條件是局部的解剖結構不能有太大的異常。
現代關節置換技術的發展,同樣也為那些因解剖結構異常而無法進行髖關節表面置換術的患者提供了其他的一些解決方案,以後有機會再與大家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