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新生物是耳鼻咽喉科門診時常遇到的問題,通常僅需要完全切除腫物即可。近來我收治一例特殊的鼻前庭新生物病人,疾病表現為右側鼻前庭附著一直徑 >0.5公分左右呈半球狀,表面不規則黃白色新生物。查體該腫物質稍硬,表面角化,活動度欠佳,有侵犯鼻翼軟骨傾向。
以鼻腔乳頭狀瘤的診斷,準備給予手術治療。術前常規檢查查血,發現該患者梅毒螺旋體抗體陽性,這一點,引發醫生對腫物性質性質的思考。下面簡單探討一下梅毒這一性傳播疾病。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傳染病,病程緩慢,在發展過程中可以侵入人體任何器官與組織,產生各種症狀,也是可潛伏多年甚至終身,本病近年在我國發病有增加趨勢,主要通過性交傳染,也可經接吻、共用飲食器具,損傷的皮膚或粘膜,輸血、餵奶等而傳播,孕婦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
此例中患者梅毒螺旋體抗體陽性及腫物侵犯軟骨的性質讓醫生聯想到鼻梅毒。對於非皮膚科醫生,梅毒的誤診率是比較高的,文獻報道國外梅毒誤診率為3.4-30.6%
鼻梅毒的臨床表現:
一期鼻梅毒稱為硬性下疳,極為少見。發病部位多位於外鼻的鼻翼、鼻孔及鼻尖;鼻內出現在鼻前庭皮膚及鼻中隔之前下部。下疳表現類似外陰部下疳。病變局部出現充血、水皰,水皰不久破潰,形成質硬、基底潔淨、邊緣聳起的潰瘍。頜下及耳前淋巴結常腫大、堅硬,光滑、活動,但無壓痛。可伴有發熱及患側眼部和頭痛等症狀。
二期鼻梅毒是全身發疹的一部分,鼻粘膜充血,持續性鼻塞,稱為梅毒性鼻炎。鼻中隔可見暗紅色境界清晰的斑疹,少數病例可見有全鼻黏膜潮紅現象。鼻前庭皮膚呈溼疹樣改變,並有糜結痂和皸裂,前鼻孔斑丘型梅毒疹,呈圓形隆起,鮮紅或暗紅色,表面光滑,微有鱗屑,有的表皮剝脫,逐漸形成潰瘍。
三期鼻梅毒是樹膠樣梅毒瘤所致的軟骨和骨質破壞,形成塌鼻和鼻中隔穿孔,梅毒瘤浸潤消退後鼻粘膜萎縮。先天性鼻梅毒多發生於3歲至青春期,除有塌鼻外,還可Hutchinson氏三聯徵(迷路炎、間質性角膜炎和鋸齒形牙)及感音性聾。三期梅毒應同鼻結核、鼻麻風、鼻硬結病或惡性腫瘤等相鑑別。
梅毒診斷的輔助檢查
1、實驗室檢查,是確診梅毒的主要依據。
(1)梅毒螺旋體暗視野檢查:取病變區分泌物鏡下直接觀察。
(2)免疫熒光抗體試驗:用熒光標記的抗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分泌物中的梅毒螺旋體,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染色者為陽性。
(3)非梅毒螺旋體血清試驗:敏感性高而特異性低,易發生假陽性,常用作梅毒初篩。包括血清不需加熱的反應素試驗(USR試驗),此法常用,但對一期梅毒敏感性不高。
(4)梅毒螺旋體血清試驗:用梅毒抗原檢測血清中的抗螺旋體抗體。
2、活檢
顯微鏡下梅毒組織由大量淋巴細胞和漿細胞形成肉芽腫和血管內膜炎。一期、二期梅毒,可見血管壁內膜明顯水腫,三期病變則出現內膜細胞增生、管腔狹窄。還可出現異物鉅細胞、朗罕鉅細胞和乾酪樣壞死等改變。
對於診斷常規,一定要詳細詢問病史,尋找蛛絲馬跡。詳細專科檢查及全身檢查,如有特徵性或可疑改變,必須進行初篩試驗,陽性者須進一步檢查確診;陰性可疑者,仍要進一步實驗室篩查及組織檢查。
書歸正傳。在此病例中,瞭解到梅毒在人體全身表現上覆雜多樣的特殊性,結合病史,我們考慮該患者目前的鼻前庭腫物不能排除與梅毒的關聯,考慮鼻梅毒瘤可能。而按照梅毒的治療策略,目前手術並非首選治療方案。
通常鼻梅毒的治療方法如下:
1、驅梅療法以青黴素治療為主,對青黴素過敏者可採用砷鉍劑聯合等治療。治療原則:越早越好,規範用藥,足劑量,足療程。治療後需長期隨訪。傳染源或性伴侶需接受檢查及治療。除局部治療外,要按梅毒分期進行全身治療方可根治。
2、對症治療清洗創面,保持局部清潔,對於瘢痕所致的畸形可行修補成形手術。
與患者溝通病情後,患者要求出院,予以驅梅規律治療。在用藥三天時,鼻前庭的腫物就脫落。一月後,患者來我門診隨訪,鼻前庭新生物已完全脫落,鼻前庭皮膚光滑正常。
對於本例病情,單純的腫物切除可能損傷鼻軟骨,導致畸形,且不能達到根治目的。及時的發現病因,對因治療,是治療成功,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