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04 18:32

  傳統的鼻腔檢查通過額鏡反光、擴鼻器很難窺見鼻腔深部的病變,但現在去醫院看鼻病,很多患者接觸到了鼻內鏡的檢查,常會遇到醫生拿著一根帶光源的長長的鏡子插進病人的鼻腔,這根鏡子就是被譽為鼻科領域革命性成果的新器械——鼻內鏡。

  鼻內鏡檢查的過程

  鼻內鏡檢查在表面麻醉下進行,檢查時一般無明顯的痛苦,患者在檢查前要告知醫生藥物過敏史,以免產生麻醉藥物過敏,檢查時精神要放鬆,用嘴呼吸,配合醫生,注意頭部不要移動,以免檢查操作時損傷鼻腔黏膜。

  檢查時患者一般取坐位,頭部固定,正視前方,檢查前醫生先會檢查前鼻孔及鼻前庭有無異常,然後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觀察鼻腔、鼻咽及鼻道等部位。一般鼻內鏡先從總鼻道沿鼻底向後緩緩推進,同時觀察下鼻甲的色澤、大小以及總鼻道、下鼻道有無異常,穿過後鼻孔後,進入鼻咽部,分別觀察鼻咽頂後壁、側壁、咽隱窩、咽鼓管圓枕是否有新生物、局部是否隆起、表面是否粗糙以及咽鼓管開口是否受堵等,然後將鼻內鏡慢慢向外退出,鏡頭稍向上抬,觀蝶竇口、嗅裂、中鼻道、上頜竇及篩竇等開口處,觀察有無新生物、膿性分泌物及出血等異常,最後退出時觀察鼻中隔前端。

  甚麼情況下應考慮行鼻內鏡檢查

  有長期鼻塞特別單側鼻塞時可在鼻內鏡檢查下明確是否鼻腔結構的異常或鼻內新生物;鼻內分泌物多,特別是分泌物中帶血可在鼻內鏡檢查下明確分泌物的來源;鼻出血可在鼻內鏡下尋找出血點,以便作進一步的止血處理;嗅覺功能障礙內鏡檢查可明確嗅神經感受區是否存在病變;回吸性鼻涕帶血可在鼻內鏡下檢查排除鼻咽癌等腫瘤的可能;頸部發現腫塊可能為鼻咽部腫瘤的轉移淋巴結可行鼻內鏡檢查鼻咽部明確原發病灶;另外,一些不明原因的頭痛、複視等亦可能由鼻、鼻咽部的病變引起,可行鼻內鏡檢查加以排除。

  除罹患鼻部疾病的人需檢查鼻內鏡外,當一些患者患有其它部位惡性腫瘤疾病時,也應定期進行鼻內鏡檢查。另外,由於鼻咽癌有家族遺傳易感傾向,有鼻咽癌疾病家族史的正常成人也應定期進行鼻內鏡檢查,一般可1至2年檢查一次。

  解讀鼻內鏡檢查報告

  1、鼻甲肥大代表甚麼含義?

  臨床上常見的是下鼻甲或中鼻甲的肥大,一般來說這是鼻腔炎症的一種表現。急性鼻炎時,中、下鼻甲多為充血腫大,並可見鼻腔膿性分泌物;慢性鼻炎常見下鼻甲肥大,黏膜表面不平滑或呈桑椹樣變化,鼻腔內可有少量粘涕;過敏性鼻炎的鼻甲肥大多伴有鼻黏膜的蒼白水腫;患者對單純的鼻甲肥大不必過分緊張,如合併鼻塞、流涕等症狀可到醫院就診,一般只需通過藥物治療,只有極少數的經反覆用藥治療無效的患者才需要手術治療。

  2、鼻咽淋巴組織增生一定為變為癌症嗎?

  由於鼻腔、鼻咽是與外界氣體接觸的第一道門戶,加上鼻咽部淋巴組織較為豐富,在炎症的反覆刺激下鼻咽淋巴組織會出現增生的現象。因此,鼻咽淋巴組織增生多為鼻咽部慢性炎症的一種表現,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會轉變成癌症。對一些淋巴組織增生特別明顯,表面欠光滑或伴有回縮鼻涕中帶血的患者可能要根據醫生的囑咐,經常到醫院來進行鼻內鏡的複查,一般前一年內每2至3月一次,之後每年至少檢查一次。

  3、為甚麼耳部出現異常後,醫生有時也讓患者去做鼻內鏡檢查?

  患者出現耳悶、耳鳴或聽力下降時,醫生有時會讓患者去做個鼻內鏡檢查,患者常感到非常納悶,往往很難理解醫生的做法。其實鼻咽部與耳朵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鼻咽部是通過一個狹長的咽鼓管與中耳腔相通的,鼻咽部的腫瘤或炎症可導致咽鼓管阻塞,從而引起中耳腔的負壓甚至積液,常表現為耳悶、耳鳴及聽力下降,如果不仔細檢查鼻咽部,就可能延誤了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4、鼻內鏡檢查後醫生為何建議某些患者進一步做活組織病理檢查或CT檢查?

  鼻內鏡檢查可以發現鼻、鼻咽部的病變部位,當醫生懷疑病變為腫瘤時,常需要在局部咬取一塊組織送去做病理檢查,因為病變的性質是必須根據病理診斷的結果來明確。但對於血管瘤,由於咬取組織時易導致大出血,故一般不取活檢,而是通過CT加造影劑檢查來初步明確診斷,另外對其它一些良性病變或炎症性病變,如鼻息肉、鼻竇炎等均可通過CT來明確病變的範圍,這對進一步的手術治療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在鼻內鏡檢查後,醫生常會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作出不同的建議或處理。

鼻內鏡:鼻部健康的“守護神”相關文章