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01 15:37

   病例  

       呂某,女,53歲,2003年4月17日初診。主訴:發熱伴左下肢紅腫熱痛3天。病史:患者3天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高熱(T 39.2℃),後左下肢出現紅腫灼熱疼痛,外院予克林黴素靜滴,身熱有所減退,但左下肢紅腫疼痛無緩解。患者有足癬史。刻下:左下肢紅腫疼痛伴低熱,胃納欠佳,夜寐安,大便偏幹,小便調。查體:左足背至小腿中上1/3處腫脹,皮膚紅赤,邊界清楚,脛前見皮下紫癜,捫之灼熱,觸痛明顯。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理化檢查:WBC 12*10?9/L,N 79.6%,L17.4%。診斷:流火,證屬溼熱毒蘊。治則:涼血清熱、解毒化瘀,佐以利溼消腫。方擬:“犀角地黃湯”合“四妙散”加減。藥用:生地、赤芍、忍冬藤、馬鞭草、蛇舌草、鹿含草、全瓜蔞各30g、車前子9g,黃柏、生米仁、川牛膝各12g,丹皮、蒼朮、桃仁各9g,生甘草3g。外敷金黃膏。囑忌辛辣發物,多抬高患肢,治療足癬。4月24日二診,身熱已平,左下肢皮膚紅赤灼熱已退,脛前留有色素沉著,腫脹仍有輕度,觸痛不明顯,大便通暢。血WBC 6.1*10?9/L,N 57%,L 17.4%。考慮熱毒基本已去,治擬活血清絡,並加重健脾利溼消腫,前方去生地、丹皮、馬鞭草、鹿含草、桃仁,加生黃芪、丹參各30g,太子參15g、茯苓、赤小豆各12g,當歸9g、再服藥1周,左下肢腫脹基本消退。

  按語

       丹毒是由於A族β型鏈球菌所致的一種急性網狀淋巴管炎症。臨床上以起病突然,惡寒發熱,局部皮膚忽然變赤,色如丹塗脂染,{熱腫脹,迅速擴大,發無定處為特點。本病在臨床上可分為紅斑性丹毒、紫癜性丹毒、大皰性丹毒和壞死性丹毒。《聖濟總錄》雲“熱毒之氣,暴發於皮膚間,不得外洩,則蓄熱為丹毒。”丹毒之病因病機,總由素體血分有熱,外感風溼熱邪,或有皮膚粘膜破傷,邪毒乘隙入侵,溼熱邪毒蘊阻,火毒熾盛,不得內洩,鬱於肌膚,外發為病。下肢丹毒又稱流火,多兼溼熱,溼盛則腫,熱盛則紅,火毒熾盛,火破血妄行,血溢脈外則見皮下紫癜,溼熱蘊阻經絡,不通則痛,故流火內治宜涼血清熱,解毒化瘀,佐以利溼消腫。方中用生地、赤芍、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蛇舌草、鹿含草清熱解毒,蒼朮、黃柏、生米仁、車前子清熱利溼消腫,馬鞭草、川牛膝活血利水、引藥下行,忍冬藤一味,既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之功,又有通經絡行血脈之用,可謂一箭雙鵰之妙,全瓜蔞、桃仁潤腸通便,使火熱從便而瀉。

涼血清熱,解毒化瘀治療丹毒相關文章
丹毒會造成持續性的水腫出現,最後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也可造成部分位置的出血性壞死,對於該病的治療需要注意,選擇青黴素進行治療,療程一般在十到十四天,如果過敏就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 2對於出現損傷的部位應該使用抗菌的藥物,同時利用減壓治療來減輕水腫的情況,能夠有效的預防丹毒復發,若果對於這些治療都沒有作用並且持續性的水腫情況,就需要到整形外科中去進行治療。 3對於丹毒應該要積極預防。找到可能會誘使
發布於 2024-10-05 06:33
0評論
丹毒雖以“毒”命名,卻並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真皮炎症。中醫學認為,丹毒多因血熱內鬱,外感毒邪,侵犯肌膚,或因肌膚破損,感染毒邪,毒邪乘隙而入,鬱蒸血分所致。 丹毒卻並不是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而是由細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真皮炎症。所以相信大家有了對丹毒的初步瞭解,就會明白丹毒是不會傳染的。
發布於 2024-06-19 16:12
0評論
丹毒的原因:丹毒是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屬於由B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多由皮膚或黏膜的破損處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摳鼻、掏耳、足癬等因素常成為丹毒的誘因,病原菌可潛伏於淋巴管內引起復發。還有營養不良、過分酗酒、丙種球蛋白缺陷及腎性水腫等皆可為丹毒的促發因素。 丹毒多見於春秋兩季,是一種急性的皮膚熱毒病症,以皮膚患處突然鮮紅成片、色如塗丹、灼熱腫脹、迅速蔓延為
發布於 2024-07-11 08:07
0評論
潛伏期2~5天。前驅症狀有突然發熱、寒戰、不適和噁心。數小時到1天后出現紅斑,並進行性擴大,界限清楚。患處皮溫高、緊張,並出現硬結和非凹陷性水腫,受累部位有觸痛、灼痛,常見近衛淋巴結腫大,伴或不伴淋巴結炎。也可出現膿皰、水皰或小面積的出血性壞死。好發於小腿、顏面部。 丹毒的復發可引起持續性局部淋巴水腫,最後結果是永久性肥厚性纖維化,稱為慢性鏈球菌性淋巴水腫。乳癌患者腋部淋巴結清掃術後由於淋巴淤滯
發布於 2024-08-27 20:18
0評論
丹毒的治療方法 1、中成藥 可選連翹敗毒丸、蒲銀散、活血消炎丸、大黃蟄蟲丸、養血榮筋丸。。 2、局部治療 也可用新鮮白菜幫或鮮馬齒莧或綠豆芽洗淨搗爛,調上藥外塗。或取仙人掌、芭蕉根、馬齒莧、大青葉,任選1-2 3、基本方藥 解毒清熱湯加減: 蒲公英15克、野菊圌花15克、大青葉15克、紫花地丁15克、蚤休15克、丹皮10克、赤芍9克、板藍根10克等。 4、如果紅腫熱痛明顯,或有寒戰不適,應系統應
發布於 2024-10-05 06:20
0評論
丹毒是一種累及真皮淺層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為A組β溶血性鏈球菌。誘發因素為手術傷口或鼻孔、外耳道、耳垂下方、肛門、陰莖和趾間的裂隙。皮膚的任何炎症,尤其是有皸裂或潰瘍的炎症為致病菌提供了侵入的途徑。輕度擦傷或搔抓、頭部以外損傷、不清潔的臍帶結紮、預防接種和慢性小腿潰瘍均可能導致此病。致病菌可潛伏於淋巴管內,引起復發。 意見建議:1.系統治療:首選青黴素,療程10~14天。對青黴素過敏者可選用
發布於 2024-10-05 06:13
0評論
1.系統治療:首選青黴素,療程10~14天。對青黴素過敏者可選用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複發性丹毒患者在淋巴管炎的活動期間,大劑量抗菌藥物治療有效,但需要繼續以間歇性小劑量維持較長時間以取得完全效果。 2.局部治療:皮損表面可外用各種抗菌藥物。加壓治療可減輕淋巴水腫,有助於預防復發。可輔以物理療法,如窄波紫外線照射等。 3.外科療法:對以上治療方案無效的持續性硬性水腫,可推薦用整形外科治療。 疾病預
發布於 2024-10-05 06:06
0評論
丹毒一症,古已有之。《素問-至真要大論》稱為“”。清代顧世澄著《瘍醫大全》始有流火之名,“流火,兩腳紅腫光亮,其熱如火者是。”本病中西醫同名。中醫認為本病主要因血分有熱,火毒侵襲,鬱於肌膚而發,或由於皮膚粘膜破損,毒邪乘隙侵入而成。故《聖濟總錄》說:“熱毒之氣,暴發於皮膚間,不得外洩,則蓄熱為丹毒。”本病西醫認為是β-溶血性鏈球菌從皮膚,黏膜微小破損處侵犯皮內網狀淋巴管引起淋巴結炎而發病。本病的
發布於 2023-02-18 00:21
0評論
丹毒,是一種細菌導致的急性皮膚淺層感染,多由皮膚或黏膜的破損而入侵,如足癬、刺傷等侵入,繼而引起皮內網狀淋巴管的急性感染,故又稱急性網狀淋巴管炎。本病多發生於下肢和麵部,起病急,症狀重,蔓延快,經2~5天的潛伏期後突然急性發病,具有紅、腫、熱、痛等炎症特點,並伴有發熱、畏寒、頭痛及嘔吐等全身症狀,表現為片狀紅疹,色鮮紅,中間較淡,皮疹初起呈紅色丘疹狀,色鮮紅似玫瑰,中間顏色較淡,與周圍界限清楚。
發布於 2023-03-26 20:16
0評論
1、禁忌一切發物、助溼食品及酒類、辛辣物,多飲開水。 2、加強個人防護,防外傷。 3、日常飲食以清淡為主,如牛、羊肉及海鮮等偏熱的食物及辛辣的食物在發病時都不能吃。 4、多休息,不要過於疲勞。過度勞累,能耗傷人體的氣血,機體抵抗能力下降。應勞逸結合,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5、在發病期間要戒菸、戒酒。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為防止接觸性傳染,不與家人共用潔具,每天要用溫水洗腳,切忌用太
發布於 2022-12-22 15:2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