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中耳炎患者所提的問題就是“我的中耳炎能有甚麼藥物根治嗎”?“中耳炎需要開刀嗎”?“中耳炎是否要等到不流膿再做手術”?諸如此類的問題幾乎每天都會遇到。其實,慢性中耳炎是耳科臨床常見的炎症性疾病。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耳炎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因為慢性中耳炎不僅長期流膿,而且流出的膿可能伴有另人討厭的臭味,另外還可能導致聽力下降,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有些患者還會伴有中耳膽脂瘤的形成,由於膽脂瘤對周圍骨質的侵蝕,嚴重者有可能導致顱內外併發症的發生,比如面癱、迷路炎(引起眩暈、噁心、嘔吐)甚至腦膜炎、腦膿腫等。在多年的臨床工作中,筆者曾遇到一些非常典型的病例,有一次查房時,詢問一位中耳膽脂瘤的患者病情,問他很多話,他卻一句都不回答,只是表情淡漠地看著我,從頭到尾都沒搭理過我,我感到很納悶,走出病房後我突然意識到也許這個病人的問題比較嚴重,於是讓病人做了腦部的核磁共振檢查,結果發現顱內直徑近4cm左右的腦膿腫,導致其言語功能障礙――能聽懂別人講話自己卻無法說,而且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經過手術,清除了膽脂瘤及腦膿腫,患者的生命被挽救過來了,兩個月後完全康復。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由於抗生素的濫用導致腦膿腫的症狀並不像教科書裡描述的那樣典型了。還有一位78歲的老太太,急診收入院的時候不僅眩暈、噁心、嘔吐,還伴有面癱(俗稱“嘴歪眼斜”),原來是膽脂瘤導致了兩種併發症,迷路炎和麵癱,經及時手術後2周,患者的眩暈症狀完全消失,面癱也康復了。
很多患者以為通過簡單的藥物治療可以獲得根治,這其實就是中耳炎的治療誤區所在,通過藥物治療僅起到暫時緩解病情的作用,所謂治標不治本。實際上,只有通過現代耳顯微外科的處理才有希望徹底解決問題。中耳炎的顯微手術目的有三點:首先,徹底清除病灶,獲得一個“幹耳”(而非長期流膿的耳朵);其次,防止一些中耳炎導致的嚴重併發症,比如面癱、腦膜炎甚至腦膿腫等;第三,期望通過手術恢復或者部分恢復受損的聽力。
也許有人要問手術安全嗎?其實,這種顯微手術在正規的醫院是非常安全的,風險可控,因為耳顯微外科大夫一般都經過嚴格的顳骨解剖訓練。
關於中耳炎手術時機的選擇,在網上及門診經常有患者問到,是否要等不流膿時再手術。大家要知道,慢性中耳炎的臨床特點就是長期、反覆流膿,聽力呈下降趨勢。對於聽力比較好、單純鼓膜穿孔,可選擇不流膿時鼓膜成形術。對於聽力下降比較明顯者,往往伴有反覆感染、流膿,耳朵是難以“幹”的,不採取手術治療就很難徹底治癒,前面已經提到手術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獲得一個“幹耳”的結果,醫生可有多種手術方式可以選擇,只要不是急性炎症期,不沒有必要等待“幹耳”再手術。
具體的手術方法有鼓膜成形術、保留聽骨的完壁式鼓室成形術和採用人工聽骨的開放式鼓室成形術,其中鼓膜和聽骨的修復材料來自於自體或人造材料,修復受損的聽骨目前大多采用人工聽骨,從早期的高分子材料到近期的鈦金屬聽骨,根據術中所見聽骨破壞程度來選用不同型號的人工聽骨。有時病變非常嚴重而不得不分期進行,這一點,本人和國外的做法有所不同,為了儘量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節約時間,大多數情況下本人的做法是將清除病灶和重建聽力放在同一期完成(一期),但有部分患者術後聽力恢復仍不太滿意,這是由於新生的鼓膜和聽骨時間連接可能有些錯位,那就只好一年後再做二期手術了。如果分兩期手術,聽力可能更好一些,但是患者需兩次住院,既增加經濟負擔又耽誤一些時間,所以,醫生往往在術前和患者做一些溝通工作,便於患者自己選擇手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